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宰相出身:进士最多,特例亦有

宋代宰相出身:进士最多,特例亦有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代宰相的出身,也以进士为最多。[19]此后,咸平五年的王曾,景德二年的李迪,天圣二年的宋庠,都是由状元登宰相的。南宋宰相中由“类省试”出身的,只有四川资州赵雄一人,是孝宗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名。宋代宰相的出身除了上述四类以外,还有赵普出身小吏,太祖受禅,赵普有佐命之功,后升为宰相。此外,吕端、陈执中、贾似道等都是以荫补擢升为宰相的,这些都是特例。

宋代宰相出身:进士最多,特例亦有

宋代士大夫入仕的途径,有进士、诸科、资荫、摄官、特奏名、胥吏、纳粟等等,而最重要者为进士科。宋代宰相的出身,也以进士为最多。《宋会要辑稿·选举六》载:宁宗嘉定七年(1214)三月刑部尚书曾从龙等言:“国家以进士一科,网罗天下之英隽……异时谋王断国,皆由此选。”[14]太祖也说:“作相须读书人。”[15]自太宗崇奖儒学以后,进士高科擢升至宰相者,不乏其人。太平兴国二年(977)吕蒙正以进士高第入相,为进士登宰相的第一人。到仁宗时,由进士而擢升至宰相的更多,苏轼《送章子平诗叙》说:“观进士登科录,自天圣初迄嘉祐之末。凡四千五百一十有七人。其贵且贤以名闻于世者,盖不可胜数。数其上之三人,凡三十有九,而不至于公卿者,五人而已,可谓盛矣。”[16]

仁宗一朝共举进士13榜,选取进士4517人,平均每榜340余人。其中做到宰相的,如天圣二年(1024)榜有宋庠、曾公亮二人,天圣五年(1027)榜有韩琦一人,天圣八年(1030)榜有刘沆一人,庆历二年(1042)榜有王珪、韩绛、王安石三人,嘉祐四年(1059)榜有刘挚、章惇二人。多的一榜有三人,可见仁宗时进士登宰相的人很多。英宗时欧阳修说:“自太宗崇奖儒学,骤擢高科至辅弼者多矣。盖太平兴国二年(977)至天圣八年(1030)二十三榜,由吕文穆公而下,大用二十七(一作五)人。”[17]魏泰也说:“本朝状元及第,不五年即为两制,亦有十年至宰相者。”[18]所以由进士出身,是士大夫擢升为宰相的一条主要途径。

进士中第一名状元及第,擢升为宰相的,有太平兴国二年(977)的吕蒙正。太宗曾对他说:“卿状元及第,朕用卿作宰相。”[19]此后,咸平五年(1002)的王曾,景德二年(1005)的李迪,天圣二年(1024)的宋庠,都是由状元登宰相的。宋庠有诗云:“皇朝状元三十八,相到吾家第四人。”[20]知制诰石扬休也有诗贺之曰:“皇朝四十三龙首,身到黄扉止四人。”[21]即指做到宰相的只有吕蒙正、王曾、李迪、宋庠4人。何也以政和五年(1115)状元登宰相。南宋时由状元登宰相的有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第一名梁克家,乾道二年(1166)进士第一名赵汝愚,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名吴潜,淳祐四年(1244)进士第一名留梦炎,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名文天祥等4人。

据统计,北宋从太祖建隆元年(960)开始至钦宗靖康元年(1126)凡167年有宰相72人,南宋从高宗建炎元年(1127)开始至赵昺祥兴二年(1279)凡153年,有宰相63人。其中进士出身的,北宋有63人,占总数的87%,南宋有48人,占总数的76%。可见宋代宰相以进士出身为最多。

宋代取士,除进士科以外,还有制科,也称“制举”,由皇帝下诏自招,与贡举不同。《宋史·选举志》:“制举无常科,所以待天下之才杰,天子每亲策之。……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悉许应诏。”[22]宋太祖时制举主要有三科:一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一为经学优深可为师法,一为详闲吏理达于教化。凡文理优长,人物爽秀者中选。[23]但当时应制举的人不多。

真宗景德二年(1005)又增置博通坟典达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武足安边洞明韬略、运筹决胜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等科[24]。仁宗时又置书判拔萃科、高蹈邱园科、沉沦草泽科和茂材异等科。[25]哲宗绍圣元年(1094)五月,废制科,改设宏词科[26]。大观四年(1110)改为词学兼茂科。到了南宋绍兴三年(1133)七月才开始设置博学宏词科。[27]

由制举出身而登宰相的北宋仁宗时有富弼,天圣七年(1029)举茂材异等科。(www.daowen.com)

南宋时由词科出身而登宰相的,如秦桧,政和五年(1115)举词学兼茂科。洪适,绍兴十二年(1142)举博学宏词科。汤思退,绍兴十五年(1145)举博学宏词科。周必大,绍兴二十七年(1157)举博学宏词科。其中有的是中进士后再应博学宏词科的。如秦桧就是登进士第后,继中词学兼茂科的。

宋制,凡州县士人应尚书省礼部试的,通称省试。南宋建炎元年(1127)十二月,高宗在扬州,因军兴道梗,就命诸道提刑司选官即漕司所在州类试,这是“类省试”的开始。绍兴二十七年(1157)五月因“类省试”流弊滋多,拟罢“类省试”。兵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杨椿说:“蜀士多贫,而使之经三峡,冒重湖,狼狈万里可乎?”[28]因此,四川仍举行“类省试”。南宋宰相中由“类省试”出身的,只有四川资州赵雄一人,是孝宗隆兴元年(1163)类省试第一名。

宋代太学开始于仁宗庆历年间。神宗时,王安石对太学学制进行改革,立三舍法。北宋太学最盛时,在徽宗崇宁三年(1104)至宣和三年(1121)17年间。这期间罢科举,太学成为士子进身的唯一门径,朝野知名之士,泰半由太学出身,如政和时的宰相刘正夫,宣和时的宰相李邦彦、吴敏。

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告成以后,绍兴十三年(1143),以岳飞故宅为太学校址,“规模宏阔,舍宇壮丽”。太学生以700人为额,上舍生30员,内舍生100员,外舍生570员。[29]至度宗咸淳时,太学生名额增至1716人[30]。南宋宰相由太学上舍出身的较多,如朱胜非、范宗尹、陈康伯、郑清之、叶梦鼎、江万里、陈宜中等人。

宋代宰相的出身除了上述四类以外,还有赵普出身小吏,太祖受禅,赵普有佐命之功,后升为宰相。沈义伦最初也在太祖幕府,后被荐举累迁至宰相。此外,吕端、陈执中、贾似道等都是以荫补擢升为宰相的,这些都是特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