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道光《佛山街略》这部地方文献的性质进行探讨,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道光《佛山街略》是否能算作是一种地方志书(乡镇街道志)?众所周知,地方志书“是一种记载某一地区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物产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著作。”[41]当然这种综合性著作的记载叙述应当有一定的体例和法度,要按照一定的体裁(例如纲目体、平目体等)进行撰述。结合学术界对于地方志书的定义,我们来看这部道光《佛山街略》,会发现这部地方文献的撰述体例较为特殊,乃是由不同的街道、坊巷、里铺以及寺观庙宇等地理景观名目依次排序,作为叙述的条目,引出具体的记载细节[42],在这一点上似乎有点像平目体志书撰述的模式。而且从这部地方文献所记载的内容要素来看,举凡街坊里巷、街道商铺、码头渡口、寺观庙宇,以及土特名产、香料药材、布匹绸缎、铜铁金银、金属器具、木材制品、蔬菜瓜果、交通路线、商业风俗等一应俱全,虽然是以清代中叶佛山镇中心的街道商铺以及所贩售的各类商品为记载要目,然而在穿插叙述中也涉及不少历史人文景观与商业文化风俗。例如记载由佛山镇北的汾水正埠接官亭中路至佛山镇中心标志建筑祖庙(即灵应祠)所途经的“汾流大街”,即云:“古传此门楼女宿日建,凡官上任、赴科,不从此过。”[43]此为记载当地的风俗禁忌。又如记载由接官亭西路至祖庙所途径的“沙塘坊”:“何进士原居,至今乡科不绝。西出三官庙,有秀峰祠,甚美丽,乡贤何天眷翁手建。”[44]即是记载相关人文景点所在。虽然这部文献记载不满万字,但是却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一定的撰述体例,将清代中叶佛山镇中心网络密布的各类街坊里巷、街道商铺等地理与人文要素简要地进行了记述,可以说基本具备了一部地方志书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大体具备了地方志书的雏形,似乎可以认为这是一部反映清代道光前期,即反映了佛山商业贸易全盛末期状况的一部微缩型乡镇志。确切而言,这是一部以清代道光前期佛山镇商业街道网络为中心的乡镇(街道)志书。
当然,仅仅就要素组成方面来判定这部文献实际上属于地方志(或者说是乡镇街道志),似乎论述的理由尚不够充分。一部真正的地方志书,除了记载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一定的著述体例和类目编次,而非杂乱无章、凭空想象般地排列安插各类资料条目。我们再就这部地方文献的著述体例来看,其卷首确实没有我们所常见的乡镇志书的篇目编次安排,其正文部分除了按照各类街道、里巷、商铺、寺观等名目编排系载资料外,似乎看不出编纂者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来如何比排编次这些条目和资料的。如此则对我们鉴别这部地方文献的性质带来了困难。然而我们可以发现这部文献的封面右侧有如下两行文字:“内附各埠渡额、日期。来往客商、买卖什物者依街道宜行便是。”[45]所谓“来往客商、买卖什物者依街道宜行便是”,意思即阅读这份文书的外来客商与生意人,只要照着书中所指示的街道路线即能找到所要去的商铺市场等区域场所。也就是说,这部地方文献的一个主要作用,即是为往来商贩指引路线,具有地方交通路线向导的功能。那么我们可以似乎可以推断,这部文献撰述的一条主线索(或者说是编纂体例)可能就是依照地理交通路线来展开的。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再回过来细细翻检志书,发现这部地方文献的编纂确实具有一定的格式与体例,即按照从佛山镇北的汾水正埠接官亭至中心标志建筑祖庙(即灵应祠)的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交通路线为记述的大纲,依照沿路所经过的具体地理景观点为要目,来分别展开相应的地理人文要素记载。例如道光《佛山街略》记述由接官亭中路至祖庙的路线,即按照这样的次序进行:
中路永安街、永聚街(东通东庆街,西通镇北街)、二帝庙、官厅脚(西通原头街)、汾流大街、畸岭街(西通长兴街;南通十七间,入绒线街;通福禄里,接东路,亦至祖庙)、转入三角市、潘涌里、公正坊、公正市、清正堂洪圣庙、鹤园正街、鹤园社(东通教善坊,西通荫善坊)、先锋庙、文明里、花衫街(东通协天胜里)、祖庙大街(东通麒麟社,直出去)、明殿公莺岗四圣庙医灵庙、崇敬门(是至祖庙)。[46]
