理论教育 南宋皇城和宫殿-《史地论稿》

南宋皇城和宫殿-《史地论稿》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宋皇城即内城,也称禁城,城内是皇帝所居的宫殿,总称“大内”,也叫“南内”。丽正门正对凤凰山,门上有城楼,凡遇大赦,在此举行仪式。皇城还有两个水门,一在城东,一在和宁门,是皇城水道出口的地方,两处均有水池。据《西湖游览志》载,延和殿元朝改为仙林寺。《宋史·地理志》《方舆胜览》《舆地纪胜》均将崇政殿和祥曦殿列为二殿,而《咸淳临安志》和《武林旧事》则以崇政殿即祥曦殿。

南宋皇城和宫殿-《史地论稿》

南宋皇城即内城,也称禁城,城内是皇帝所居的宫殿,总称“大内”,也叫“南内”。皇城以吴越国国治子城增筑,城墙周围九里。皇城的范围,北城墙在万松岭路南山上,东城墙在馒头山东麓,南城墙在宋城路一带,西城墙以凤凰山为屏障。皇城有四门,南门叫丽正门,是“大内”的正门。绍兴二年(1132)九月建成,初名“行宫之门”。绍兴十八年(1148)改名为丽正门,取“重离丽正”之义[12],“其门有三,皆金钉朱户,画栋雕甍,覆以铜瓦,镌镂龙凤飞骧之状,巍峨壮丽,光耀溢目”[13]。门外建左、右阙亭,东西设待班阁、登闻鼓院、登闻检院,两边两行红漆杈子,排列森然,门禁甚严。自丽正门至嘉会门(外城南门),路面都以潮沙填筑,广阔平坦,其平如席,以备五辂往来,皇帝每年祭天,由候潮门经过此路直抵郊台。丽正门正对凤凰山,门上有城楼,凡遇大赦,在此举行仪式。

“大内”后门为和宁门,即皇城北门。在孝仁、登平两坊之中,也列三门,与丽正门同。门外左设待班阁,右设待漏院,并直通御街。门外商业极为繁荣,凡南北宝货,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花异卉,应有尽有,尤其是早市买卖,非常热闹。东华门(即东门)在登平坊(即高士坊),斜对六部桥,沿东城墙有殿司中军将卒立寨卫护,寨门外左右有护龙水池。沿寨向南有东便门。凡士人赴殿试,由东华门入,经检查有无挟带私文,方准进内[14]。又公主下降,先择日召驸马至东华门,引见便殿,及吉期又至东华门行亲迎礼[15]。绍兴二十八年(1158)又增筑西华门(即西门),其门址据近人考证大概在栖云山附近桃花关处[16]

至于皇城之内,更是千门万户,主要有南宫门(丽正门内)、北宫门(和宁门内)、南水门、东水门、苑东门、苑西门、会通门、宣德门、上阁门、玉华阁门、隔门、斜门、关门、含和门、贻谟门等。

皇城还有两个水门,一在城东,一在和宁门,是皇城水道出口的地方,两处均有水池。

南宋“大内”的宫殿,依凤凰山东麓建筑,“自平陆至山冈,随其上下,以为宫殿”[17],不像北宋汴京(今开封),“凡诸门与殿须相望,无得辄差”[18]。排列得整齐对称,但仍有“外朝”和“内朝”之别。现分外朝正殿、内朝后殿、苑中殿堂、德寿宫、东宫和学士院六部分,略述于后。

(一)外朝正殿

文德殿 称为“正衙”,在丽正门内,是六参官起居(群臣每五日随宰相入见)、百官听麻的大殿,绍兴十二年(1142)建。绍兴十三年(1143)闰四月十七日立贵妃吴氏为皇后时,曾于文德殿内设东、西房,东、西阁[19]。《文献通考》卷一〇八载有文德殿常朝立班图。

大庆殿 是文德殿易名。凡遇明堂大礼,正朔大朝会都在此举行。《梦粱录》载:“遇大朝会,驾坐大庆殿,有介胄长大武士四人,立于殿陛之角,谓之‘镇殿将军’。殿西庑皆列法驾、卤簿、仪仗。龙墀立青凉伞十把,效太宗朝立诸国王班次,如钱武肃、孟蜀王等也。百官皆冠冕朝服,诸州进奏吏各执方物之贡。诸外国正副贺正使随班入贺,百僚执政,俱于殿廊侍班。”[20]《文献通考》卷一〇八载有大庆殿朝会立班图,其仪式至为隆重。

