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宜昌市夷陵区革命老区电力工业发展史

宜昌市夷陵区革命老区电力工业发展史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宜昌县老区人民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发水能资源,由单一灌溉到综合利用,使水能转换成电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1970年至1976年,太平溪兴建5座小水电站,装机119千瓦,年发电10.6万千瓦时,解决了43个组、1007户粮食、茶叶加工用电问题。1983年8月,宜昌县自主修建的最大水电站沙坪电站竣工。

宜昌市夷陵区革命老区电力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宜昌县老区人民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发水能资源,由单一灌溉到综合利用,使水能转换成电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1958年6月,宜昌县水利局职工刘国敬组织劳力,在龙泉柏临河筑坝引水,开渠900米,引用流量0.8立方米/秒,水头3.2米,自制木质水轮机装机10千瓦,当年11月首次建成了土门垭电站,成为宜昌县自制水轮机建起的第一座微型小水电站。白天为土门粮管所加工,晚上为土门区直机关集镇400户照明,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愿望迈进了一步,拉开了水电建设的序幕。

是年9月,宜昌地区在宜昌县修建汤渡河水库。宜昌县组织9个民兵团,上1.7万余人修建汤渡河水利工程,引水开渠29.6公里,引用流量26立方米/秒,1960年9月在城区东山寺装机1.5万千瓦,建起宜昌县第一座装机容量过万千瓦的水电站,后又增加两台机组,总装机1.75万千瓦,解决了城市供电和用水的困难。

1963年4月至1965年10月,邓村区委书记胡开梓带领干部群众,在百岁溪采取无坝引水方式,开引渠道1040米,引用流量1立方米/秒,利用水头28.7米,建起了红桂香一级电站。当时钢管缺乏,水利技术员李先发大搞技术革新,用杉木心锯成块、纵向拼接成长59米、直径0.8米的木质压力水管,外用14毫米的钢丝做成576道带螺杆铁箍,管内用桐油石灰勾缝,再涂一层生漆。由于山高路窄,发电设备运不进去,人们把圆木横于路上,将万斤重的发电设备抬上圆木,如拖滑板一样,上百劳力排成两行,前面用绳索拉,后面用钢钎赶,没路的地方还要边修路边赶运,11公里的山路,起早贪黑整整赶了一个月,终于把发电设备从太平溪的茅垭运到了红桂香,装机两台196千瓦,年发电量80万千瓦时

邓村区红桂香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老区群众看到吃粮不用人推磨,点灯不用打煤油的新景象,兴修水电站的积极性更高了。(www.daowen.com)

1966年10月1日,雾渡河从普溪洞开渠1.3公里,引河水1.5立方米/秒,装机1台、40千瓦,建起了茅坪河水轮泵电站,解决集镇加工、照明用电。

1970年至1976年,太平溪兴建5座小水电站,装机119千瓦,年发电10.6万千瓦时,解决了43个组、1007户粮食、茶叶加工用电问题。

1978年12月,樟村坪人民凭着一根钢钎、一把锤子、一双茧手,从半岩凿出一条2600米长的盘山渠,在峡谷中砌起一道30米高、80米长,能过0.7立方米/秒水量的凤凰岭渡槽,建成装机两台、258千瓦,年发电量45千瓦时的栗林河电站,解决集镇加工、照明。

1983年8月,宜昌县自主修建的最大水电站沙坪电站竣工。1977年3月,宜昌县政府组织13个民工团近万人修建沙坪电站,电站水库坝高70.5米,坝长247米,库容0.4亿立方米,装机5000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800万千瓦时。1981年,国家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实地视察后,赞这个水电站了不起,老区人民了不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