道光《佛山街略》即按照这样的路线次序为纲,以各类具体的街道、里巷、商铺、寺观为名目,下系简明的资料记述,或为所售商品,或为风俗人情,或为历史故居,或为寺观庙宇,由此一来,阅读使用者不仅能够依照自己的具体需求找到对应的目的地,而且在沿途中能够熟悉当地的社会人文情况,掌握各条街道商铺所售卖的商品资讯,以备不时之需。因为清代中叶佛山镇中心商业网络密布,以各类街坊里巷、街道商铺交互构建了一个复杂多样的商业地理网络,外来者若缺乏有针对性的指示与向导,可能在寻找商铺市场等方面具有困惑,因而这部文献针对这类商业人群的问题所在,按照主要交通路线和沿途地理景观点为纲目进行编述,将各类本来看似无甚关联的资料串接在一起,增强了这部地方文献的实用性与导向性。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道光《佛山街略》采用了纲目体的形式进行撰述,将地理交通路线和具体商业景观点有机地串接在一起,并提供了简明扼要的资料记载,从轮廓上大致展现了清代中叶以佛山镇为中心的一个巨大而繁复的商业网络体系。而且这些内容绝非毫无意义的堆砌资料与条目罗列,内容编排自有其内在的逻辑条理,达到了历史著述的基本标准。
关于地方志书的命名,不外乎具体地名加上某种志书称谓,例如某地名称(或用别名雅称)加上“志”“小志”“志略”“记略”等常见的地方志书通称字样。例如乾隆《沙溪集略》、同治《竹里述略》、道光《渔闲小志》、光绪《菱湖志略》等。我们就“佛山街略”这个名称来看,实际上编纂者是要表达“佛山街道(商铺)志略”或者“佛山街道(商铺)记略”的意思。而且在这部文献中对于街道(以及下属商铺场所)的记述占了大多数内容,故而在标题上首要突出“街道” 的要素。所以我们认为道光《佛山街略》的名称,也符合地方志书的命名规律。(www.daowen.com)
当然,要判定一部地方文献到底是否属于地方志书,首要的标准还是要看其著述的体例如何,兼顾考察其记载的内容要素、文字表达方式以及撰述目的与职能功用是否符合一般地方志书的要求和标准。此下我们再来讨论这部地方文献的撰述目的与文献功能。谭棣华先生指出:
“清代乾、嘉以来,我国商品经济获得了重大发展,工商业出现了相当繁荣的景象。在传统的著名城市的经济因素增长同时,又继续兴起和发展了一批工商业都市。适应当时交通、旅游、经商需要的城市便览、指南一类书籍也相继问世。……《佛山街略》一书正是为了方便‘来往客商买卖什物者依街道宜行’而编印的。”[47]
谭先生此间所论述的要旨,仍是以这类文献的实际功用(即“适应当时交通、旅游、经商需要”“便览、指南”)和职能入手,这无疑是正确的。同样又有论者指出:“《佛山街略》不仅是一般的街市指南概览,而且是一部工商业兴旺发达的记录。”[48]按这则论断实际上包含了两层意思,前一句与谭棣华先生所论述的视角是一致的,即从这类文献的职能功用进行考量,而后一层的意思从其作为一种反应当时历史和文化情况的著述体例与性质而言,也就是说,该论者以为此书不仅具有城市旅游概览、商业贸易指南的实际功能,而且也是一种具有一定著述体例、能够记载并反映具体历史的地方文献。当然我们从广义的视角来看,道光《佛山街略》在文献分类上亦属于清代商书的一种,侧重记叙地理交通路线与贸易信息指南的信息资料。[49]但是与一般商书有明显不同的是,道光《佛山街略》在编纂记述上有自己独到的体例与格式,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对其进行文献分类或者文献定性的时候,需要兼顾其著述体例的特点,不能简单地定义其为一种地方性的、侧重于城市旅游概览或者商业贸易指南的商书。道光《佛山街略》的撰述目的自然不可能是与一般地方志编纂等同的,其文献职能与功用亦侧重在城市概览、商业资讯与交通指南,但是由于其具备特殊的编纂体例,我们还是应当将其归入地方志书的范围。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理由是,通过该文献与道光《佛山忠义乡志》相关篇目之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道光《佛山街略》所具有的“补志之所无”的重要价值。具体的论述将在下面环节展开,此间不赘。虽然道光《佛山街略》不是直接为了“教化” 与“资治”而编纂的,但是仍旧有丰富的“存史”功能,加之其独特的撰述体例,虽然其在文献规模与篇幅上不足以同一般的乡镇村各级志书相比较,但其“具体而微”的特征,使我们仍有理由将其归入地方志书的范畴。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我们认为:虽然从主观的编纂目的与职能来看,道光《佛山街略》是一部具有很强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城市概览、商贸指南书籍,但在客观上具备了一部乡镇志书(确言之为街道志)构成的基本要素,基本达到了地方志书编纂的标准和要求,可以将其判定为清代乡镇志书的一种,也可以说是现存最早的清代乡镇社会商业街道志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