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康有为与张勋密谈,传言溥仪复辟

康有为与张勋密谈,传言溥仪复辟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逊帝”溥仪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3岁登基做皇帝,6岁辞位,此番接受张勋谒见时,11岁。与张勋接触几次之后,他对于复辟才渐渐懂了一些。张勋进京后,身边陆陆续续地聚集起了一批热心推动清室复辟的人。他的政治主张与张勋颇为接近,在张勋图谋拥立清室复辟的过程中,他与张勋的参谋长万绳栻早有密电往来。康有为进京与张勋密谈后,有关清室复辟的传言不仅甚嚣尘上,而且有关溥仪重新君临天下的各种行动也开始浮出水面。

康有为与张勋密谈,传言溥仪复辟

张勋以调停府院冲突为名,率领辫子军进京,在逼黎元洪解散国会后,又开始竭力扶持李经羲组织所谓“责任内阁”。然而,当李经羲的组阁活动屡屡碰壁后,张勋对李经羲失去了耐心。张勋在一封回答各省督军电报中说:“诸公敦劝聘老,何啻再三,而匪石之诚,竟不可转。聘老不担任,勋不得而强之,犹之仲仙自欲担任,勋亦不得而阻之。仲仙今就职矣。此时无论推举何人,亦谁肯横身插入?”电文中将李经羲组阁,说成是李“自欲担任”,还说自己对于李内阁只是“亦不得而阻之”。意思就是说,李经羲非要当这个国务总理,我也不好阻拦。言外之意是,你们谁有办法不让他当,我也不反对。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变化。李经羲本来是张勋进入北京的一枚棋子,是他向黎元洪建议召张勋进京调停,这是张勋能够进入北京的直接原因。同时,李经羲内阁又曾经被张勋视为掌控北京政权的主要工具,因而,张勋不惜与督军团撕破脸皮,也要促成李经羲组阁。如今,李内阁尚未成型,辫帅却变卦了。为什么?

因为形势发生了变化,张勋认为“还政大清”的时机已经成熟。

张勋此番进京是要做一番他心目中的大事业,就是要让溥仪“复位”,搞所谓“还政大清”。6月16日,也就是在进京的第三天,张勋头戴红顶花翎,偕同定武军四个统领乘汽车到神武门,换乘肩舆进清宫,由清室内务府总管世续导入养心殿谒见逊帝溥仪。

在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当年溥仪及清室宫禁的情况。按照《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的规定,中华民国成立后,大清皇帝仍暂居宫禁,尊号仍存不废,宫内各执事人员照常留用,中华民国政府每年拨发400万两白银供其支出。“逊帝”溥仪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3岁登基做皇帝,6岁辞位,此番接受张勋谒见时,11岁。

按照溥仪后来回忆,自从“辞位”之后,身边的人就不断向他灌输有关复辟的道理,但由于他年纪尚幼,对于复辟的内涵并不真正了解。与张勋接触几次之后,他对于复辟才渐渐懂了一些。

据溥仪回忆,张勋进宫请安是紫禁城内的一件大事。在此之前,溥仪亲自召见请安的人不多,一般只限于满族人。这天要召见张勋,紫禁城里少不得要提前做些准备。那天,“太保”陈宝琛和“毓庆宫行走”梁鼎芬二人一起走进溥仪读书的毓庆宫,不落座就由陈宝琛开口说道:“今天皇上不用念书了。有大臣来给皇上请安,一会儿奏事处太监会上来请示的。”陈宝琛每日负责督导、教授溥仪读书,溥仪对他很敬重,尊称其为“陈师傅”。陈师傅告诉他,今天来请安的是前两江总督兼摄江苏巡抚张勋。

对于张勋其人,溥仪曾听说过,知道自从中华民国成立以来,张勋和他的军队一直保留着辫子,这事宫里经常有人提起。张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也让溥仪记忆深刻,那句话是“凡我民国官吏莫非大清臣民”。总之,在溥仪的印象中,张勋是个“忠臣”。

