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业生涯决策的基本过程与指导

职业生涯决策的基本过程与指导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了解了职业生涯决策的内涵与影响因素,我们需要对决策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生涯决策实际上是职业规划的中间环节,在自我认识和职业认知的基础上,决策者要通过决策环节为职业规划找到方向,进而完成详细的、长期的发展规划以及生涯决策步骤。具体要了解的信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有关职业的基本事实。宏观职业环境包括劳动力供求关系、各地区各行业的需求分布、职业生涯的理念等内容。

职业生涯决策的基本过程与指导

了解了职业生涯决策的内涵与影响因素,我们需要对决策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生涯决策实际上是职业规划的中间环节,在自我认识和职业认知的基础上,决策者要通过决策环节为职业规划找到方向,进而完成详细的、长期的发展规划以及生涯决策步骤。

(一)决策准备阶段

在该环节,决策者要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对个人和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生涯决策所需的基础信息,在这里需要清楚三个问题。

1.我能够做什么

主要是通过对自身兴趣、技能等内部特征的分析,明确自己与他人(竞争者)之间的差异。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通过再学习弥补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在生涯决策中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

如果我们未来从事的事情是自己所喜欢的,那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会很愉快,多半也会对这样的工作更有激情,更有可能在这样的工作中得到满足感,进而获得更好的生涯发展机会。同时,兴趣与能力也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倾向于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往往得以培养更强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兴趣并不等同于能力,兴趣测评的分数也不代表能力的高低)。由于有较强的能力,人们在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就会感到得心应手,因此增添了对这些事情的兴趣,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大量研究表明,兴趣和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应将兴趣作为自我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并选择一定的科学量表进行测量。

不幸的是,很多时候,工作不能给我们满足感。许多人感到自己做着没有兴趣的事情,赚着自己并不真正需要的钱,讨好自己并不真正关心的人。一项关于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的调查显示,找到第一份工作后,50%的大学生选择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这说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满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兴趣都应该或能够在自己的职业中得到满足。兴趣也可以通过兼职、志愿活动、参加社团、业余爱好等多种方式来满足,关键在于工作和兴趣之间的协调,以及工作与个人爱好的适度统一。因此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有必要将兴趣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择业”,是成功“就业”的前提和基础。

除了兴趣外,个人所具备的技能也是其择业的重要因素。辛迪·梵和理查德·鲍尔斯将技能分为三种类型。

(1)知识技能。知识技能是指那些需要通过专门教育或者培训才能获得的特别的知识或能力,也就是个人所学习的科目、所懂得的知识。比如,你是否掌握外语、计算机编程技术或者化学知识等。知识技能是不可迁移的,他们常常与我们的专业学习或工作内容相关。许多大学生由于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在找工作时陷入两难的境遇:一方面,他们认为找工作需要“专业对口”,但又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想将之作为从事一生的职业;另一方面,由于“专业不对口”,自己在竞争其他领域的工作时与专业出身的应聘者相比缺乏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选择通过考取研究生来获得专业转换,但也有同学会考虑参加社会上的培训班或者通过自学的方式获取相应的资格认证,从而获得相关知识技能。

(2)自我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常常被看作个人品质,它涉及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下如何管理自己,是否勇于创新,是否能保持认真谨慎的态度或是否具有持久的工作热情等。良好的自我管理技能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应该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注意自身自我管理技能的识别,了解自己的处事特征,并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听取他人的反馈意见来更准确地评价自己。

(3)可迁移技能。可迁移技能指一个人会做的事,如教学、组织、说服、计算、分析、决策等。可迁移技能的特征是它们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它在工作之外得到发展,却可以迁移应用于不同的工作之中。所以,我们同样应关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及时总结在处理事情或人际关系过程中的经验,不断扩充自己的可迁移技能。

2.我可以做什么

通过对现有的社会经济、技术、政策环境等信息的搜集和分析,明确职业发展的机会、挑战以及在未来的生涯发展过程中可能受到哪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具体要了解的信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有关职业的基本事实。很多专业和技能是可以变通的,同一个专业可以从事多种职业,比如机械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售前工程师等与人沟通的工作,也可以做研发、设计等与概念相关的工作。因此,我们在了解工作信息时,应注重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有哪些,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而不是限制我们的发展。

(2)宏观职业环境。宏观职业环境包括劳动力供求关系、各地区各行业的需求分布、职业生涯的理念等内容。宏观职业环境的实时性很强,因此在应用这些信息时应注意其时效性

(3)与具体工作相关的信息。在了解宏观环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地掌握一些信息,通常包括:①公司的文化和规范;②工作内容和职责;③工作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④工作要求的资历和资格;⑤工作时间、地点和环境;⑥工作可发展的空间;⑦薪酬待遇和福利;⑧如果要求应聘还需要了解公司的招聘文化。

