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宜昌市夷陵区发展史-支援宜昌大撤退

宜昌市夷陵区发展史-支援宜昌大撤退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守军奉命撤退。民生公司在中共宜昌县地方组织及宜昌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临时增加雇工3000多人,征用大批民间木船,实行分段转运。宜昌大撤退中运出的部分厂矿及企事业单位中有十余家兵工厂、南京飞机厂、宜昌航空站、扬州航空站、钢铁迁建委员会及钢铁厂、大成纺织厂、武汉被服厂等。这次宜昌大撤退被一些知名人士誉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宜昌市夷陵区发展史-支援宜昌大撤退

抗战期间,上海、南京失守后,国民政府迁往重庆,进出四川的长江通道,成为抗战的重要运输线。宜昌至重庆的川江航道狭窄,当时所有大船都不能直达重庆,乘客和货物必须在宜昌换成大马力小船才能溯江进川。因此,宜昌航运压力特别大。

1938年8月,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及省直党政机关及各社会团体,先后由武汉迁至宜昌。一时间,大批人流、物流,冒着敌机的轰炸,从长江下游以及华北华中等地来到宜昌。

10月25日,武汉沦陷。中国守军奉命撤退。这股撤退潮流一时达到高峰,只有10万人口的宜昌县城,被滚滚而来的难民和源源不断运来的战时物资撑得爆满,数十万计的各类人员和各种物资,都待转运入川。

更为严峻的是,自10月中旬起,长江上游只有40天左右的中水位,其后便是漫长的枯水期,若错过这短暂的中水位期,轮船便不能正常在川江上航行,大型设备根本无法入川;所有滞留宜昌的人员和物资,都必须在这40天内运走,否则就会落入敌手。而此时,能走峡江的只有民生轮船公司的22艘轮船和两艘外轮,且民生公司单艘船运载量只有200吨—600吨。按运力计算,全部运至重庆需要一整年时间。

10月23日,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由重庆抵宜,他以军委会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40天内基本完成抢运任务。(www.daowen.com)

民生公司在中共宜昌县地方组织及宜昌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临时增加雇工3000多人,征用大批民间木船,实行分段转运。一时间,24只轮船和2000多只木船在川江不断来回,成千上万的宜昌县人民肩挑背扛,冒着敌机轰炸,日夜不停地充当临时搬运工。最后,民生公司运送部队、伤兵、难民等各类人员总计150余万,各种物资100余万吨,其中包括两万吨空军器材和广东炮厂的物资。

宜昌大撤退中运出的部分厂矿及企事业单位中有十余家兵工厂、南京飞机厂、宜昌航空站、扬州航空站、钢铁迁建委员会及钢铁厂、大成纺织厂、武汉被服厂等。这些内迁工厂在抗战中发挥出极大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仅迁往重庆的一些民营厂,生产抗战时的军用器材,每月即可制造手榴弹7万枚、各种炮弹引信7万枚。这些枪炮为前线将士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杀敌武器。沿海沿江工业设备、工厂的物资抢运入川,对工业十分薄弱的西南各省起了开拓性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炼钢等行业,构成了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命脉。这次宜昌大撤退被一些知名人士誉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抗日战争初期,在中共宜昌县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宜昌县广大城乡开展的抗日救亡群众运动,团结了各界爱国人士,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战救亡热忱。其活动虽然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干扰、破坏甚至取缔,但他们进行的大量抗日宣传鼓动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宜昌县及其周边地区的抗日救亡群众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