经过必要的准备,溥仪在养心殿接见了张勋。张勋一进门便行着跪拜大礼,自称“奴才”,对皇上“恭叩圣安”。溥仪按照陈师傅的事先教导,问了问徐、兖地方和他的军队情况,问的目的无非是表示关心,并不是真想得到什么答案,张勋回答了些什么,溥仪也没用心去听。溥仪多年后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时说:“我对这位‘忠臣’的相貌多少有点失望,张勋穿一件纱袍褂,黑红脸,两道浓眉,胖乎乎的。”在这位“少年皇帝”眼里,张勋长得不像能成大事的样子。但宫里宫外的大事,此时还轮不到皇帝做主,溥仪只是按照陈师傅的事先指示,给张勋赐座,然后又赏赐了不少宫里的瓷器、名画。张勋的请安很快结束了。这是张勋进京后的第一次与清室直接接触。

张勋进京后,身边陆陆续续地聚集起了一批热心推动清室复辟的人。随着李经羲组阁受阻,张勋对李经羲内阁渐渐失去信心,复辟派乘机进言,要张勋干脆一做到底,打起龙旗。他们说,统一局面已经打破,迁就调停也万难息事宁人,只有断然复辟,才能镇服颠危。现在的做法种种自相矛盾之处,“推倒约法而仍以奉守约法为辞,逼迫总统而仍以拥护总统为名,破坏共和而仍以保全共和为帜”,无法自解,只有复辟,才师出有名,有立足之地。他们认为,张勋“进有万全,退无一是,进有不世之功,退有不测之祸”。这些荒唐见解居然打动了张勋,张勋决定孤注一掷。

促使张勋下定决心的还有一位神秘人物。6月28日,在京津火车三等客座中有一个怪模怪样的老人,一身农民打扮,用大蒲扇遮盖住面部,还有两个陪同的人,脑后垂着大辫子。此人在北京站下了车,出站时有四个辫子兵恭恭敬敬上前迎接,早停在车站的一辆豪华马车径直把他送到南河沿张宅。随着这位老人的进入,辫帅府加严了门禁,辫帅不再接见任何宾客。神秘老人与张勋密谈后,悄悄地搬往西砖胡同法源寺隐居起来。

很快,北京市民在私下里谈论着一则消息,说康有为进京了,就住在辫帅府里,大清皇帝要复辟了。又有人说,康有为只在辫帅府坐了一会儿就走了,过几天宣统皇帝肯定要封他做大官。这些民间小道消息很快得到了证实,康有为确实进了北京,前面我们讲到的那个坐三等车进京的怪模怪样的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康有为。随他一道进京的两个人,一个叫沈曾植,一个叫王乃澂,都是著名的复辟派人士。

康有为,“戊戌变法”中的一面旗帜,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先驱,对于每个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来说,他的名字真可谓如雷贯耳。“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避难海外。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举起共和革命的大旗,康有为则仍坚持君主立宪的旧主张,成为民主革命的反对派。辛亥革命后,他回到国内,住在上海,成为保皇党的领袖,积极参与谋划拥立溥仪复位。他的政治主张与张勋颇为接近,在张勋图谋拥立清室复辟的过程中,他与张勋的参谋长万绳栻早有密电往来。张勋进京后,他即在上海草拟宣统皇帝复位后的系列“诏书”,随后他接到万绳栻的电召,便剃须化装沿津浦铁路北上。

康有为进京与张勋密谈后,有关清室复辟的传言不仅甚嚣尘上,而且有关溥仪重新君临天下的各种行动也开始浮出水面。

6月30日,也就是康有为进京与张勋密谈的第三天晚间,辫帅在大清遗老刘廷琛的陪同下,悄悄进入紫禁城与陈宝琛密谈。双方详细部署了“还政大清”的步骤办法。

在辫帅与陈师傅密谈的时候,步军统领江朝宗接二连三地接到安定门和西直门守城部队打来的紧急电话,说有大批辫子兵要叫开城门,应当怎么办?

