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车辆悬架弹性力学解析计算理论研究成果

车辆悬架弹性力学解析计算理论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片不同外半径阀片叠加是多片(或多组)不同外半径叠加阀片的特例,与外圆边界受弯矩和剪力的叠加节流阀片一样,这两片阀片的应力系数分别等于它们的厚度系数。通过对比,可表明所建立的不同外半径叠加阀片应力解析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车辆悬架弹性力学解析计算理论研究成果

1.不同外半径叠加节流阀片的应力数学模型

(1)等效叠加节流阀片所受内力及应力 不同外半径叠加节流阀片等效模型所受的内力主要是径向弯矩Mr和周向弯矩Mθ,根据第3章中阀片内力与变形之间关系,叠加节流阀片所受总的内力矩MrMθ可分别表示为

978-7-111-37229-5-Chapter05-81.jpg

978-7-111-37229-5-Chapter05-82.jpg

978-7-111-37229-5-Chapter05-83.jpg

图5-16 节流阀片等效模型变形云图

将式(5-37)分别代入两式(5-38)和式(5-39),并代入D的表达式,整理可得

978-7-111-37229-5-Chapter05-84.jpg

978-7-111-37229-5-Chapter05-85.jpg

式中,G′rG″r分别表示阀片变形“长城”系数Gr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

若在ra<rrt上,两片阀片等效为一片阀片时,则阀片在半径r位置上、下表面(zh/2,z为阀片轴向位置坐标)处的应力最大,且上、下表面上的径向应力和周向应力,可分别表示为

978-7-111-37229-5-Chapter05-86.jpg

978-7-111-37229-5-Chapter05-87.jpg

将式(5-40)和式(5-41)分别代入式(5-42)和式(5-43),可得

978-7-111-37229-5-Chapter05-88.jpg

978-7-111-37229-5-Chapter05-89.jpg

978-7-111-37229-5-Chapter05-90.jpg

978-7-111-37229-5-Chapter05-91.jpg

因此,式(5-44)和式(5-45)分别表示为

978-7-111-37229-5-Chapter05-92.jpg

978-7-111-37229-5-Chapter05-93.jpg

式中,Gσr为阀片径向应力“长城”系数;Gσθ为周向应力“长城”系数。其物理意义分别为单位厚度阀片在单位压力作用下,阀片在位置半径r的上、下表面处的径向和周向应力的大小,单位为m2或mm2。阀片应力系数随半径变化的曲线如图5-17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rt处,节流阀片厚度发生突变,因此,应力系数GσrGσθrt处不连续。

978-7-111-37229-5-Chapter05-94.jpg

图5-17 阀片应力“长城”系数随半径变化的曲线

由于等效叠加阀片主要受径向和周向应力,因此,根据第四强度理论,节流阀片的复合应力为

978-7-111-37229-5-Chapter05-95.jpg

(2)第一片节流阀片所受内力及应力 根据叠加原理,且978-7-111-37229-5-Chapter05-96.jpg,因此第一片节流阀片所受的内力M1rM1θ可分别表示为

978-7-111-37229-5-Chapter05-97.jpg

978-7-111-37229-5-Chapter05-98.jpg

将叠加节流阀片所受总的内力MrMθ代入式(5-49)和式(5-50),即可求得第一片节流阀片所受的内力M1rM1θ

节流阀片在半径r位置上、下表面(zh/2,z为阀片轴向位置坐标)处的径向应力和周向应力分别为

978-7-111-37229-5-Chapter05-99.jpg

978-7-111-37229-5-Chapter05-100.jpg

将式(5-49)和式(5-50)分别代入式(5-51)和式(5-52),可得

978-7-111-37229-5-Chapter05-101.jpg

978-7-111-37229-5-Chapter05-102.jpg

将式(5-40)和(5-41)代入式(5-53)和式(5-54)可得

978-7-111-37229-5-Chapter05-103.jpg

978-7-111-37229-5-Chapter05-104.jpg

利用GσrGσθ化简式(5-55)和式(5-56),可得(www.daowen.com)

978-7-111-37229-5-Chapter05-105.jpg

978-7-111-37229-5-Chapter05-106.jpg

由式(5-57)和式(5-58)可知,σ1rσ1θσrσθ的关系为

978-7-111-37229-5-Chapter05-107.jpg

978-7-111-37229-5-Chapter05-108.jpg

第一片节流阀片主要受径向和周向应力作用,因此,据第四强度理论,阀片复合应力为

978-7-111-37229-5-Chapter05-109.jpg

将式(5-59)和式(5-60)代入式(5-61),可得

978-7-111-37229-5-Chapter05-110.jpg

(3)第二片节流阀片所受内力和应力 根据叠加原理,且978-7-111-37229-5-Chapter05-111.jpg,因此,第二片节流阀片所受的内力M2rM2θ可分别表示为

