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鉴定评价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过去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规定》的有关精神,我国今后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分为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两种。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职业(专业)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即从事某种职业的起点资格、起码水平,通过学历认定或考试取得。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专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和从事某一特定职业(专业)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执业资格通过考试取得。例如,会计证是从业资格证书;执业医师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属于能独立开业的执业资格证书。
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同属于职业资格,反映了职业资格含义的不同层次。获得从业资格只证明已达到从事某种职业所需掌握知识、技能的最低要求,而获得执业资格则反映其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已达到执业的必备标准。
职业资格目录清单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证明,分为《从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证书不同,职业资格证书与某一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所以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独立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目前,越来越多的单位在招聘时开始注重求职者有无职业资格证书,如注册建筑师证、注册电气师证等。
(二)就业准入制度(www.daowen.com)
就业准入制度是指根据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依据行业或职位的特殊要求制定的对人才规格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要求和规定,是依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可见,职业资格证书是择业、就业、创业的平台。为了顺利就业,更好地创业,必须搭建好这个平台。
教育部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都要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
申报者通过培训、考试、鉴定合格后,才能获得国家主管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设有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展技术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批准水利、农业、航空、新闻出版及国家医药管理局等行业部门建立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展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和技能鉴定活动。同时,会同行业部门也制定了一些行业专业技术执业资格制度等。此外,有的行业部门也自行建立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开展技能鉴定活动。专业技术执业资格的考核如会计、律师、护士等和专项能力的考核(如计算机、外语等)都已分别由各行业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并组织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