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初士大夫势力膨胀背后的原因及影响

宋初士大夫势力膨胀背后的原因及影响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初数十年间,极端奖励文士,抑制武人之结果,士大夫势力逐渐膨胀。至仁宗时代,遂居于领导地位,代替唐代及其以前之贵族阶级,而宗室亦至仁宗以来,人数剧增,在此种情况下,为其自身计,不得不谋求加入士大大阶级。即宗室人数增加之结果,不得不改变以前强制坐食政策,而士大夫势力膨胀之影响,使帝室感到威胁,故将宗室加入势力集团,使皇权之外围,亦有其社会领导之地位也。至于由科举登第,宗室中最早者为神宗时之令铄。

宋初士大夫势力膨胀背后的原因及影响

宗室之有科举,始于神宗时代。《苏东坡奏议集》卷十《荐宗室令畤状》:“自建隆以来,累圣执谦,不私其亲,干国治民,不及宗子,虽有文武异材,终身不试。神宗皇帝,实始慨然,欲出其英髦,与天下共之,故增立教养选举之法。”又陈渊《默堂先生文集》卷十四《论用宗子》:“昔仁祖朝,富弼在枢府,仁祖诏弼专管北事,弼因上安边十三策,其一,则论宗室当教而用之,所以强本支而服四夷者,以谓虏人贵亲,多以近亲为明王将相,以治国事,以掌兵柄,所以自强,而中国未闻有皇亲可以为朝廷屏翰者,虏必谓王室孤危,无所扶助,本根不固,易以摇动,此诚宜为夷狄之所窥测也,此言仁祖时也。其后熙宁元丰间,始行教养考试之法,英才辈出,虽未尝大用,无赫赫功名,震耀海内,而亦不得为无人矣。”宋初数十年间,极端奖励文士,抑制武人之结果,士大夫势力逐渐膨胀。至仁宗时代,遂居于领导地位,代替唐代及其以前之贵族阶级,而宗室亦至仁宗以来,人数剧增,在此种情况下,为其自身计,不得不谋求加入士大大阶级。故神宗时代,开放宗室之科举机会,实可认为一种自然趋势。即宗室人数增加之结果,不得不改变以前强制坐食政策,而士大夫势力膨胀之影响,使帝室感到威胁,故将宗室加入势力集团,使皇权之外围,亦有其社会领导之地位也。

宗室应举分袒免亲与非袒免亲二种。《文献通考·选举考四》,载熙宁五年(1072)诏宗室非袒免亲,许应举补官。十年,始立宗子试法,凡祖宗袒免亲已命者,附锁厅试。非袒免以外,例许应举国子监,礼部皆别试、别取。廷试策问与进士同而别考。累举不中,年及四十以闻而录用之。李攸《宋朝事实》卷八:徽宗时尚书右仆射蔡京等言:“臣等伏考神宗诏书,盖为袒免既已赐名授官,若愿应举者,自当依进士法。其非袒免,既不赐名授官,故止令量试艺业,即推恩数,非若应进士举之难也。至于年长,累试不中,则又特与推恩,量才录用之制,则随其材器,收录尽矣。”袒免亲较非袒免亲为优遇,可不必参试而授以爵位,而非袒免亲之考试,亦不若一般士大夫之难。虽然如此,其录取名额,亦非漫无限制。《文献通考·选举考四》:“十人取五,试者虽多,解毋过五十人。”其比例占全数二分之一,故录取机会,自较一般士大夫为多,亦见其对宗室考试之宽大也。至于所试科目,《长编》载熙宁五年(1072)五月辛已,诏宗室非袒免亲许应举者,试策三道,论一道,或大经义十道。《文献通考·帝系考十》,则谓非袒免亲应进士者,只试策论;明经者,习一大经,试大义及策。《宋史·选举志》第一百一十所载:“崇宁初,疏属年二十五,以经义、律义试礼部合格,分二等附进士榜,与三班奉职,文优者奏裁。其不能试及试而黜者,读律于礼部。”又载孝宗时宗子习经人,本经义二道,习赋人,诗赋各一首,试论人,论一首。

至于其考试合格后出官之制,与一般士大大不同,姑举孝宗时为例,宗室御试合格第一名承节郎,余并承信郎。而一般士大夫御试登科,如隆兴元年(1163)第一人承事郎,第二第三人文林郎,第四第五人从事郎,第六人至第四甲并迪功郎。所谓承节郎,承信郎皆属武阶,而承事郎、文林郎、从事郎、迪功郎皆属文阶,此为两者出官之别也。