(4)继续教育和学习方面的选择。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继续教育和学习几乎成为每个人生涯发展中的必然内容,一般而言,继续教育和学习的可能途径包括:考研、在职研究生、学校保送、出国留学等。我们应当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选择适应的继续教育和学习的途径,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3.我想做什么

“我想做什么”一般指能够使决策者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理想的生涯目标,这个问题的确定可能直接影响生涯决策者未来职业发展的满意度。

价值观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看重的原则、标准或品质。生涯大师舒伯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人追求的与工作有关的目标,即个人在从事满足自己内在需求的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它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

价值观在我们的生涯发展中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能超过兴趣和技能对个人的影响。比如歌手席琳·迪翁在其事业的巅峰时期选择退出,回家相夫教子,就是由于她丈夫生病使她深刻认识到家庭远比事业重要得多;麦肯锡管理公司的合伙人,被业界尊称为“中国咨询业第一人”的潘望博,放弃收益,做没有酬劳的传教人,同样是出于他的价值观判断和选择。

此外,由于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多元社会,多种职业观的冲击会导致原有价值体系的混乱乃至改变。因此,个人需要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探索。一个人越清楚自己的价值观,越了解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想要寻求什么,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他的生涯发展目标就越清晰。而价值观不清晰的人往往会陷入混乱,难以抉择。

(二)职业选择阶段

选择职业是人生一项非常重要的抉择,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它不仅决定了今后将从事什么工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生活;对于社会来说,它意味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关系到社会运转的效率和教育事业的成败。因此,大学生要重视自己的职业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1.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问题(www.daowen.com)

对于大学生而言,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日趋增大是一个不得不直面的现实,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清晰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及时迎合市场的需求,发展相应的能力,摆脱现有的尴尬处境是每个大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来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可以安身立命的金字招牌。一个人能否获得良好的待遇和就业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素质及其与市场的契合程度,而相对清闲的大学生活很容易使人丧失激情,被惰性包围。找准自己的方向并且进行积极的努力,必须及时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大学生对就业市场化缺乏准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职业准备,职业意识、职业能力比较欠缺,这与重知识积累、忽视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有关,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有关;二是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意识,等、靠、要的思想意识比较严重。可以说,大学生并没有及时地意识到就业市场化对自己的影响,并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调整,这些将是长期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重大问题。

市场化为个性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个体自由选择、充分实现自我提供了可能。选择职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生选择,生涯规划和选择的基础就是了解自己。但是,很多同学在职业选择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处在自我意识比较突出,实际上又容易迷失自我的阶段。这样看似矛盾的结论,是因为大学生说话做事比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而适应社会的关键就是收敛自我,尽可能地打开狭小的自我天地,容纳更多的人和事;但同时他们又容易丧失自我,不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甚至漠视自我,对于学习和工作丧失了热情和激情。

很多同学进行职业选择是以当前社会流行的职业观念和评判标准代替自己作选择,以外在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作为职业选择的依据,而不从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出发,致使生涯选择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比如,“考公务员热”就体现了这样的特点。有的同学经过激烈的竞争获得公务员职位后,通过亲身体验才发现自己不喜欢,也不适合公务员工作,转而寻找其他职业。

职业选择的盲目性还体现在求职心态上。最典型的是急于求成、患得患失、无所适从。当然,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客观上增加了毕业生的心理压力,一些用人单位签约的期限也使得毕业生饥不择食、慌不择路。这与他们不了解自己也有很大关系,他们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往往忽略自己的个人特点,从职业的外在条件考虑,与别人比较,或者盲目听从家人的建议,才会出现这些情况。不从自身出发作选择,使他们失去了判断的基本标准,也失去了清晰地进行正常思维判断的能力,导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的结果。而不了解自己的个性,即使做了一份在别人看来体面的、令人羡慕的工作,因为自己的个性并不适合,也就不会付出全部的努力,也就不一定能够做好;即便能够做好这份工作,也不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能力,也许仍然会在不知不觉中,莫名地抱怨生活与工作无趣。与此相反,如果了解自己的个性,找到一份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就会充满热情地释放全部的能量。

2.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策略

(1)确定可能的职业生涯目标。在决策准备阶段收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决策者要综合考虑内外部条件,确定可能的职业生涯目标。在决策者之前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环节以及自我探索过程中,一定会有适合的职业出现。此外,决策者还可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列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职业。在列出职业清单的基础上,分析这些职业的共同点,对职业清单进行补充和修改,最终确定可能的职业生涯目标。在此过程中保持客观的心态,就容易获得有效的信息。

