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县的学生和青年运动起步早,声势大,持续时间长,为一场变革社会现状的大革命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23年夏,在中共宜昌县地方组织创建之前,宜昌县城内的部分社会青年受到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即开始觉醒,成为一支以抵制日货的实际行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卖国求荣的骨干力量。
1924年5月9日,宜昌县城各中学师生在校内举行“国耻日”九周年纪念会,再次掀起反对“二十一条”的高潮。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逝世。3月中旬,宜昌三师、彝陵中学推荐黄大桢、佟文正领头,组织开展悼念活动。在悼念期间,印发大量《悼词》,广泛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对内结束军阀统治、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以后,激起了宜昌县进步学生和爱国青年的无比愤怒。6月上旬,宜昌三师、彝陵中学、华英中学等校的师生联合起来发通电、散发传单、举行示威游行,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www.daowen.com)
6月23日广州“沙基惨案”发生后,宜昌县城各界民众于30日举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追悼死难烈士日”活动,并举行示威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对英、日经济绝交!”等口号,再次掀起了反帝高潮。
1926年4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地委派员到宜昌开展建团活动,不久成立共青团宜昌特别支部,并先后在宜昌三师、城郊谭家河建立了共青团的基层组织。此时宜昌县城各学校,在共产党员黄大桢、佟文正的组织下,成立了宜昌学生联合会,成为宜昌学生运动的统一组织联络机构。青年协会和妇女协会在城内以小学为阵地,在城郊四乡以12—14岁儿童为对象组建童子团,青年协会和童子团发挥各自所能,踊跃参加革命斗争,成为大革命运动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