在神宗以前,宗室中有特赐进士者一人,即赵叔韶也。《长编》载皇祐元年(1049)六月乙丑,以太子右清道率府率叔韶为右领军卫将军,赐进士及第,寻加文州刺史。叔韶尝献所著文,召试学士院,入优等,特迁之。仁宗曰:“宗子好学无几,尔独以文章得进士第,前此盖未有也。朕欲天下知属籍有贤者,宜勿忘所学。”叔韶字君和。魏王廷美之后,为宗室召试之始。宗室有科举虽始于神宗,然宗室之当列于士大夫之林,则仁宗时已感其必要矣。“朕欲天下知属籍有贤者”一语,非泛泛之言,内所以促宗室之自觉,外所以示天下,宗室已具士大夫之资格矣。(www.daowen.com)

至于由科举登第,宗室中最早者为神宗时之令铄。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一:“英宗在濮邸,与燕王宫族人世雄厚善。两家各生子,同年月日时。是生神宗,而世雄之子令铄也。神宗后即帝位;令铄进士及第,为本朝宗室登科第一。”宗室登科之第一人,《宋史》竟无传,《宋史》之失也,然他书亦罕见提及之者。而汝愚之魁天下,又为宗室中瞻前无邻矣。《玉照新志》卷四载王明清启云:“宗室魁天下,今日创见,可谓熙朝盛事。”虽然,宗室之有科举,为宋开国后百年之事,而宗室预科举后,能魁天下者,又更百年而后始见,且为赵宋一代所仅有者。

宗室进士登第,据《宋朝事实》卷八所载自熙宁至元符初三十余年,中试者二十余人。又据张淏《云谷杂记》卷三载,自元祐三年(1088)戊辰至嘉定元年(1208)戊辰一百二十年间,中试者一千三百四十四人。其姓书见录于载籍者,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五上《谱牒类》及《玉海》卷一三〇所引淳熙二年(1175)大宗正士,宗正丞耿延年所编之《皇族登科题名》有子湜、令馡二人。其见于《宋史》者,元祐六年(1091)有子栎,崇宁五年(1106)有子崧,宣和中有子,宣和六年(1124)有伯振,绍兴二十七年(1157)有不、善俊,绍兴三十年(1160)有彦逾,乾道二年(1166)有彦、汝愚,乾道五年(1169)有善誉,淳熙十一年(1184)有汝谈、汝述,淳熙十四年(1187)有希言、希怿,庆元二年(1196)有希、善湘,嘉定元年(1208)有汝谠,嘉定七年(1214)有必愿、与懽,嘉定十三年(1220)有与,咸淳元年(1265)有时赏等二十一人,以上俱据各本传。见于陈骙《南宋馆阁录》及《续录》者,而《宋史》列传所未见,如绍兴四年(1134)有元孺。乾道八年(1172)有时逢,淳熙十四年(1187)有崇朴,开禧元年(1205)有彦悈,嘉定元年(1208)有汝,嘉定十三年(1220)有时,嘉定十六年(1223)有与汶,宝庆二年(1226)有汝腾,绍定五年(1232)有时愿。此外,绍兴十八年(1148)同年小录,宝祐四年(1256)登科录,虽因朱熹文天祥而传,然以此知绍兴十八年宗室登科者凡十七人,为子修、伯茂、伯术、伯瑷、师孟、不、不愧、不悔、善屾、善珏、俨之、像之、公斌、公懋、彦文、彦龄、彦恂。是年进士总数为三百三十人,宗室占5.2%。足见宗子中固未尝不多可造之才也。至于宝祐四年(1256)宗室登科者凡八十五人,为子发、与东、与遴、与溥、与、与种、与樀、与梣、与棏、与铦、与、孟奎、孟仚、孟定、孟槱、孟浑、孟涔、孟澜、孟续、孟熩、孟俨、孟、孟钻、孟铸、汝澋、汝埏、崇回(字国老)、崇湁、崇墀、崇、崇、崇铬、崇回(字希道)、崇口、必、必遝、必寰、必、必、必洤、必樘、必棍、必揆、必烇、必聪、必、必、必朠、必、必畊、必偊、必鑛、必铮、必、良茞、良埈、良、良铨、友焕、暮夫、夫、夫、时赛、时垦、时、时贯、时洮、时溱、时沝、时熪、时瑐、若鲁、若、若祺、若焯、若、若玤、若琲、若琟、若硂、若钰、嗣、嗣恩、嗣淐、嗣樟,其人数则远过百年前之绍兴十八年,然是时宋祚已近覆亡之边缘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