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宗室学术文艺成就─《史地论稿》

宋代宗室学术文艺成就─《史地论稿》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代宗室士大夫与一般士大夫不同,国家设有专门的管理和教育机关。因此,宗室士大夫在政治上的处境较难。但他们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又有较优裕的经济条件,所以一部分宗室潜心学术研究,或从事文艺创作。本文即论述其在学术上和文艺上的成就,及其对学术文化的贡献。宋代宗室士大夫在学术上的成就,先以经学言之。宋代宗室士大夫中研究《易经》的如赵善誉,字静之,一字德广,太宗后裔。

宋代宗室学术文艺成就─《史地论稿》

宋代宗室士大夫与一般士大夫不同,国家设有专门的管理和教育机关。以血统言,他们是帝王的亲属;以政治关系言,帝王对他们不能无所顾忌。因此,宗室士大夫在政治上的处境较难。但他们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又有较优裕的经济条件,所以一部分宗室潜心学术研究,或从事文艺创作。本文即论述其在学术上和文艺上的成就,及其对学术文化的贡献。

宋代宗室士大夫在学术上的成就,先以经学言之。我国经学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六经”(也称六艺)不但在学术上而且在政治上是一种指导性的文献。《汉书·儒林传》:“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学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但“六经”之中,又以《易经》(又名《周易》)居首。《汉书·艺文志》载:“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可见《易》在“六经”中地位的重要。宋代宗室士大夫中研究《易经》的如赵善誉,字静之,一字德广,太宗后裔。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试礼部第一,累迁大理丞,潼川府路提刑转运判官,著《易说》四卷(《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经籍考》均作二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其书每卦为论一篇。此书朱熹称赞它“扩先儒之未明”,郭雍在序中说“贯三才之理于其中,一诸儒之说于其外”,对它评价甚高。赵汝谈,字履常,号南塘,太宗八世孙,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著《易说》三卷(《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均作《南塘易说》),其内容专辨“十翼”非孔子所作,有独到见解。赵彦肃,字子钦,号复斋,太祖之后,举进士。著《复斋易说》六卷,朱熹评其书“为说太精,取义太密,或伤简易之趣”。赵善湘,字清臣,濮安懿王五世孙,庆元二年(1196)进士。他的易学著作很多,有《周易约说》八卷,《周易或问》四卷,《周易续问》八卷,《周易指要》四卷,《学易补过》六卷。其子汝楳继承家学,撰成《周易辑闻》六卷。《四库全书总目》评其书“于宋人易说之中,犹为明白笃实”。又著《易雅》一卷,《筮宗》一卷,总称《易序丛书》。他如:

赵令湑 《易发微》十卷 《宋史·艺文志·经类·易类》《经义考》卷二十一

赵以夫 《易通》六卷 (《经义考》作十卷)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经义考》卷三十三

赵彦真 《易集解》五卷 《渭南文集》卷三十四《知兴化军赵公墓志铭》《经义考》卷二十六

赵承庆 《周易注》二十卷 《经义考》卷十八

赵克 《周易开奥图》 《经义考》卷二十一

赵善佐 《易疑问答》 《经义考》卷三十一

赵庚夫 《周易注》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八《赵仲白墓志铭》

此外,宗室中治《易经》的还有赵世昌,学《易》于王猎,积十余年。赵令绲治《易》,博通先儒及近世名家义说。赵世延和赵宗颜都通王氏易。赵世衡也通《周易》。

《书经》又名《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儒家经典之一。有《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宋宗室中研究《尚书》著名的有赵汝谈,著有《书说》二卷(《直斋书录解题》和《文献通考·经籍考》均作《南塘书说》三卷)。据陈振孙说,其书“疑古文非真者五条,朱文公尝疑之,而未若此之决也。”朱熹与赵汝谈都怀疑《古文尚书》为伪作,初步揭开了伪古文之谜,这是宋儒的一大贡献。赵善湘著《洪范统一》一卷(《宋史·赵善湘传》作《洪范统论》,《经义考》作《洪范统纪》)。据赵善湘说:“定皇极为九畴之统。每畴之中,如五行则水火木金皆统于土,五事则貌言视听皆统于思。得其统,而九畴可一以贯之矣。”[11]由此可见其书名应为《洪范统一》为是。其他有著作的如赵若烛的《书经笺注觕通》,赵孟的《书今古文集注》和《洪范图》等[12]。此外,还有赵宗艺,字用之,通《尚书》。[13]赵仲科,字师哲,专治《尚书》。[14]赵世复,字希静,通《尚书》大义[15]。赵子济,字道卿,15岁通《尚书》。[16]赵伯直,字明道,治《尚书》[17]等。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宋宗室中研究《诗经》的有赵令湑的《诗讲义》二十卷[18],赵汝谈的《诗注》,赵若烛的《毛诗粗通》和赵孟的《豳风图》[19]等。

礼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有《仪礼》《礼记》和《周礼》。《仪礼》汉人称《士礼》,赵彦肃著有《馈食礼图》。《礼记》原是《仪礼》的参考资料,后尊为经。《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朱熹把它列入《四书》。赵善湘著有《大学解》和《中庸约说》,赵若焕著有《中庸讲义》,赵汝谈著有《礼记注》。[20]《周礼》汉初叫《周官》,是一部论政治制度的书。赵汝谈著有《周礼注》。[21]此外,治《礼记》的还有赵从审,字叔度,“每退处燕闲,延礼髦畯,授《礼记》《左氏春秋》,反复不倦,由是颇识圣人大趣”[22]。赵宗艺也通《礼记》。[23]

