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及职业规划指导

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及职业规划指导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此以外,还包括国家、学校或学校社团组织的各类科技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对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都有收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当前越来越多的单位十分重视实行“实习生制度”。实习生制度可以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工作,利用有限的大学时光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发现自己的真实潜力和兴趣,丰富阅历,为将来的人生事业做好准备。

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及职业规划指导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社会,参与到社会生产、生活中,了解社会、接触工作、增长技能、养成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活动过程,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职场、明确目标的关键步骤,也是大学生积累经验、提升能力、获得用人单位青睐的高效途径。

(一)社会实践规划的基本原则

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1.覆盖大学全程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学生在考虑自己的社会实践规划的时候,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学校社会实践的相关规定,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覆盖大学三年、贯穿成长过程的社会实践规划。

2.分清阶段,重点突出

我们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制订三年规划的意义在于高屋建瓴、整体推进。但三年规划仅仅是一个简略的规划,不可能充分预测到未来三年的全部变化,而过于详细的实践计划将会存在无法实现的风险。所以,在着眼长远的同时更应区分阶段、厘清重点,结合每一阶段的重点任务制订实践规划。

3.主次分明,学会取舍

分清阶段、找准重点有助于提高实践规划的科学性,而一份切合自身实际的实践规划则有助于提升实践工作的实效性。在制订规划之前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估与定位,告诉自己需要什么、缺少什么,哪些是实践活动的优先方向等。在实践项目之前发生冲突时,要结合实际,分清主次,作出相应的取舍。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分类(www.daowen.com)

1.志愿服务类

近年来,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广义上的志愿服务是指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或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狭义上的志愿服务是指大学生在国家、学校、社团等组织领导下组建志愿服务团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完成特定的志愿服务项目。例如,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积极开展捐款捐物、集中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再如,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期间,一些大学生以“志愿者”身份为标志,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社会服务。

2.社会认知类

所谓社会认知,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寒暑假和周末休息时间,通过各种形式在校外开展以接触社会生活、增强实践意识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认知类实践中,学生的实践内容、目的均较为宽泛,形式也较为自由,一般由学生主动发起,不具有很强的专业色彩。低年级大学生或实践目的较为单一的学生宜从事此类实践活动。例如,以帮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题的支教活动,也包括以解决个人经济困难、丰富个人生活阅历为目的的校内外勤工俭学活动等。

3.专业认知类

专业认知类实践的主要形式有各高等学校纳入教学计划的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活动,开展的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教学实习活动,理工科学生进行的大型实验项目、工厂实习活动,师范类学生的教育实习与见习,医药类学生的临床实习与见习等。除此以外,还包括国家、学校或学校社团组织的各类科技实践活动。

4.就业实习类

所谓就业实习,是指大学生主动申请或者用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的以就业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指由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等提出要求,大学生在毕业求职阶段应用人单位要求,在正式签订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之前在用人单位内部进行的实习活动。作为一种对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都有收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当前越来越多的单位十分重视实行“实习生制度”。实习生制度可以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工作,利用有限的大学时光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发现自己的真实潜力和兴趣,丰富阅历,为将来的人生事业做好准备。一般来讲,进入大学高年级的学生有条件、有意愿从事此类实践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