中华民国初期的北京城与今天有些不同,大体沿着今天北京二环路一线,当年是一圈城墙,开有九座城门,供行人、车辆出入京城,前面提到的安定门、西直门就是这九座城门中的两座,其他还有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德胜门、阜成门和宣武门。如今这些城门都已拆除,但作为地名还在使用着。(www.daowen.com)

我们接着讲江朝宗的事情。江朝宗听说有大批辫子兵要进安定门和西直门,感到事情有点蹊跷。因为“辫子兵”都是辫帅的部下,他们大多住在城外,为什么要在夜里进城呢?江朝宗吩咐守城部队暂时不得开放城门。放下电话,他想去找陆军总长王士珍汇报情况,请示方略,不料王士珍却慌慌张张地跑来找他了。这实在是件很不寻常的事,因为王士珍是北洋派元老,在下属眼里,其人城府深,派头足,架子大,今天却肯主动到下属江朝宗的住处,而且是一副慌慌张张的神态,显得格外不同寻常。王士珍进门后带着急促而低沉的声调对江朝宗说:“复辟就在眼前,他们一切都准备好了!”王士珍没有具体说明“他们”究竟指谁,但江朝宗一听就明白,准备复辟的,肯定是张勋和他的部下。

江朝宗建议立刻报告总统,看黎元洪能有什么办法。可是,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动身,就有一辆汽车停在门外,有个副官模样的人跳下车敲门进来,手里拿着雷震春、张镇芳两个人的大名片,请王士珍、江朝宗二人即刻到“大帅”公馆商量要紧的事。二人还未动身,近畿第十二师师长陈光远、第十三师师长李进才迈着慌乱的脚步走进来,无疑是有重要情况向江朝宗汇报。但两位师长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就被那个副官模样的人邀请一同到大帅公馆商量要务。这时,又有四名军官乘坐另外一辆汽车赶来,催促王士珍、江朝宗等人马上动身。王士珍、江朝宗和两个师长像俘虏一样跟着那些人上了车。

汽车开到南河沿辫帅公馆,就看见屋前屋后站满了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辫子兵。四人身不由己地走进辫帅府,看到张勋、万绳栻、雷震春、张镇芳等人坐在内室。张勋的脸色如同凶神恶煞一般,轻蔑地向江朝宗看了一眼,问他为什么不肯开门放城外的军队进来。江朝宗战栗着说:“没有陆军总长的命令,不到时候不能开城。”他所说的陆军总长,是指王士珍,王士珍在李经羲内阁中任陆军总长。张勋又扫了王士珍一眼说:“聘老怎样办呢?”王士珍立刻命令江朝宗用电话通知守城部队开放城门,于是,大批辫子军涌进城来。

此时,外面有人跑进来报告,说国务总理李经羲等着要见大帅。张勋摇着手说:“没有工夫,不让他进来!”

接着,张勋站起身来大声说:“今天马上就要迎接皇上复位。有不赞成的,都不许走!”

没有人说不赞成,也没有人说赞成,大家都不说话。张勋见没人说话,便把王士珍、江朝宗等人装进一辆汽车,令吴炳湘、陈光远、李进才、刘廷深、万绳栻等另外分乘汽车,汽车排成一列,鱼贯驶入紫禁城。此时已是7月1日破晓前3时左右。

我们再说紫禁城里面的情况。溥仪通常起床早,早起后在陈师傅督导下读书、习字,但这天起得格外早,因为陈宝琛、梁鼎芬和朱益藩三位师傅早早将他唤起,说张勋一早就来了。溥仪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便问了一句:“他又请安来啦?”陈师傅告诉他:“不是请安,是万事俱备,一切妥帖,来拥戴皇上复位听政,大清复辟啦!”在溥仪心目中,陈师傅行事一贯稳重,但那天说话却格外激动。溥仪听了感到昏昏然,他虽然从三岁就开始当皇上,但从来没主过事,如今听说让他当“真皇上”,有点发蒙。陈师傅见他那副呆头呆脑的样子,赶紧提醒道:“请皇上务必答应张勋,这是为民请命,天予人归。”看到溥仪那种似懂非懂的表情,陈师傅又说:“用不着和张勋说多少话,答应他就是了。”稍停顿了一下,陈师傅又说:“不过不要立刻答应,先推辞,最后再说:既然如此,就勉为其难吧。”

溥仪按照陈师傅的吩咐,准备了一番功课便到了养心殿。溥仪升殿,张勋跪在前面叽里咕噜地说了几句话,别人都没听清楚。溥仪虽然也没听懂,但知道是要让他复位做皇上。他突然问了一句:“那个大总统怎么办呢?给他优待还是怎么?”