《春秋》和《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宋宗室中研究的有赵善湘,著有《春秋三传通议》三十卷。赵彦秬有《春秋左氏发微》十卷,赵崇度有《左氏常谈》,赵孟何有《春秋法度编》,赵与权有《春秋奏议》[24]等。他如赵世昌,字保之,尝学《春秋》于孙复。[25]赵从贽,字子仪,通《左氏春秋》。[26]赵从审和赵世崇也治《左氏春秋》之学。[27]

论语》东汉时才称为经,南宋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赵伯圭说:“熟读《论语》一书,平生受用不尽。”[28]赵善湘著有《论语大意》十卷。《孟子》一书,两汉时仅次于《论语》,到了宋代列入经,成为“十三经”之一。赵善湘著有《孟子解》十四卷。此外,如赵允弼,治平初“诸宫增学官员,允弼已贵,犹日至讲席,延伴读官读《孟子》一节”[29]。赵世享,字公寿,治《论语》《孟子》,通大义。[30]赵世延,字叔僖,也通《孟子》。[31]赵令琮,字子奇,好《论语》《孟子》。[32]赵令,字景炤,于《论语》《孟子》,皆能讽诵。[33]赵伯圭,字禹锡,喜诵《孟子》,每举《论语》和《孟子》二书之疑与客反复论辩。[34]

治《孝经》的有赵克孝,著有《孝经传》一卷。[35]

至于对经书的综合研究者有赵孟至,著有《九经音释》九卷。[36]

在中国历史上宋代史学繁荣,这是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同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普遍使用,书籍广泛流通,对史学的研究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所以宋代史学家辈出,宗室中也出现了不少史学人才。如赵善誉,“尝即国史所载,深求艺祖开创之微意”[37],作《皇朝开基要览》十四卷。又著《南北攻守类考》六十三卷,其书“以三国六朝攻守之变,鉴古事以考今地,每事为之图”[38]。此外,还著有《皇朝圣政类编》《晋载记年表》和《读史舆地考》,又名《舆地通鉴》等。赵汝愚,字子直,著有《皇朝名臣奏议》一百五十卷(《郡斋读书志》作《皇朝名臣经济奏议》。《四库全书总目》作《诸臣奏议》,而《宋史·赵汝愚传》则作《类宋朝诸臣奏议》三百卷)。此书为孝宗淳熙年间赵汝愚帅蜀时所进,内容分(1)君道、(2)帝系、(3)天道、(4)百官、(5)儒学、(6)礼乐、(7)赏刑、(8)财赋、(9)兵政、(10)方域、(11)边防、(12)总议共十二门,“自建隆迄靖康,推寻岁月,概见本末”[39]。又著《笃行事实》一卷,“编其父善应彦远事状,而罗愿,朱熹所撰行状、墓铭及诸贤哀词、题跋之属,萃为一编”[40]。此外,尚有《太祖实录举要》若干卷。其子崇宪,字履常,著《赵丞相行实》一卷,《附录》二卷,“其一时诸贤祭文挽歌与嘉定更化之后,昭雪诬枉,改正史牒本末,皆见附录”[41]。赵甡之著《中兴遗史》六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卷),此书“大抵记军中事为详,而朝政则甚略。意必当时游士往来边陲,出入幕府者之所为”[42]。赵师龙,字舜臣,太祖九世孙,采史传治乱成败之迹,为《博古摘要》三十卷。[43]赵彦博,字富文,知池州(今安徽贵池)。池州有昭明庙,颇著灵响,作《昭明太子事实》(《宋史·艺文志》作《昭明事实》)二卷[44]。赵于崧,字伯山,号鉴堂居士,崇宁二年(1103)进士,著《朝野遗事》一卷。此书记载“中兴以前凡一百二十五事”[45]。赵士与宗正丞耿延年著《皇族登科题名》一卷,淳熙二年(1175)成书。自元祐三年(1088)李常宁榜子湜,令馡开始。[46]赵汝适著《诸蕃志》二卷,此书为汝适提举福建路市舶时所作,内容记载有关海外诸国事迹,叙述详赅,是研究宋代海外交通的重要资料。赵善俊著《长沙志》五十二卷。绍熙二年(1191)善俊为长沙郡守时,命教授楮孝锡等七人撰。“时陈止斋持漕,相与考订商略,故序言当与《长乐志》并也。”[47]赵子直著《桐汭新志》二十卷,绍熙五年(1194)(《文献通考》作绍定五年)子直任钱塘教授时撰,书内有太守林棐序。[48]

此外,《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杂史类著录有赵子砥的《燕云录》一卷。子砥官鸿胪寺丞,靖康二年(1127)随徽、钦二帝北行,建炎二年(1128)逃回,谒高宗于扬州。子砥在金国时,“尝密刺其国事,备知情状。又与续归之杨之翰,互相参证。所述金事,一曰,陷没宗室从官,二曰,陷没百姓,三曰,金人族帐所在与设官之实,四曰,政事之纪,五曰,虚实之情,六曰,南北离溃之情,皆据所见所闻,与金史或同或异。惟其末称金人必不可和,则其后验如操券,可谓直得其虚实矣”[49]。又杂史类著录赵与袞的《辛巳泣蕲录》一卷,与袞官蕲州(今湖北蕲春南)司理权通判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金兵围蕲州,与袞与郡守李诚之拒守,时朝廷命权殿前司职事冯榯将兵应援,榯逗留不进,诚之等竭力捍御,凡二十五日而城陷,诚之及其僚佐家属全部牺牲,与袞家属十五人也死于难,只有与袞一人得以脱险。此书详载此次抗金始末,同时,与难诸人受朝廷褒赠,以及诚之等勘状告词,一一备录。[50]

