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创业利用学校资源,成功案例揭秘

大学生创业利用学校资源,成功案例揭秘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就是学校的资源。高校拥有教师、学生,是个很大的消费者群体,可以从他们的需求出发,通过向他们提供服务来进行创业。大学生要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增长见识、服务社会、锻炼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可把它作为进行创业实践的重要途径。2009年10月,“饿了么”网站在上海慈善基金会和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联合主办的创业大赛中,获得最高额度资助1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

大学生创业利用学校资源,成功案例揭秘

(一)利用专利创业

大学生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大学生可以在大学期间通过发明创造来拥有自己的发明专利,然后利用自己的专利来创业。利用专利技术创业的具体途径,可以是自己开办一家企业,也可以用自己的专利吸引投资者。

(二)利用学校的资源创业

创业必须依靠一定的有利条件。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就是学校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教师、同学、校园环境等。

第一,可以利用教师的科研成果或专利技术来创业。学生可以和教师合作创业,帮助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第二,可以利用学校的物质资源来创业。第三,利用学校的市场资源创业。高校拥有教师、学生,是个很大的消费者群体,可以从他们的需求出发,通过向他们提供服务来进行创业。第四,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创业。高校学生是一个庞大的人力资源库,可以为某些企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三)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创业

社会实践是高校的一条重要教育途径,大学生求学期间要从事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增长见识、服务社会、锻炼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可把它作为进行创业实践的重要途径。

(四)利用学校与家乡的信息差别创业

很多大学生是在家乡成长,然后去异地上大学。这样的异地跨越生活经历,使得他们既了解家乡的需求,又熟悉学校所在地的资源信息,在商业信息方面比很多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容易从中发现商机,从而找到自己的创业机会。

案例分析(www.daowen.com)

“饿了么”的创业故事

从2008年开始在宿舍创业,到2015年获得E轮融资,拥有几千员工,服务范围也从上海交大周边快速扩展到全国250个城市,这便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的快速发展轨迹。

2008年,还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硕士一年级的张旭豪认为,只要自己做的东西被市场认可,个体就是有价值的。一天晚上,他和室友一边打游戏一边聊天,突然感到饿了,打电话到餐馆叫外卖,要么打不通,要么不送。

创业就这样从不起眼的送外卖服务开始了。张旭豪和康嘉等同学一起,将交大闵行校区附近的餐馆信息搜罗齐备,印成一本“饿了么”的外送广告小册子在校园分发,然后在宿舍接听订餐电话。接到订单后,他们先到餐馆取快餐,再送给顾客。这一模式完全依靠体力维持业务运转,没有太大的扩张余地。唯一的好处是现金流充沛:餐费由他们代收,餐馆一周结一次款。

2008年9月,“饿了么”团队开始研发订餐网络平台,张旭豪先通过校园BBS招来软件学院的同学入伙。用了半年左右,他们开发出了首个订餐网络平台。网站订餐可按需实现个性化功能,比如顾客输入所在地址,平台便自动测算周边饭店地理信息及外送范围,并给出饭店列表和可选菜单。

为了给网站造势,张旭豪不停地参加各种创业大赛,以扩充创业本金。2009年10月,“饿了么”网站在上海慈善基金会和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联合主办的创业大赛中,获得最高额度资助1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12月,网站在欧莱雅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上,获得10万元冠军奖金……

通过创业竞赛,团队总共赢得了45万元创业奖金,获得资金的“饿了么”网站如鱼得水,到2009年底,订餐平台已拥有50家餐厅进驻,日均订餐交易额突破万元。

2010年5月,网站2.0版本成功上线。“饿了么”不仅攻下华东师大,连附近紫竹科学园区也被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顾客群从大学生拓展到企业白领。仅隔一个月,“饿了么”就推出了超时赔付体系和行业新标准。9月,“饿了么”全上海版上线,合作餐厅超过千家,单月最高交易额达到了百万元。

2010年11月,手机网页订餐平台上线,订餐业务不仅覆盖了全上海,目标还直指杭州、北京等大城市。2011年3月,“饿了么”注册会员已超过两万人,日均订单3000份。这一战绩,很快引起了美国硅谷一家顶级投资公司高度关注,接洽数次后,“饿了么”成功融资100万美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