研究表明,在作决策时太多的信息容易让人迷失,而过少的信息又起不到让当事人了解客观事实的作用。因此,在形成可能的职业生涯目标时,职业清单上的备选目标在3~5个为宜。

(2)选择生涯目标。在该环节,决策者首先根据决策风格分析了解自己的决策模式,尤其要明确的是自己之前决策风格中的不足,避免接下来进行生涯目标决策出现同样的错误。然后决策者要运用生涯决策基本方法,如CASVE循环分析法或决策平衡单分析法等,在可能的职业生涯目标中进行选择。决策者或进行沟通—分析—综合—评估—执行五个步骤循环的计划决策方法,或比较不同策略所得的目标的优势和劣势及实现过程中的机会和威胁,或按类别列出个人所有重要价值观并按其重要程度赋予权重最终加权计分排序,或综合运用以上方法,最终在可能的策略中初步选择最优生涯目标。

(三)决策质量评估

职业生涯规划是长期持续的过程,要使生涯决策行之有效,就必须不断对生涯决策进行评估与调整:在实施中对决策进行评价与检验,及时诊断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与偏差,找出相应对策,对目标进行调整与完善。由此可以看出,整个流程中正确的决策评价是保证决策客观科学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做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问题。

1.决策评价

决策评价阶段将针对初步选择的生涯目标,对选择的一个职业、工作或者相关专业技能进行决策评价与检验。

(1)在该环节的第一步,决策者要再次进行自我评价。一方面,随着决策者的不断实践与思考,决策者会对自己有新的认识;另一方面,环境在随时变化,所以我们有必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决策,思考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如果继续这样工作和生活,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如果继续什么和改变什么可以让自己的满足感最大等问题,考虑包括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自我评价中哪部分需要重新进行,并确定自己是否仍适合决策目标。

(2)在该环节的第二步,要评价初步选择的生涯目标对决策者本人及家庭的影响。决策者的家庭成员以及与其关系重要的人都会干扰其有效决策的形成,因此决策者应广泛征求父母、老师等人对于初步决策目标的评价,同时评估初步选择的生涯目标对生涯决策者和他人的影响。例如,如果选择了出国留学或继续深造,这一选择将会给自己、父母、朋友以及其他周围的人带来怎样的影响。此环节主要针对生涯目标,选择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代价和益处两个方面并综合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因素进行评估,且要尽可能列出决策目标的负面影响。

(3)在该环节的第三步,决策者应关注社会环境中自己职业生涯影响因素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的作用。社会环境中流行的工作价值观、政治经济形势、产业结构的变动等因素,都可能对初步选择生涯目标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之前选择进入知名投资银行工作,在金融危机后就要考虑金融大环境会对整个行业造成什么程度的影响,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就是评估决策者的初步生涯目标是否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

2.决策调整

结合决策评价的结论,决策者需对决策目标进行调整。调整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路线的调整,人生目标的修正等。及时调整生涯目标是为了使其在社会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使决策者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1)综合前三个步骤得出的评价结果,分析初步的生涯目标与再次的自我评价、亲友影响以及社会环境变化是否吻合,确定其属于两者没有任何冲突(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出现较小冲突(例如由于行业发展,某一职业可供选择的公司数量增多)或是出现较大冲突(例如由于启动资金无法筹集,使自主创业的决策实施面临困境)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2)如果评价结果与决策者的生涯发展规划冲突较小,则决策者可以在决策目标的实现策略中作出适当调整。例如由于行业变化,某一职业同层次可供选择的就职公司数量发生增减,那么决策者就应调整自己在某一领域有就职意向的公司名单,使生涯决策与评价结果一致。

(3)如果评价结果与决策者的生涯发展规划冲突较大,则决策者应重新进行生涯决策过程,重新选择生涯决策目标。决策者需要回到初步选择阶段,收集更多的职业生涯信息,重新进行自我评价,并采用CASVE循环法、决策平衡单分析法等对原决策方案及备选方案重新进行分析,作出新的决策。

(4)无论评价结果与决策者的生涯发展规划冲突程度如何,决策者都应作出相应的调整,最终调整后得到决策结果并执行。这是决策的实施阶段,决策者把思考转化为行动,并在行动和实践中进行评价与调整,使整个职业生涯决策过程更加完善。

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职业生涯决策的有效与否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涯发展。然而任何一个决策都是包含信息的搜集、目标的确定、评估与调整、决策行为反应的复杂过程。因此,根据实践的开展与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决策进行评估与调整,将对大学生作出有效的职业决策行为乃至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