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全国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开展“大跃进”运动。宜昌县广大干部群众,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够,使得从下而上出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弯路。
1958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乘风破浪》,正式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1月12日,县委发出《关于迅速开展以水肥为中心的生产突击月紧急通知》,要求各区、乡、社“白天赶太阳、夜晚赶月亮、雨天当晴天、黑夜当白天、一天当两天”,迅速开展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垦荒造田、改良土壤为中心的生产突击运动。从此拉开了全县“大跃进”运动的序幕。
2月24日至3月3日,县委召开一届二次党员代表大会暨县委扩大会议,到会888人。会议传达贯彻省委、地委关于农业“大跃进”的指示,县委书记刘祥鳌作《鼓足革命干劲,立志苦战十年,为实现粮棉油增产二、四、六倍而斗争》的动员报告。为保证“大跃进”的开展,强调全体党员干部要狠批右倾保守思想,加强组织纪律性。会议讨论通过县委提出的《宜昌县1958年至1967年发展农业生产全面规划》,与会人员热烈讨论了1958年如何实现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问题。经过6个轮回的讨论和申报,从上至下形成了层层加码的跃进指标:195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2亿公斤,达到每人500公斤粮;棉花总产250万公斤,实现皮棉亩产50公斤,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指标;油料总产200万公斤,其中芝麻总产16.75万公斤,比1957年增产5倍。上述脱离实际指标的提出,标志着全县农业“大跃进”吹响了进军号。会上,309个单位、540人写决心书、挑战书,一些区、乡参会人员还组织了大战1958年的集体宣誓活动。会后,各区、乡、社迅速召开群众动员大会,讨论制订农业生产“大跃进”规划。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踢破地球冲破天、鼓足干劲搞生产”等口号声中,“大跃进”的热潮不断升温。
1958年5月16日,县人民代表大会三届一次会议,审查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为完成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而奋斗》的报告,作出《关于农业翻番的决议》。会后,全县“大跃进”热情迅速高涨,各地脱离客观实际、违背生产规律的浮夸风越刮越猛,跃进指标越提越高。如黄花乡提出“水稻单产盖全县、力争秋粮翻四番、中稻亩产1750公斤、晚稻亩产2500公斤”的跃进指标等等。在此期间,外地夏收作物高产“卫星”的不断报道,助推了宜昌县的“大跃进”进一步升温。7月底,县委指示:“各地紧急行动起来,为实现每户万斤粮而奋斗。”很快,全县“大跃进”形成了新的竞赛高潮,挑战书、应战书你来我往,除区、乡、社、队集体挑战以外,还有3.29万人点将比赛。
1958年8月1日,县委机关报《宜昌县报》创刊,发表《大干特干,力争每户万斤粮》的社论。随后连续报道了全县各地“大跃进”的消息,如《第一个万头畜牧场在瓦窑坪建立》《骑快马、驾卫星,大干猛干,幸福社力争实现户户四万斤红苕》等。(www.daowen.com)
1958年9月,县委按照建立人民公社的要求,在土门区办人民公社试点,将7个乡、42个高级社合并,成立五一人民公社。县委决定,10月1日前,全县建立12个人民公社。
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一个群众性的声势浩大的大面积“创高产放卫星”的更大跃进运动,很快在全县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各种虚假“卫星”争相竞放。11月5日,湖北省农业厅、商业厅在邓村公社召开全省茶叶生产现场会议,提出要在全省开展“亩产千斤茶、万斤粮”的竞赛运动。这次会议使全县浮夸风越刮越大。邓村公社为争创亩产万斤茶的高产“卫星”,组织劳力将邓村坪一块1.026亩的老茶园,欲改造成亩产0.6万公斤的“茶叶卫星试验田”,在茶园内深翻三尺,施栏粪、饼肥、草木灰、地皮土21.74万公斤,在其他茶园挑选436丛杆粗叶茂的茶树移植到试验田中。由于茶树根系损伤和施肥过多,结果导致茶树大批死亡。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导致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各种跃进结果。后来的事实证明,各种“高产”和“卫星”,都是假话。接踵而来的连续三年困难时期,又发生高估产、高征购错误,群众生活困难更加突出,不少地方出现吃野菜、嚼树叶、饿死人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