以上为宋宗室士大夫在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至于其余著述,列目于后:

赵世卿 《安南边说》五卷 《宋史·艺文志·史类·传记类》

赵师 《熙朝盛典诗》二卷 《宋史·艺文志·史类·仪注类》

赵希苍 《赵氏祭录》二卷 《宋史·艺文志·史类·仪注类》

赵世逢 《两汉类要》二十卷 《宋史·艺文志·史类·史钞类》

赵彦励 《莆阳志》十五卷 《宋史·艺文志·史类·地理类》

赵汝厦 《程江志》五卷 《宋史·艺文史·史类·地理类》《琼管图经》十六卷 《宋史·艺文史·史类·地理类》

赵善赣 《通义志》三十五卷 《宋史·艺文史·史类·地理类》

赵师 《潮州图经》二卷 《宋史·艺文志·史类·地理类》

赵伯谦 《韶州新图经》十二卷 《宋史·艺文志·史类·地理类》

赵不迹、沈作宾 《会稽志》二十卷 《宋史·艺文志·史类·地理类》

赵希弁 《读史补注》一百三十卷 《郡斋读书志附志·史部·正史类》

资治通鉴纲目考异》五十九卷 《郡斋读书志附志史部·编年类》

《续资治通鉴长编补注》九百四十六卷 《郡斋读书志附志·史部·编年类》

《建炎以来中兴系年要录补注》二百卷 《郡斋读书志附志·史部·编年类》

《续仰山孚惠庙实录》五卷 《郡斋读书志附志·史部·地理类》

《郡斋读书志考异》一卷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目录类》

《郡斋读书志附志》二卷(《宋史·艺文志补》作《续读书志》四卷)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目录类》

赵希 《唐昌计》(《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二十八史部,“计”作“记”,知昌化县赵希克家撰)二卷 《直斋书录解题·典故类》

赵子栎 《杜工部年谱》一卷《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传记类》

除经、史著作外,宋宗室士大夫中有关子部的著作有:

赵汝谈 《荀子注》 《宋史·艺文志补·子部·儒家类》

赵善璙 《闻见善善录》一卷 《宋史·艺文志补·子部·儒家类》《宋史·艺文志·子类·儒家类》

赵善湘 《老子解》十卷 《宋史》卷四一三,《赵善湘传》

赵崇绚 《鸡肋》一卷 《宋史·艺文志补·子部·杂家类》《四库全书总目·子部·类书类》

赵彦卫 《云麓漫钞》二十卷 《宋史·艺文志·子类·杂家类》(《四库全书总目》作十五卷)《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

《云麓续钞》二卷 《宋史·艺文志·子类·杂家类》

赵与峕 《宾退录》十卷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

赵叔向 《肎綮录》一卷 《宋史·艺文志补·子部·小说家类》

赵希鹄 《洞天清录》二卷 《宋史·艺文志补·子部·小说家类》(《四库全书总目》作一卷)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

赵令畤《侯鲭录》八卷(《宋史·艺文志》作一卷)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郡斋读书志·附志·杂说类》《宋史艺文志·史类·传记类》

赵自勤 《定命论》二卷 《宋史·艺文志·子类·小说家类》

赵时庚 《金漳兰谱》三卷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谱录类》《宋史·艺文志补·史部·食货类》

赵汝砺 《宣和北苑别录》一卷(《文献通考·经籍考》作《北苑别录》一卷,子部·农家类)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谱录类》

赵希道 《涓吉撮要》一卷 《宋史·艺文志·子类·五行类》

赵从古 《六甲天元运气钤》二卷 《宋史·艺文志·子类·医书类》

赵士纡 《九籥卫生方》三卷 《直斋书录解题·医书类》

赵彦絟 《赵氏家塾蒙求》二十五卷 《直斋书录解题·类书类》

《宗室蒙求》三卷 《直斋书录解题·类书类》

宋代宗室士大夫擅长文学的,远多于研究经史和诸子百家的。以作诗而言,帝王中如太祖、太宗、真宗、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孝宗、光宗、理宗、度宗、瀛国公、郓王楷等都能作诗,并有流传于后世的。据清厉鹗《宋诗纪事》所录的宗室诗人有赵令畤等77人,由此可见宗室中习诗的人为数不少。这与宋代的科举考试以及帝王的奖掖有关。真宗曾对宰相说:“朕每戒宗子作诗习射,如闻颇精习,将临观焉。”[51]

宗室士大夫中以诗闻名的有赵庚夫,字仲白,寓居兴化军,魏王八世孙。少时风度如仙,为文章神速,两试礼部不中第。平生志业未得施展,故其诗多愤悱悲壮之词,流离颠沛之作。又因家贫,不屑治生,乌帽唐衣,自号山中翁。“所居隙地才丈许,而花竹水石之玩皆备。古梅一株,终日吟啸其下。”[52]所作诗甚多,但流传下来的很少。《宋诗纪事》所录有四首,其中《落魄》诗云:

落魄蕉衫戴道冠,菖蒲满案浸清寒。

有钱即买丹砂炼,无病犹将素问看。

连日游山僧共住,频年乞米鹤同餐。

世间不朽非钟鼎,曾与高人静处观。

由此可略见其生活志趣。刘克庄说:仲白“于古体寓其高远,于大篇发其精博,于短章穷其要妙”[53]。赵庚夫有《山中集》一卷。

赵师秀,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人,太祖八世孙。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曾任上元(今江苏江宁县)主簿,金陵(今南京)幕从事,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县)推官。晚年寓居钱塘(今杭州)。他是“永嘉四灵”之一。诗学晚唐诗人贾岛、姚合,专以较量平仄、锻炼字句为能事。其炼字之工,如《冷泉夜坐》诗中:“楼钟晴更响,池水夜如深。”后改“更”为“听”,改“如”为“观”。又《病起》诗:“朝客偶知承送药,野僧相保为持经。”后改“承”作“亲”,改“为”作“密”。此二首诗改此四字,则精神顿异。[54]他擅长五律、炼字之工,正如他自己所说:“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末如之何矣。”[55]有一次杜耒(小山)问他句法,他说:“但能饱吃梅花数斗,胸次玲珑,自能作诗。”[56]可见其诗境之高。又如“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薛师石瓜庐》)。写江南山水,有传神之妙。至于《数日》《约客》二首,也是宋人七绝中的上乘。晚年寓居钱塘,留恋西湖,有终焉之志。读其《孤山寒食》诗可见:

二月(一作三月)芳菲在水边,旅人消困亦随缘。

晴舒蝶翅(一作羽)初匀粉,雨压杨花未放绵。

有句自题闲处壁,无钱难买(一作上)贵时(一作家)船。

最怜隐者高眠地,日日春风是管弦(一作时有山禽当管弦)。

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卒于杭州,墓在葛岭宝严院后。著有《众妙集》一卷,《二妙集》一卷,《清苑斋集》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载《赵师秀集》二卷,别本《天乐堂集》一卷,今皆未见。

赵汝,字明翁,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1202)进士。曾官漕帅。刘克庄评其诗说:“明翁诗兼众体,而又遍行吴楚、百粤之地,眼力既高,笔力益放,卷中歌行,跌宕顿挫,剸蛟缚虎手也。及敛为五七言,则又妥帖丽密,若唐人锻炼之作。”[57]他的五七言诗,警句很多,五言如:

“风霜先远客,天地独扁舟”,似杜甫;“巧须出大造,清欲与秋争”,似孟郊;“山寒梅意峭,林茂鸟声深”,似张祜;“笠戴天童雨,鞋穿雪窦秋”,似刘梦得;“鸟残桃见核,虫蠹叶留痕”,似林逋。

七言如多景楼诗:“江连淮海东南胜,山出金焦左右青”,岳阳楼诗“左右江湖同浩荡,东西日月递沉浮”,似许浑;“径有泉流安得暑,亭因风扫白无尘”和“锄草就平眠鹿地,芟松勿损挂猿枝”,似张籍[58];等等。著有《野谷诗集》(《宋史·艺文志补》作《野谷诗稿》六卷)。

此外,宗室士大夫中有诗集的如:

赵仲庠《诗》十卷 《宋史·艺文志·集类·总集类》

赵世繁《歌诗》十卷 《宋史·艺文志·集类·别集类》

赵崇《鸥渚微吟》一卷 《宋史·艺文志补·集部·别集类》

赵孟《湖山汗漫集》 《宋史·艺文志补·集部·别集类》

赵与虤《娱书堂诗话》一卷 《宋史·艺文志补·集部·文史类》《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

赵希迈《西里诗稿》 《宋诗纪事》卷八十五

赵与东《鲁斋小稿》 《宋诗纪事》卷八十五

赵崇嶓《白云稿》 《宋诗纪事》卷八十五

赵必涟《倚梅吟稿》 《宋诗纪事》卷八十五

赵令畤等《汝阴唱和集》 《直斋书录解题·总集类》《文献通考·经籍考·集部》

赵充夫《东山诗集》 《絜斋集》卷十八,《运判龙图赵公墓志铭》

赵公豫《燕堂诗稿》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

赵汝谈《介轩诗集》一卷 《两宋名贤小集》

赵汝迕《赵叔迕诗集》 《温州经籍志》卷二十二《集部·别集类》

赵汝回《东阁吟稿》 《温州经籍志》卷二十二《集部·别集类》

赵孟奎《分类唐诗歌残本》十一卷 《四库全书总目·附录·未收书目

词兴起于唐代,经过五代的发展,到两宋而极盛。由于宋代都市商业的繁荣,茶坊酒肆卖唱的歌妓很多,所谓“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59]。宗室中的词家,据清朱彝尊《词综》所录有令畤、师侠、汝愚、彦端、善扛、汝迕、以夫、汝钠等8人。《历代诗余》所录有令畤、师侠、汝迕、汝愚、彦端、善扛、以夫、汝芜、希迈、崇迈、崇磻、希彭、与卿、崇霄、与仁、汝钠等17人。《全宋词》中录有宗室词人34人。其中著名词人有赵师使(一作师侠),字介之,号坦庵,燕王德昭七世孙,尝举进士。他的门人尹觉说他“吐而为文,如泉出不择地。……词章乃其余事,人见其模写风景,体状物态,俱极精巧”[60]。《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词:“萧疏淡远,不肯为翦红刻翠之文,洵词中之高格。但微伤率易,是其所偏。”[61]著有《坦庵词》一卷(《直斋书录解题》作《坦庵长短句》)。