溥仪确实是个聪明孩子。他虽然不知道怎么当“真皇帝”,但“辞位”后一直享受着民国政府的优待。如今听说民国政府又要“还政大清”,很自然地想到了那个与自己情况类似的大总统。张勋听了他的提问倒没感到奇怪,只是简单说了一句:“黎元洪奏请让他自家退位,皇上准他的奏就行了。”张勋这是信口胡说,黎元洪根本没有奏请退位这回事,但溥仪并不明白张勋说的是什么意思,想到反正陈师傅都安排好了,自己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便说道:“既然如此,我就勉为其难吧!”

张勋听溥仪说完这话便起身退出养心殿,其余的人也跟着退出来。

凌晨4时,张勋指定王士珍、江朝宗为民国政府代表,梁鼎芬为清室代表,李庆璋为定武军代表,几个人一起到总统府逼迫黎元洪在已经拟好了的“奉还大政”的奏折上签名盖章。

我们再说总统府那边。复辟刚发动,黎元洪就得知了消息。凌晨3时,黎元洪在总统府召集夏寿康等人商议,众人虽愤慨激昂,却一筹莫展。黎元洪自知引狼入室,责任重大,此前解散国会,尚有“改选”为掩饰,以保存共和政体为理由,此次复辟,事关大是大非,无托词假借,倘再屈从,不仅信念上无法接受,人格上也难以立足。于是,他坚定地表示:“愿以身殉民国,断不为所动。”

总统府的会议还没有结束,张勋派的使者已经到了。此时的黎元洪又恢复了昔日在袁世凯称帝时的态度。他像个木头人一样,既不动笔签名,也不开口说话。他轻蔑地瞥了王士珍一眼,王士珍大感惭愧,慌忙低下头。“毓庆宫行走”梁鼎芬对黎元洪说:“共和现在是如此情形,要挽救时局,只有复辟一法。共和国政本是先朝旧物,应即归还皇上。”说罢拿出已拟好的“奉还大政”奏折要黎元洪签名盖印。黎元洪正颜厉色说道:“民国是国民公有之物。我受国民之托担任总统,责任重大。退位与否,要遵从国民的意志,而非个人的行动。你忠于清室,应当为清室的安全考虑,不能侥幸一试。复辟以后,我就不能再对清室的安全负责。”

黎元洪的这番话还是很有分量的。溥仪在张勋的拥戴下再坐龙廷,包括梁鼎芬在内的一班前清大臣都很得意。但黎元洪告诉他们:你们这样做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因为清帝颁布退位诏书和南京临时政府公布清帝辞位后的优待条件,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法律文件,相当于清室与民国政府之间的协议。基本要约为:清室交出政权,民国政府保障清室成员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并给予若干优待。如今溥仪及身边大臣与部分叛军合谋复辟,等于单方面撕毁了与民国政府间的协议,民国政府也就不再承担保障清室成员安全并给予优待的责任。也就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黎元洪警告梁鼎芬说:“复辟以后,我就不能再对清室的安全负责。”

正处在复辟成功喜悦中的梁鼎芬根本听不进黎元洪的劝告,仍喋喋不休,软硬兼施,一直闹到6时才出总统府。下午,王士珍、江朝宗又到总统府劝告黎元洪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计,在退位奏折上签名盖印,同样遭到黎元洪的严词拒绝。

我们再说紫禁城那边。上午9时,张勋和康有为由神武门进到清宫,拿出事先写好的一道道“圣旨”,盖上溥仪的“御玺”,并由张勋“副署”发表,一来宣布大清皇帝重新执政;二来对复辟有功人员封官赏职。这些封官赏职,既反映了张勋的个人喜好,也显现出复辟活动的种种败象。为什么这么说?从哪里看出复辟的败象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