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明州与全国许多地方一样,“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21]。王安石知鄞县期间,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极为重视。他认为当时人才缺乏,不仅是在位的人才不足,而且连“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22]。如果人才不足,那么即使皇帝想改革天下之弊病,也是不可能的。要造就人才,就要通过办学校这条途径,于是王安石提出了“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23]的高见。王安石到任后,创办了鄞县第一所县学。据《鄞县志》记载:庆历八年(1048)县令王安石因孔庙为学,并奔走明州各地请到了当时享有盛名的学者杜醇、楼郁等为师,招收了一批中小地主阶级的子女入学。王安石主张学校教育要学以致用,使“所学必皆尽其材”[24]。并指出今天的学生,便是明天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培养和选拔人才则是当务之急。当时县学中确实培养出一批有才有识的人才,明州的教育事业也大为改观。
更可贵的是,王安石极其看重教师的地位,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提出:“君不得师,则不知所以为君;臣不得师,则不知所以为臣。……君不知所以为君,臣不知所以为臣,人之类其不相贼杀以至于尽者,非幸欤?信乎其为师之重也。”[25]王安石不仅在理论上把教师提到与君臣不可分离的地位,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关怀教师,尊敬和热爱教师。他在《伤杜醇》这首诗中就流露了对教师的真挚感情。
王安石知鄞县期间,还重视人才选拔。他把廉洁奉公、精明能干的官吏推荐给上级。他在《上浙漕孙司谏荐人书》中写道:“明州司法吏汪元吉者,其为吏廉平,州人无贤不肖,皆推信其行,喜近文史,而尤明吏事。”[26]希望上面能重用汪元吉。王安石并独具卓见地提出,在被士大夫认为“污贱”“下流”的低级胥吏中提拔有“善行”的人,足以扭转浅薄恶劣的官场风气。(www.daowen.com)
王安石建立县学一事,不仅是对鄞县教育事业的一大贡献,而且对他以后执政推行新法也有很大的意义。为了培养新政人才,以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他创立“荆公新学”,根据自己的见解,对儒家的经典《诗》《书》《礼》作了新的解释,编成《三经新义》,作为各级学校的必读教材和考试取士选拔官吏的唯一标准,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