赵彦端,字德庄,号介庵,魏王廷美七世孙,登绍兴八年(1138)礼部第。乾道、淳熙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韩元吉说他“力学能文,风度洒落,词辩缅缅不休……闻其诗词一出,人嗜之往往如啖美味[62]。他写的《谒金门》词中有“波底夕阳红绉”之句,高宗见了极为欣赏,说:“我家里人也会作此等语。”[63]可见他工于填词。《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词多婉约纤秾。《宋史·艺文志》著录《介庵词》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和《四库全书总目》均作一卷)。

此外,有词集的如:

赵以夫《虚斋乐府》二卷 《宋史·艺文志补·集部·词曲类》

赵令畤《聊复集》一卷 《直斋书录解题·歌词类》

赵必《秋晓词》 《历代诗余》卷一百七

赵善括《应斋词》一卷 《强村丛书》

赵汝晃《退斋词》一卷 《校辑宋金元人词》

诗集、词集之外,有文集的如:

赵世逢《英华集》十卷 《宋史·艺文志·集类·别集类》

《幽居录》五卷 《宋史·艺文志·集类·总集类》

赵仲庠《内外制》十卷 《宋史·艺文志·集类·别集类》

杂文》五十卷 《宋史·艺文志·集类·别集类》

《制诰表章》十卷 《宋史·艺文志·集类·别集类》

赵时逢《山窗斐稿》一卷 《宋史·艺文志·集类·别集类》

赵令畤《安乐集》三十卷(《郡斋读书志·附志》作《藏六居士安乐集》十二卷)《宋史·艺文志·集类·别集类》

赵仲御《东堂集》一卷 《宋史·艺文志·集类·总集类》

赵不敌《清漳集》三十卷 《宋史·艺文志·集类·总集类》

赵世繁《忠孝录》五卷 《宋史·艺文志·集类·总集类》

赵师懿《柳文笔记》一卷 《宋史·艺文志·集类·文史类》

赵孟坚《彝斋文编》四卷 《宋史·艺文志补·集部·别集类》

赵汝谈《南唐集》九卷 《宋史·艺文志补·集部·别集类》

赵汝腾《蓬莱集》 《宋史·艺文志补·集部·别集类》

《庸斋琐闼集》一卷 《宋史·艺文志补·集部·表奏类》

《庸斋表笺》一卷 《宋史·艺文志补·集部·表奏类》

《庸斋集》六卷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

赵孟《松雪斋集》十卷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

《松雪斋外集》一卷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

赵必《覆瓿集》六卷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

赵善括《应斋杂著》六卷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

赵汝愚《赵忠定集》十五卷 《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

《奏议》十五卷 《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

赵彦琇《桃花源集》二卷(《郡斋读书志·附志》作一卷) 《直斋书录解题·总集类》《郡斋读书志·附志·地理类》

赵钥夫《宗藩文类》六十卷 《郡斋读书志·附志·总集类》

赵善誉《恕斋类稿》六十卷 《攻媿集》卷一〇二,《朝奉郎主管云台观赵公志墓铭》

赵彦真《集》五卷 《渭南文集》卷三十四,《知兴化军赵公墓志铭》

赵庚夫《青裳集》《山中客语》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八,《赵仲白墓志铭》

赵亢夫《进策奏稿》 《絮斋集》卷十八,《运判龙图赵公墓志铭》

赵子觉《雪斋集》 《宋诗纪事》卷八十五

赵希《抱拙小稿》 《宋诗纪事》卷八十五

赵崇度《磬湖集》十卷 《宋元学案》卷四十六,《玉山学案》

赵彦端《介庵集》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文献通考·经籍考》作十卷)(《郡斋读书志·附志》作《介庵赵居士文集》十卷) 《贵耳集》卷上,《宋史·艺文志·别集类》

赵汝谈《南塘四六》一卷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存目》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宋代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书法家,帝王如太宗,精于书翰。米芾《书史》说他“真造八法,草入三昧,行书无对,飞白入神”[64]。当时还购募古先帝王名贤墨迹,召翰林学士侍书王著编成《淳化阁法帖》。真宗也善草书、飞白,遒健有法,甚得晋人风度,评者说他“妙在全备八法”[65]。仁宗擅长飞白书,“一书之成,左右扶持争先乞去。……士大夫家或得只字片纸,相与传玩”[66]。徽宗的行草正书,笔势劲逸,自号“瘦金书”,独具风格。高宗的真行草书,无不造妙。据他自己说:“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众体皆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67]诸王中如嘉王的飞白、篆籀,有时在六幅的缣上,只书一个字,笔力神俊,令人惊绝。[68]冀王惟吉,也雅善草隶和飞白书。[69](www.daowen.com)

至于宗室士大夫中擅长书法的尤多。仁宗时的宗望,太宗曾孙,他写的千字文,仁宗赞赏他笔翰精婉。有一次延和殿宗室子弟书法考试,他被评为第一。[70]赵克继善楷书,尤工篆隶,仁宗也称赞他,说:“李阳冰,唐室之秀。今克继,朕之阳冰也。”[71]赵叔韶于庆历六年(1046)与诸宗子帝前临真宗御书,被选为第一。[72]皇祐时令瞿,宗室碑刻,多诸侯书。[73]嘉祐时士颖,家中多藏前代名帖,心想手临,为人书石刻以百数,人家报以珍玩,却而不受。[74]