紫宸殿 也是文德殿易名。凡皇帝上寿都在这里举行并赐宴。“殿前山棚,彩结飞龙舞凤之形,教乐所人员等,效学百禽鸣,内外肃然。”[21]百官进酒由第一盏一直轮到第九盏才完毕,伴以歌舞伎艺,排场很大。《文献通考》载有紫宸殿上寿赐酒图。

明堂殿 也是文德殿易名,为祭祀祖先的地方。

集英殿 也是文德殿易名,为进士考试的地方。殿试前三日,“宣押知制诰、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士人诣集英殿起居,就殿庑赐坐引试、依图分庑坐定,各赐印刊策题。其士人止许带文房及卷子,余皆不许挟带文集”[22]。凡进士考试后,“上御集英殿拆号唱进士名,各赐绿褴袍、白简、黄衬衫。武举人赐紫罗袍、镀金带、牙笏。赐状元等三人酒食五盏,余人各赐泡饭”[23]

以上大庆、紫宸、明堂、集英四殿,都是文德殿轮番易名使用,因为当时宫殿少,不敷应用,只好采取一殿多用的办法,这是其他朝代所没有的。

垂拱殿 绍兴十二年(1142),高宗命内侍王晋锡主持修建。以供朔日视朝之礼,因当时行宫只有一殿,所以改建。这里是常朝四参官起居之地。据《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记载:有屋五间十二架,长五丈(《宋史·舆服志》和《舆地纪胜》作六丈),广八丈四尺;殿南檐屋三间,长广各一丈五尺;两朵殿各二间,东、西两廊各二十间,南廊九间。其中殿门三间六架,长三丈,广四丈六尺,殿后拥舍七间[24]。这座大殿也称前殿。有馒头山为屏障,地势优越。至元朝,改为报国寺。

(二)内朝后殿

延和殿 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改后殿拥舍为延和殿,在垂拱殿之后。凡遇圣节、冬至、正旦、寒食大礼,皇帝斋宿于此。据《西湖游览志》载,延和殿元朝改为仙林寺。

崇政殿 以旧射殿改建。据《宋史·舆服志》记载:“休兵后,始作崇政、垂拱二殿。”[25]可知崇政殿的建造年代与垂拱殿相同,都在绍兴十二年(1142),并曾在此举行大朝会礼。

崇政殿是否即祥曦殿,有不同说法。《宋史·地理志》《方舆胜览》《舆地纪胜》均将崇政殿和祥曦殿列为二殿,而《咸淳临安志》和《武林旧事》则以崇政殿即祥曦殿。

同时崇政殿又是学士侍从“掌进读书史、讲释经义,备顾问应对”的地方,有崇政殿说书,以备讲说。南宋初自尹焞开始,王十朋、范成大也曾兼此职[26]

福宁殿 皇帝寝殿,绍兴二十八年(1158)建。殿侧有清暑楼。光宗时改为寿康宫。

选德殿 孝宗淳熙初(一说乾道初)建。在禁垣之东,本是射殿。理宗时为讲殿,取“选射观德”之义,故名“选德”。殿中有漆屏“书郡国守相名氏,群臣有图方略来上,可采者辄栖之壁,以备观览。数延文武,讲论治道,询求民隐,至于中外奏报,若军国之几务,皆于此省决。暇则绎经传,或亲御弧矢,虽大寒暑不废”[27]。杨太后有《宫词》云:“用人论理见宸衷,赏罚刑威合至公。天下监司二千石,姓名都在御屏中。”[28]殿前有球场,淳熙四年(1177)九月,孝宗曾阅球于此殿[29]

缉熙殿 理宗绍定六年(1233)由旧讲殿改建而成。理宗作记曰:“采成王日就月将之意,扁以缉熙,屏去长物,裒置编简,燕间怡愉,藏修移日,习熟滋久,若常程然。至于翻阅古今,尚友贤哲,得片言以绎,有味其旨,则不知万几之劳;因一理以融会,充广于心,则足窥宇宙之大。意之所欣,时寄翰墨,无他嗜也。”[30]他在此殿以读书自娱,或寄情翰墨。端平三年(1236)给事中兼侍读洪咨夔还撰有《缉熙箴》。

