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宜昌市夷陵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宜黄公路改建带来交通便利

宜昌市夷陵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宜黄公路改建带来交通便利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宜黄路交通流量大,每天近3万辆车从此通行。过去黄花是建材大镇,有3家水泥厂、12家石材厂,加之宜黄路灰尘大,黄花镇被戏称为“光灰”形象,导致路人捂面,居民搬迁。

宜(昌)黄(花)一级公路,是全省交通十二五规划和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项目,是夷陵区融入宜昌主城区“七纵一横”的重要工程。因此,夷陵区把改建宜黄路当作全区交通建设“十二五”的收官之作和“十三五”的开篇之作,更是当作惠民工程的重大项目来对待。

宜黄路全长8.2公里,起于鄢家河运河桥,止于黄花朗天建材,设计为城市主干道,总投资8.2亿元,2015年12月开工建设,2019年5月全面建成通车。

宜黄路改建虽说只有8.2公里,却要征地1211亩,拆迁房屋215户,2.2万平方米,改迁给排水、燃气管道、电力、电讯线缆10万米,路基土石方量214万立方米。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工作难度大。区委书记王玺玮斩钉截铁地说,要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把宜黄路改建成夷陵区的开放之路、强区之路、富民之路。

宜黄路交通流量大,每天近3万辆车从此通行。改建开工后,为保证车辆正常通行,实行统筹施工和通行,采取边施工边通车,每天有近30名交警、路政人员上路执勤,实行错峰施工,减少高峰期拥堵。

施工碰到很多难题,最突出的是上风垭页岩体路基降低,这里以前不光是垭口高、两头低、坡度大,而且是滑坡频发的地方,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施工中最高处从110米高度开始降边坡,采取了网格式10级边坡治理,利用黏合剂、花卉草籽、黄泥喷洒,将不稳定的页岩用植被封锁在山上。对公路路基最高处下降15米。为了确保畅通无阻,经过三次研究,最终决定不设红绿灯,多拆除20栋房子及一个加油站,增加工程费用6800万元。在黄花集镇、宜巴高速入口、青龙嘴建起了立交桥,让8公里的宜黄一级路没有一个红绿灯,立交桥也成为一道风景。(www.daowen.com)

宜黄路的改建立足高站位、前瞻性,按照城市交通主干道建设,为城市发展留下空间,最初规划设计为普通一级公路,最后改变为双向6车道36米宽的城市道路,设计时速80公里。所有管网包括污水管、雨水管、高压线等全部入地。路边配套有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宜黄公路的绿化档次高,该项目从建设之初,就立足“生态景观长廊+城市迎宾大道”的理念,统筹推进土建与绿化美化,成为花园城市交通的“颜值”担当。夷陵区园林部门编制方案并现场指导绿化,将路边能绿化的地方、弃土区、立交桥所有的空闲地进行了绿化。不仅如此,川汉铁路遗址按照园林标准绿化。采用法国梧桐、宜昌栾树、香樟树等48种乔木为主,采用麦冬、葱兰、金叶女贞为地被植物,增加视线通透性,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并给352亩的弃土区全部披上绿装。所有绿地均实行了立体型、景观式、品味化、无缝隙。

宜黄路改建后,过去从黄花到小溪塔需要30分钟,现在只需要10分钟。过去黄花是建材大镇,有3家水泥厂、12家石材厂,加之宜黄路灰尘大,黄花镇被戏称为“光灰”形象,导致路人捂面,居民搬迁。现在,黄花镇变成了宜昌城的后花园。有人赞扬宜黄路:人在车中坐,车在景中行,风景美如画,花香好醉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