南宋高宗时有伯圭,“喜玩法书,字画温秀,如其为人”[75]。孝宗时有令鼒,“喜翰墨,字画清劲,萧然有出尘意”[76]。宁宗时有以夫,“精法逼《黄庭经》《乐毅论》,尝自札奏状,上命謄本付外,而真迹留禁中。与人尺牍,皆可宝玩”[77]。南宋末年有孟,“日以翰墨为娱,书九经一过,细字谨楷,人传以为玩。喜与名僧游,书莲花、华严、楞严,圆觉、金刚诸经,皆数过”[78]。至于孟,宋亡仕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其书画绝伦,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今古,而真行尤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诸书第一,人称“赵体”。传世书迹,主要有《洛神赋》《道德经》《四体千字文》等,影响后世很大。

以书体而言,善飞白书的除太宗、真宗、仁宗以外,宗室中还有越王元杰、周王元俨、冀王惟吉、益王仲格、吴王仲明等。这种书体,起源于东汉蔡邕,唐朝太宗、高宗、武则天也善飞白书,至宋元明清尚有流传,今已无人传习了。

善草书的有令穰,善作小草书,“小字如蝇蚊,笔遒而法具”[79]。仲忽,也能草书,“笔法圜美”[80]。善篆籀的有仲郢、子昼,善草隶的有子澄。

宗室中临摹虞世南书法的颇多。如允宁,工虞世南楷法。[81]从郁,临虞世南隶楷绝工。[82]克己,尤工虞世南隶楷。[83]世褒,善行草书,尤好虞、褚笔法,略得其妙。[84]

宋代帝王对绘画艺术非常重视。北宋设有翰林图画院,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后,仍设有画院,聚集了各地著名画家,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宋代帝王中有的也是优秀的绘画家,如仁宗、徽宗、钦宗和高宗等。

仁宗不但善飞白书,而且也工绘画。他画的龙树菩萨,命待诏传模镂板印施。又善画马。[85]

徽宗也好作画,花鸟、山石、人物,无不精工。曾自画《梦游化城图》,“人物如半小指,累数千人,城郭、宫室、麾幢、鼓乐、仙嫔、真宰、云霞、霄汉、禽畜、龙马。凡天地间所有之物,色色俱备,为工甚至。观之令人起神游八极之想,不复知有人世间奇物也”[86]。又善作墨竹,紧细不分,浓淡一色。焦墨丛密处,微露白道,自成一家。尤注意花鸟点睛,多用黑漆,隐然豆许,高出缣素,几欲活动。[87]他重视写生,体物入微,以精工逼真著称。传世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柳塘芦雁图》,现藏上海博物馆;《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钦宗,善画人物。在东宫时,曾画唐十八学士图。[88]

高宗,善画人物、山水、竹石,都“自有天成之趣”[89]

诸王中工画的有嘉王,擅画墨竹图,“位置巧变,理应天真。……复爱状虾鱼、蒲藻、笋箨、芦花。虽居紫禁之中,颇得沧洲之趣”[90]。燕恭肃王元俨,善画鹤竹图,曲尽其妙。“尝自朽十六罗汉,令蜀人尹质描染,稜稜风骨,类非常格所能及。”[91]郓王楷,徽宗第三子,初名焕,所作多小笔花鸟,尤善墨花。[92]景献太子询,初名与愿,燕王德昭九世孙,希怿之子,善画竹石。其子乃裕,尤工墨竹,喜作挂屏。[93]益王,初名仲格,作小笔花竹、蔬果与难状之景,又善画虾鱼、蒲藻、古木、江庐。[94]景王宗汉,字献甫,太宗曾孙,濮安懿王幼子,有“八雁图”,气韵萧散,有江湖荒远之趣。[95]传世作品有《雁山送别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宗室士大夫中雅工绘画的,更不胜枚举。北宋时如叔盎,字伯充(《图绘宝鉴》卷三“充”作“克”),善画马。苏轼曾有诗称赞他:“天骥德力备,马外龙麟中。皇天不遣言,兀与画图同。驽骀饱官粟,未受一洗空。十驾均一至,何事云风。”[96]令睃,字景升,封嘉国公,师李伯时(公麟),也善画马。[97]善画禽鱼的有克敻,画游鱼,尽浮沉之态,颇得京(开封)洛(洛阳)间池塘清趣。惜未睹湖海洪涛巨湍之景,故少汹涌壮观。[98]传世作品有《藻鱼图》,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叔傩,也“多得意于禽鱼,每下笔皆默合诗人句法”[99]。仲佺,字隐夫,工草木禽鸟,皆诗人之思致。[100]善画墨竹的有令庇,他画墨竹取法文同。“凡落笔潇洒可爱,世之画竹者甚多,难得疏秀。”[101]士安,也长于墨竹,好作筀竹,殊秀润,但与文同体制不同。[102]善画花竹的有令松,字永年,所画花竹,无俗韵,尤以水墨作花果,与众不同。[103]士雷,字公震,作花竹,多在风雪荒寒之中,落笔与一般画工有别。[104]善画山水的有士衍,号花一相公,长于着色山水,然少见于世。[105]士腆,善画寒林晴浦,也多思致。[106]

