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府所在地小溪塔,解放初期只有房屋低矮的一条土街。1970年,因葛洲坝工程,宜昌县委、县政府机关从宜昌市迁往小溪塔。从此,开始了小溪塔的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财力原因,县城小溪塔建设速度慢。1981年,小溪塔城区有夷陵路、平湖路和东湖路3条主道及西陵街、老街、夷陵三巷等11条街巷,道路面积率3%。干道密度小,断头路、错拐路较多,人行道铺装也较差。
1981年,县政府邀请南京大学城建规划专业人员编制小溪塔镇发展总体规划,1990年进行调整和补充。随着宜昌建设大城市的形势发展,1994年,县政府委托襄樊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宜昌县小溪塔镇总体规划》,1995年获宜昌市人民政府批准,首次把宜昌县城作为宜昌市城区的一部分进行规划。采用一个中心四个组团式的布局结构。
按照总体规划,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城区骨架,加大城区街道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冯家湾片区开发。1995年,开始修建三峡路,该路东起神仙湾、西至核工业二十二公司,全长1.9公里,设计宽35米,总投资2000万元,1998年7月底建成。2012年2月对三峡路进行改造,当年8月完工,车行道为沥青路面,人行道采用青石板铺装,道路沿线设置绿化带,排水、管网全部配套改造。
1996年,将宜(昌)大(老岭)公路过境段虾子沟港埠公司改建成滨湖路,此路起于宜昌市将军岩,止于黄柏河大桥,全长1.8公里;道路红线宽35米,路面宽27米,绿化分隔带宽1.5米,人行道各宽4米,投资1800万元,1998年建成通车。新修和改建的三峡路和滨湖路,新增城市街道,拓宽了城区骨架,改变了夷陵城区东大门形象。(www.daowen.com)
进入21世纪,城区街道建设快速发展。重点对夷兴大道、平湖大道、东湖大道等主干道改扩建。
夷兴大道,原名夷陵路。是县城最早的主干道之一,南北走向,南起虾子沟,北至黄金卡,全长3.5公里,车行道宽14至28米。夷兴大道是以宜保公路小溪塔段线路为基础,经数次改扩建,于1997年定型。是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万富超市、平湖剧院、体育馆、东湖高中、客运站等沿线而建,是夷陵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8年以后,夷兴大道进行扩宽、刷黑改造,至2013年改造完毕,路面全部以沥青浇筑,人行道青石板铺装,设置绿化带,栽植桂花树、香樟树、罗汉松等12种植物,全路段配套建设地下管网及交通标识。
平湖大道,原名平湖路。南北走向,南起城标,北与夷兴大道相连,全长3.87公里。70年代末开始修建,分三段施工,一直到1990年定型。过境车辆主要由此通行。2008年5月平湖大道改造,12月完毕,投资4400余万元,路面为12厘米厚改性沥青,人行道采用青石板铺装,排水系统更换直径600厘米混凝土承接管,行道树更换桂花树,全路段安装新型电子监控。
东湖大道,原名东湖路。东西走向,起于大桥广场,止于发展大道,全长5.7公里,是小溪塔城区最长的街道。始建于80年代,车行道宽14米,县医院至发展大道段长4650米,原为3.5米乡村道路,1999年改造拓宽至5米,东湖大道与夷兴大道形成十字路网,撑起城市发展的骨架,教育局、公安局、电信局、工商局、夷陵医院等机构和单位沿线而建,是城区重要的交通干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