熙明殿 即修政殿,度宗讲读之所。咸淳三年(1267)改东宫新益堂建成,并自作记。

勤政殿 咸淳二年(1266)由进食殿改建。《梦粱录》载:“勤政,即木帷寝殿也。”[31]

嘉明殿 咸淳二年(1266)由东宫绎己堂改建。供进御膳,在勤政殿之前。“殿上常列禁卫两重,时刻提警,出入甚严。内皆近侍中贵。殿之廊庑,皆知省、御药、御带、门司、内辖等官慕次,听候宣唤。小园子、快行、亲从、辇官、黄院子、内诸司司属人员等上番者,俱聚于廊庑,祗候服役。”[32]嘉明殿相对东廊门楼,是殿中省六尚局所在地(六尚局指尚食、尚药、尚医、尚舍、尚乘、尚辇等六局),分别掌管皇室的膳食、医药、衣服、车辇等。皇宫中祗应内侍人员,俱集于此[33]

钦先孝思殿 绍兴十五年(1145)建,在崇政殿之东。仍东都旧制,以奉累代以来神御,又名内中神御殿。“凡朔望、节序、生辰,酌献行香,用家人礼。”[34]《武林旧事》以钦先、孝思为二殿,万历《钱塘县志》遂沿其误。

清燕殿 禁中重九在此殿赏橙橘。

膺福殿 元夕,禁中灯火在此殿张挂。(www.daowen.com)

庆瑞殿 原为顺庆殿,理宗时建。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此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35]

霱云殿 又名霄云殿,为大燕之所。

玉牒殿 藏宗潢世系之所。

纯福殿 绍兴二十六年(1156)建。

符宝殿 贮躬应天命之宝。

慈宁殿 也称慈宁宫,慈宁即显仁韦后。绍兴九年(1139)高宗听说韦后有可能从金营中返回临安的消息,因此预作此宫于禁中,韦后于绍兴十二年(1142)回来。十九年(1149)正月朔,在宫中行庆寿礼,南渡以来,庆典自此始[36]。王仲信撰有《慈宁殿赋》。

坤宁殿 皇太后所居。有大官及殿长、内侍、黄院子、幕士、殿属、亲从、辇官等人祗候[37]

秾华殿 皇后所居。

慈明殿 宁宗杨皇后所居。

慈元殿 理宗谢皇后所居。

仁明殿 度宗全皇后所居。

受厘殿 钦圣向后所居。

(三)苑中殿堂

复古殿 高宗时建,理宗重修。为皇帝燕闲休息的地方。元夕灯火往往在此殿张挂,非常热闹。因临近后苑的小西湖,空气清新,是禁中避暑的好地方。理宗撰有《复古殿记》和诗。高宗爱好书法,还从新安请来墨工戴彦衡,制造御墨,质量甚佳[38]

损斋 绍兴二十八年(1158)建。也是高宗燕闲之所。并自撰记曰:“武帝以雄心,内慕神仙,外攘夷狄,穷边黩武,天下骚然矣,非用损以持盈也。明皇以侈心,委信逆虏,弥缝斯文,耽惑内嬖,烟尘四溟矣,非知损以守位也。推原本指,俱失满戒,兹鉴往事,夕惕以思。”[39]他认为汉武帝唐玄宗的骄奢淫逸,卒至天下纷扰,都是由于不知“损”。因此,他以“损”名斋。“凡追逐时好,一切长物,率屏去不复经意。”“其于荡心侈目,惑志害性者,罔不扫除,清心寡欲,省缘薄费者,奉以周旋焉。”[40]他在这里除阅读经史以外,还“染毫弄翰,真草自如,浓淡斜行,茂密惟意”[41]。高宗的书法也有一定的造诣。

翠寒堂 高宗时用日本椤木建造。“不施丹臒,白如象齿”[42],堂前有古松、修竹,苍翠蔽日,还有寒瀑飞空,下注大池。池中有红白菡苕万柄,庭中布置南花数百盆,鼓以风轮,清芬满庭。这里是避暑佳地。据《武林旧事》记载,某年炎暑天,高宗在此召见学士洪迈,因凉气逼人,洪迈浑身战栗,高宗赐给北绫“半臂”以御寒[43]。这个记载,可以说明这里确是一个清凉世界。