978-7-111-37229-5-Chapter05-112.jpg

978-7-111-37229-5-Chapter05-113.jpg

同理,第二片节流阀片所受的内力σ2rσ2θ可分别表示为

978-7-111-37229-5-Chapter05-114.jpg

978-7-111-37229-5-Chapter05-115.jpg

第一片节流阀片主要受径向和周向应力作用,因此,据第四强度理论,阀片复合应力为

978-7-111-37229-5-Chapter05-116.jpg

将式(5-65)和式(5-66)代入式(5-67),可得

978-7-111-37229-5-Chapter05-117.jpg

对于多片(或多组)不同外半径叠加阀片的应力计算,得出的结论也与外圆边界受弯矩和剪力的叠加节流阀片的应力完全相同,只是多片(或多组)不同外半径叠加阀片的应力系数与厚度比ηh有关,这里不再详细推导。

两片不同外半径阀片叠加是多片(或多组)不同外半径叠加阀片的特例,与外圆边界受弯矩和剪力的叠加节流阀片一样,这两片阀片的应力系数分别等于它们的厚度系数。因此有

978-7-111-37229-5-Chapter05-118.jpg

978-7-111-37229-5-Chapter05-119.jpg

2.阀片应力计算实例

某减振器节流阀片由两片组成,如图5⁃9所示,有效内圆半径ra=5.0mm,第一片阀片外圆半径rb=8.5mm,厚度h1=0.3mm;第二片阀片外半径rt=7.0mm,厚度h2=0.2mm;阀口半径rk=8.5mm。阀片材料的弹性模型E=200GPa;泊松比μ=0.3。在均布载荷p=3.0MPa的作用下,各片节流阀片及等效节流阀片应力随半径r的变化曲线如图5-18所示,第一片和第二片节流阀片各应力随半径r的变化曲线分别如图5-19和图5-20所示。

978-7-111-37229-5-Chapter05-120.jpg

图5-18 节流阀片应力随半径变化曲线

由图5-18可知,等效节流阀片最大复合应力σeCom max=1196.09MPa;第一片节流阀片最大复合应力σ1Com max=1096.97MPa;第二片节流阀片最大复合应力σ2Com max=731.31MPa。采用叠加阀片使得阀片的最大复合应力降低了99.12MPa,因此,采用叠加阀片可以明显降低阀片应力,提高阀片使用寿命。

利用解析计算方法,可以得到第一片节流阀片最大径向应力σ1 rmax=1234.19MPa,最大周向应力σ1 θmax=370.26MPa,最大复合应力σ1 Com max=1096.97MPa。

978-7-111-37229-5-Chapter05-121.jpg

图5-19 第一片节流阀片应力随半径变化曲线

978-7-111-37229-5-Chapter05-122.jpg

图5-20 第二片节流阀片应力随半径变化曲线

利用解析计算方法,可以得到第二片节流阀片最大径向应力σ2 rmax=822.79MPa,最大周向应力σ2 θmax=246.84MPa,最大复合应力σ2Com max=731.31MPa。

需要说明的是,在rt处,由于节流阀片厚度发生突变,导致阀片应力在rt处不连读,如图5-16和图5-17所示,但是在rt处的变形、转角(变形斜率)、剪切力及弯矩是连续的。

3.ANSYS软件数值仿真验证

对于上述节流阀片,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模型,其边界条件力学模型与图5⁃7的一致,以0.1mm为单位对模型划分网格,在半径r=[5.0,8.5]mm区间上施加均布压力3.0MPa,对阀片进行静力学应力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如图5-21所示。

978-7-111-37229-5-Chapter05-123.jpg

图5-21 阀片应力仿真云图

由图5-21可知,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对不同外半径叠加阀片在均布力下的应力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所得到的第一片阀片最大复合应力为1097MPa,与利用解析计算得到的第一片最大复合应1096.97MPa相吻合,相对偏差仅为0.00255%;仿真得到的阀片最大复合应力为731MPa,与利用解析计算得到的第二片最大复合应731.31MPa相吻合,相对偏差仅为0.04241%,可见,叠加阀片的最大应力发生在较厚的阀片上。通过对比,可表明所建立的不同外半径叠加阀片应力解析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