北宋时宗室士大夫中一位著名画家赵令穰,字大年,太祖五世孙。他“游心经史,戏弄翰墨,尤得意于丹青之妙”[107]。他喜藏晋宋以来法书名画,以供观摩。长于作小景,常以汀渚水鸟为题,当时有“小景仍推赵大年”[108]之誉。“至于画陂湖、林樾、烟云、凫雁之趣,荒远闲暇,亦自有得意处,雅为流辈所贵重。”[109]又学苏轼作小山丛竹,也别有思致。[110]所作《归田图》,“竹篱茅舍,烟林蔽亏,遥岑远水,咫尺千里,葭芜鸥鹭,宛若江乡”[111]。这是他的一幅得意之作。可惜他平时只能往来于京、洛之间,所见有限,对他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传世作品有《湖庄清夏图》《秋塘图》(现藏日本大和文华馆)。

南宋宗室士大夫中著名画家有伯驹、伯骕和孟、孟坚二家兄弟。

伯驹,字千里。长于画山水、花禽、竹石,多作小图,流传于世。又长于人物,精神清润,能别状貌,高宗极爱重之。他与弟伯骕合画集贤殿屏风,得到丰厚赏赐。[112]赵希鹄历举南渡后画家,以赵千里名列第一。[113]传世作品有《江山秋色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伯骕,字希远,伯驹弟。擅画山水,人物,尤长于花禽。他的青绿山水,着色尤工,传世作品有《万松金阙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赵特别长于着色山水和人物。他们说:“其论画,写人物动植,画家类能具其相貌。但吾辈胸次自应有一种风规,俾神气翛然,韵味清远,不为物态所拘,便有佳处。况吾所存,无媚于世,而能合于众情者,要在悟此。”[114]伯驹、伯骕的青绿山水形成了南宋院体画派的风格,影响后世甚大。

孟的画,杨载评说:“他人画山水、竹石、人马、花鸟,优于此或劣于彼。公悉造其微,穷其天趣,至得意处,不减古人。”[115]他对绘画的理论很有研究,主张“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116]。其绘画,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他尤长于画马。友人郭佑之有诗赞道:“世人但解比龙眠,那知已出曹韩上。”[117]对他评价很高。传世画迹有《重江叠嶂图》《鹊华秋色图》《秋郊饮马图》等。

孟坚,字子固,号彝斋,孟从兄。居海盐(今浙江海盐)广陈镇。宝庆二年(1226)进士。工画水墨兰蕙、梅、竹,水仙与松枝,水仙尤高。他画的梅竹“咄咄逼真,片纸可直百千”[118]。著有《梅谱》。传世作品有《白描水仙图》,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此外,士遵,善画人物、山水,绍兴年间妇女服饰,以及琵琶筝面,所作多配以小景山水,实始于士遵。[119]师宰,字牧之,号随庵,学墨竹得徐熙之妙。与懃,号兰坡,居处州青田,善画墨竹。孟淳,字子真,子固弟,自号竹所,工墨竹。孟奎,字文耀,号春谷,画竹石兰蕙。士表,善画山水,尤喜作墨竹。子厚,作小山丛竹,有思致。师善画花。[120]

水墨画在宋代有所发展,画家多半是文人,宗室士大夫中也有擅长于此的。其作品大多是借物抒情,如赵孟坚的画梅写兰,更为士林所传颂,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注:

①②班固:《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汉书》卷三十,《艺文志十》。

③楼钥:《攻媿集》卷一〇二,《朝奉郎主管云台观赵公墓志铭》。

④⑤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三,《经部三·易类三》。

⑥王珪:《华阳集》卷三十九,《洋川侯墓志铭》(乾隆聚珍版)。

⑦范祖禹:《范太史集》卷五十,《右侍禁墓志铭》。

⑧《华阳集》卷三十九,《彭城郡公墓志铭》;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十七,《遂国公墓志铭》。

