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诗词表达技巧》:充实诗句内涵,增强表达说服力

《诗词表达技巧》:充实诗句内涵,增强表达说服力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增加文句意蕴,丰富诗词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诗词表达技巧》:充实诗句内涵,增强表达说服力

1.常见表现手法

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衬托、渲染、烘托、象征、对比、用典、照应、抑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从对方着笔、赋比兴等。

(1)联想:由一种事物想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种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典型形象。

(2)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3)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突出要表现的事物。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类。

(4)渲染:对环境、景物做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5)烘托: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主要有以人烘托人、以物烘托人、以物烘托物。

(6)象征(托物言志):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在描摹事物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情感,寄托作者的心志;借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7)对比:把不同的事物或情形做对照,互相比较,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词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8)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作者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态度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的意境,促人联想,寻意于言外。

(9)照应:指对前面所写的内容做必要的呼应,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10)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内容和要褒扬、肯定的内容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11)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1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13)从对方着笔:这是古代诗词创作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也叫“曲笔”,即作者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这样使诗词显得情深意浓,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14)赋比兴:古人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兴”,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作者的兴致,引发作者歌唱。赋、比、兴是《诗经》独特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在《诗经》的许多篇章中有灵活自如的运用。

2.常见修辞的作用

(1)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www.daowen.com)

(3)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4)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6)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7)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诗词的气势和感染力。

(8)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9)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10)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11)引用。增加文句意蕴,丰富诗词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12)双关。表达含蓄、幽默,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3)顶真。结构整齐,语气贯通,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联系。

(14)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15)互文。指作者在创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互文修辞的运用能取得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3.篇章结构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情结景。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结合。

(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