澄碧殿 《武林旧事》卷四《故都宫殿》有澄碧观堂和澄碧水堂两处,未知孰是。淳熙二年(1175)五月辛卯,孝宗宴辅臣于此[44]。淳熙四年(1177)九月,孝宗又召侍读史浩,赐宴于此殿,浩进古诗三十韵记述了宴会情况[45]

此外,苑中还有清华阁、凌虚阁、倚桂阁、芙蓉阁等。

(四)德寿宫

德寿宫又称“北内”或“北宫”,在望仙桥东。绍兴三十二年(1162)高宗退位以后,于秦桧旧宅筑新宫,以“德寿”为名。德寿宫的范围,南至望仙桥直街,北至佑圣观路,西临靴儿河下,东至吉祥巷。宫门外有百官待漏院,宫内后圃凿大池,引西湖水注之,名“小西湖”。叠石为山,仿飞来峰,池旁有冷泉堂、聚远楼,周必大有诗曰:“聚远楼高面面风,冷泉亭下水溶溶。人间炎热何由到,真是瑶台第一重。”[46]孝宗也曾赋诗纪其事。宫的四周有许多亭、台、楼、阁,种植各种花木,东面有香远堂(梅堂)、清深堂(竹堂)、月榭(也叫月台)、梅坡、松菊三径(菊、芙蓉、竹)、清妍堂(酴醾)、清新堂(木香)、芙蓉冈;南面有载欣堂(大堂、御宴处)、欣欣亭(古柏、太湖石)、射厅、临赋亭(荷花)、灿锦(金林檎)、至乐堂(池上)、半绽红亭(郁李)、清旷堂(木樨)、泻碧亭(养金鱼处);西面有冷香亭(古梅)、文杏馆(《南宋古迹考》卷下,《园囿考》作文香馆)又名静乐院(牡丹)、浣溪亭(大楼子海棠);北面有绛华(《梦粱录》卷八作绛叶)堂(椤木亭)、倚翠(或作俯翠、茅亭,《南宋古迹考》卷下《园囿考》作依翠亭,下引《玉堂杂记》:茅亭也)、盘(蟠)松亭等[47]

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德寿宫改名为重华宫,孝宗也在此度过晚年。后因侍奉宪圣吴太后、寿成谢太后,改名为慈福宫、寿慈宫。到咸淳四年(1268),度宗将其地的一半改建道宫,名宗阳宫,一半废为民居。

(五)东宫

在丽正门内,南宫门外。孝宗乾道七年(1171)光宗立为皇太子时,始于丽正门之东,建立太子宫门[48]。淳熙二年(1175)夏,创建射堂,为游艺之所,圃中又有荣观、玉渊、清赏等堂及凤山楼[49]。度宗为太子时,更为增广,有凝华殿、彝斋、新益堂、绎己堂、瞻篆堂等,即位后改新益堂为熙明殿,绎己堂为嘉明殿。据陈随应《南渡行宫记》记载:“本宫会议所之侧,入门,垂杨夹道,间芙蓉,环朱栏。二里至外宫门、节堂,后为财帛、生料二库,环以官属直舍,转外窑子,入内宫门,廊右为赞导春坊直舍,左讲堂七楹,匾新益。外为讲官直舍,正殿向明,左圣堂、右祠堂,后凝华殿、瞻箓堂,环以竹。左寝室,右刘安,位内人直舍百二十楹。左彝斋,太子赐号也。接绣香堂便门,通绛己堂,重檐复屋,昔杨太后垂帘于此,曰慈明殿。前射圃,竟百步,环修廊,右转,雅楼十二间,左转数十步,雕栏花甃,万卉中出秋千,对阳春亭,清霁亭,前芙蓉、后木樨,玉质亭,梅绕之。由绛己堂过锦臙廊,百八十楹,直通御前,廊外,即后苑。”[50]东宫的建筑布局,大致如此。

资善堂,为皇子读书的地方,在行宫门内,建屋十六间,聘请儒臣为翊善、赞读、直讲、说书等官。“资善堂”始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取“乾资始善长”之义。

(六)学士院

在和宁门内,沿唐北门制,有玉堂殿、摛文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