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清代乡镇志书的版本类型、版本数量及其演变流布情况是非常繁复的。理清这些方面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地查考著录现存的清代乡镇志书文献,而且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深入探究清代乡镇志书的编纂刊印方式与发展历程以及研究乡镇志书的版本源流史,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以往学术界多利用《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的著录成果来查考现存清代乡镇志书主要版本的流布情况,然而随着近年来对于清代乡镇志书的文献学研究与整理刊布工作的不断进展,我们发现有不少现存的清代乡镇志书为《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所缺载[1],而且该书所著录的部分清代乡镇志书在断年、编纂者以及版本信息等方面有不确之处,需要给予修正。[2]此外,虽然在近年陆续刊布的有关清代乡镇志书的整理校勘著作中附有整理者所撰的前言说明或解题文字,交代了志书的版本著录与流布情况[3],但囿于某些清代乡镇志书文本流传的复杂性以及搜集查找稀见志书文献的难度[4],加之整理者的研究水平参差不齐,虽然点校整理志书的成果后出转精,但其中对于某些清代乡镇志书版本的查考著录亦难免有失误之处。[5]目前尚未见到较为系统全面地查考和著录现存清代乡镇志书各种版本信息的研究成果。有因于此,著者在研究中通过广泛的文献搜索,尤其是利用各类古籍目录、版本考录、方志提要,以及各类新旧地方志书的艺文书目或地方文献著录部分、清代乡镇志书的序跋凡例等史料记载[6],对于现存清代乡镇志书的版本类型、版本数量与主要的版本流布情况等问题进行了更为细致详尽的查考,尽可能多地著录乡镇志书的不同版本信息,并查考其主要版本的流布情况。所撰《清代乡镇志书考录》侧重著录现存清代乡镇志书的不同版本形态以及主要版本的流布情况。在此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拟对现存的各种清代乡镇志书在1949年以前的版本类型、版本数量以及在时空分布上的特征等问题进行研究。
现存清代乡镇志书的版本类型可分为写本和印本两大类。其中写本乡镇志书又可分为稿本与钞本两种类型。[7]清代的稿本乡镇志书,例如张杞村辑纂的道光《塘湾乡九十一图志》,有清道光十四年(1834)稿本;柳商贤所纂光绪《横金志》,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稿本;吴德煦所编纂的同治《章谷屯志略》,有清同治十三年(1874)稿本,等等。清代的钞本乡镇志书,例如王钟编录的嘉庆《法华镇志》,有清光绪十三年(1887)陈丽江钞本;佚名所纂同治《无锡斗门小志》,有清末钞本;胡道传续编、沈戬榖订补的顺治《仙潭后志》,有清光绪二年(1876)周衡钞本,等等。印本清代乡镇志书又可细分为刻本、活字本、铅印本、石印本、影印本、油印本以及新式标点校勘整理本等不同类型。例如吴熙修、刘继增等所纂光绪《泰伯梅里志》,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泰伯庙东院住持许巨楫校初刻本;高杲、沈煜所纂道光《浒山志》,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初刊活字本;陈宗洛原纂、傅月樵补纂、何留学增订的光绪《三江所志》,有1938年版《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铅印本;佚名所编道光《洪塘小志》,有1927年版杨遂重编石印本;林百川、林学源所纂光绪《树杞林志》,有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版《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一辑第7册影印本;臧麟炳编纂的康熙《桃源乡志》,有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藏1934年油印本;蔡振丰所编光绪《苑里志》,有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9年版《台湾文献丛刊》(第48种)排印本;陆云骧所纂乾隆《镇海卫志》,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黄超云校注本,等等。(www.daowen.com)
根据著者在本书下编《清代乡镇志书提要》中所查考著录的现存清代乡镇志书的主要流布版本及其类型的情况来看,现存清代乡镇志书共有稿本75种,不同历史时期的钞本198种,合计写本273种。其中可以基本明确为清代钞本的约有70种,民国时期钞本四十余种,此外有将近一半种数的钞本无法确知其成书年代。各类版式的新旧印本621种。其中清代的刻本149种,活字本8种,铅印本9种,石印本1种,合计清代印本167种;成于民国的刻本10种,铅印本30种,油印本4种,石印本2种,影印本2种,晒印本1种,合计民国印本49种。清代至民国时期刊行流布的清代乡镇志书各印本类型达216种,除此之外的405种清代乡镇志书印本皆属于1949年以后陆续刊布的各类新式古籍整理的版本类型[8],这约占现存清代乡镇志书版本种类数目的45%。以下就现存清代乡镇志书的三大版本类型(即稿本、钞本、印本)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问题展开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