⑨《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十七,《皇从侄右监门卫将军墓志铭》。

⑩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

[11]《四库全书总目》卷十一,《经部十一·书类一》。

[12]朱彝尊:《经义考》卷八十四,卷八十五,卷九十六。

[13]《华阳集》卷三十九,《彭城郡公墓志铭》。

[14]《范太史集》卷四十五,《通义侯墓志铭》。

[15]《范太史集》卷四十五,《原州防御使墓志铭》。

[16]《范太史集》卷五十四,《右监门卫大将军男三班奉职墓记》。

[17]《攻媿集》卷一〇三,《赵明道墓志铭》。

[18]脱脱等:《宋史》卷二〇二,《艺文志一》。

[19]《经义考》卷一〇八,卷一〇九。

[20]《经义考》卷一五六,卷一五三,卷一四二。

[21]《经义考》卷一二三。

[22]《华阳集》卷三十九,《宣城郡公墓志铭》。

[23]《华阳集》卷三十九,《彭城郡公墓志铭》。

[24]《经义考》卷一九〇,卷一八九,卷一九一,卷一九二。

[25]《华阳集》卷三十九,《洋川侯墓志铭》。

[26]《华阳集》卷三十九,《南阳侯墓志铭》。

[27]《华阳集》卷三十九,《宣城郡公墓志铭》;卷三十九,《广平侯墓志铭》。

[28]《攻媿集》卷八十六,《崇宪靖王行状》。

[29]《宋史》卷二四五,《宗室二·镇王元偓传》。

[30]《范太史集》卷五十,《昌国公墓志铭》。

[31]《华阳集》卷三十九,《彭城郡公墓志铭》。

[32]《范太史集》卷四十七,《豫章侯墓志铭》。

[33]《范太史集》卷四十九,《左屯卫大将军墓志铭》。

[34]《攻媿集》卷八十六,《崇宪靖王行状》。

[35]《宋史》卷二〇二,《艺文志一》。

[36]《经义考》卷二四五,卷二四六。

[37]《攻媿集》卷一〇二,《朝奉郎主管云台观赵公墓志铭》。

[38]《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地理类》;此书《宋史艺文志》入子类兵书类。

[39]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五下,《附志·总集类》。

[40][41]《直斋书录解题》卷七,《传记类》。

[42]《直斋书录解题》卷四,《别史类》。

[43]《攻媿集》卷一〇二,《知婺州赵公墓志铭》。

[44]《直斋书录解题》卷七,《传记类》。

[45]《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五上,《附志·杂史类》。

[46]《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五上,《附志·谱牒类》。

[47][48]《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地理类》。

[49][50]《四库全书总目》卷五十二,《史部八·杂史类存目一》。

[51]《宋史》卷二四五,《宗室二·镇王元偓传》。

[52]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八,《赵仲白墓志铭》。

[53]《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六,《山名别集》。

[54]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九,《赵天乐》。

[55]《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四,《野谷集》。

[56]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中。

[57]《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四,《野谷集》。

[58]《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〇〇,《跋赵明翁诗稿》。

[59]刘昫等:《旧唐书》卷一九〇下,《温庭筠传》。

[60]毛晋辑:《宋六十名家词·坦庵词序》。

[61]《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集部五十一·词曲类一》。

[62]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二十一,《直宝文阁赵公墓志铭》。

[63]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宋六十名家词·介庵词》作“波底斜阳红湿”。

[64]米芾:《米元章书史》。

[65]陶宗仪:《书史会要》卷六。

[66]董史:《皇宋书录·上篇》。

[67]宋高宗:《思陵翰墨志》。(《四库全书》)

[68]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

[69]《书史会要》卷六。

[70]《华阳集》卷三十九,《高密郡公墓志铭》。

[71][72]《宋史》卷二四四,《宗室一·魏王廷美传》。

[73]《范太史集》卷四五,《右武卫大将军吉州团练使墓志铭》。

[74]《范太史集》卷四八,《右监门卫大将军赠洺州防御使广平侯墓志铭》。

[75]《攻媿集》卷八十六,《皇伯祖太师崇宪靖王行状》。

[76]许景衡:《横塘集》卷二十,《故宗室环州防御使行状》。

[77]《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二,《虚斋资政赵公》。

[78]赵孟:《松雪斋诗文外集》,《五兄圹志》。

[79]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八。

[80]《书史会要》卷六,《皇宋书录》中作“草法圆美”。

[81]《宋史》卷二四五,《宗室二·商王元份传》。

[82]宋祁:《景文集》卷五十八,《新兴侯墓志铭》。

[83]《景文集》卷五十八,《饶阳侯墓志铭》。

[84]张方平:《乐全集》卷三十八,《世褒墓志铭》。

[85]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图画见闻志》卷三。

[86]汤垕:《画鉴·宋画》。

[87]《图绘宝鉴》卷三。

[88]《图绘宝鉴》补遗。

[89]《图绘宝鉴》卷四。

[90][91]《图画见闻志》卷三。

[92]邓椿:《画继》卷二。

[93]《图绘宝鉴》卷四。

[94]不著撰人:《宣和画谱》卷二十。

[95]《宣和画谱》卷十六。

[96][102]《画继》卷二。

[97]《图绘宝鉴》补遗。

[98][99]《宣和画谱》卷九。

[100]《宣和画谱》卷十六。

[101]《宣和画谱》卷二十。

[103]《宣和画谱》卷十四。

[104][106]《宣和画谱》卷十六。

[105][110]《画继》卷二。

[107][109]《宣和画谱》卷二十。

[108]蔡戡:《定斋集》卷二十,《王东卿惠墨戏副之以诗,因次韵谢之》。

[111]《墨庄漫录》卷八。

[112]陈继儒:《妮古录》卷二。

[113]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画辩》,“近世画手绝无,南渡尚有赵千里、萧照、李唐、李迪、李安忠、栗起、吴泽数手”。

[114]曹勋:《松隐集》卷三十,《径山续画罗汉记》。

[115]孙岳颁等:《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三,引杨载:《翰林学士赵公状》。

[116]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十六,《子昂画并跋卷》张丑:《清河书画舫》卷十下,《子昂自跋画卷》。

[117]陶宗仪:《辍耕录》卷七,《赵魏公书画》。文徴明:《甫田集》卷二十一,《跋赵魏公马图》作“世人漫说李龙眠”。

[118]赵琦美:《铁网珊瑚》卷十二,《彝斋居士记》。

[119]《画继》卷二。

[120]均见《图绘宝鉴》卷四。

我于1942年在贵州遵义浙江大学史地系求学时,亲聆先师授“宋史”和“东洋史”。进浙大史地研究所后,又从先师研究宋史。先师治学谨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其时正值抗日战争,先师身居黔北万山中,布衣蔬食,生活十分艰苦,而专心教学,并孜孜于学术研究。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和光风霁月的襟怀,实足令人敬仰。际此先师九十周年诞辰,谨撰此文,以志纪念。

受业

倪士毅 附记

1991年12月15日

(原载《陈乐素教授(九十)诞辰纪念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