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清代乡镇志书的编纂方式与合作修志的群体类型

清代乡镇志书的编纂方式与合作修志的群体类型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清代乡镇志书的编纂方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来看,则有如下几种类型。这就属于乡里士人根据志书旧稿不断进行增补辑纂、以臻于完善的编纂历程。合作修志的编纂方式实际上与编纂者在修志过程中形成的群体类型有着密切的关联。

清代乡镇志书的编纂方式与合作修志的群体类型

关于清代乡镇志书的编纂方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来看,则有如下几种类型。

1.创修与续修

从志书编纂的先后次序来看,清代乡镇志书的编纂方式可以分为创修与续修两种类型。例如李侍问以“阐幽光、扶名教,使一乡故事无任遗佚而已”为己任,创修康熙佛山忠义乡志》十卷(已佚)。[55]又如嘉庆间廪生王介,“尝以乡志为己任,倡义捐金,谋诸同辈,搜罗十余年,……考吾乡志书创自先生,厥功甚伟。”[56]创修道光《泾阳鲁桥镇志》五卷(现存)。一些清代创修的乡镇志书已经散佚,例如沈徵佺著康熙《清浦里志》三卷,系清代浦东高桥地区首部志书(已佚),其后陆续有沈瞻泰辑嘉庆《江东续志》以及佚名纂修光绪《江东志》十二卷;周凤池纂辑乾隆金泽小志》四卷,清乾隆年间刊刻,然已散佚,其后有黄汝玉等根据乾隆《金泽小志》增订的嘉庆《续金泽志》稿本六卷,亦亡佚不存,及至清道光年间方有蔡自申等续修的道光《金泽小志》六卷行世。当然也有不少清代创修的乡镇志书与续修志书异同流传下来,例如章树福纂辑的咸丰《黄渡镇志》十卷,系清代嘉定黄渡乡首创志书,后有章圭瑑纂辑宣统《黄渡续志》八卷,皆得流传;陈元模创修康熙《淞南志》十六卷,其后有陈云煌纂乾隆《淞南续志》二卷、陈至言纂嘉庆《二续淞南志》二卷,是为其证。

至于续修的清代乡镇志书,例如倪赐纂修乾隆《唐市志》三卷(已佚),其后苏双翔补修道光《唐市志》三卷,至清光绪年间,龚文洵先补纂志书三卷,是为光绪《唐市补志》,稍晚又有撰有《补遗》,是则乾隆《唐市志》之后又有三次续修。又如仲沈洙纂修有顺治《盛湖志》十三卷(已佚),及至康熙年间,仲栻、仲枢增修为康熙《盛湖志》二卷(佚),仲周霈于清乾隆年间增纂旧志稿本,是为乾隆《盛湖志》二卷(现存),仲廷机曾于清同治年间编纂有《盛湖志》稿本(已佚),至清光绪二十二年,续修成光绪《盛湖志》十四卷(现存),其后不久仲虎腾又续修光绪《盛湖志补》四卷。由此可见,清代《盛湖志》经过仲氏家族历代不断的努力,共续修五次,这同时也是家族编修志书、以“志学传家”的典范。清代不少乡镇志书都有多次续修的情况,例如清代《同里志》,自顾栋南纂修康熙《续修同里志》以来,先后续修六次[57];又如清代《濮院志》,自清初佚名所纂修的《濮川小志》以来,一共续修九次[58];再如清代湖州《双林志》,自吴若金纂修康熙《双林志》以来,更是先后续修达到十二次之多[59],其中清康熙年间即续修四次,乾嘉年间与晚清时期各自续修四次,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惊人的现象,这在清代乡镇志书编纂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案例。(www.daowen.com)

2.独立修志与合作修志

从志书的编纂组织形式来看,清代乡镇志书的编纂形式又可以分为独立修志和合作修志两种类型。例如徐文范纂辑乾隆《钱门塘市记》、姚鹏春纂修道光《白蒲镇志》、阮先纂辑道光《北湖续志》、王开益纂光绪《甘棠小志》、柴望纂光绪《小溪志》等,皆属于编纂者独立修志的情况。独立编纂的志书,未必都是创修,也有属于续修的范畴。例如前举李侍问以一人之力独自创修康熙《佛山忠义乡志》十卷,这既是独立修志,又属于创修志书;然而张其是纂修的康熙《双林纪略》、姚葭客纂修乾隆《双林支乘》、郑士枚编纂的道光《双林志》等志书,固然是独立修志,但却属于清代《双林志》的续修志书范畴。

由于清代乡镇志书的私撰性质较为浓厚,导致其中以独立修志的形式完成志书编纂的情况较为多见,但也有一部分乡镇志书是经过多人合作编纂而成的。例如浦传桂、安起东合作编纂同治《锡山梅里志》,李天植、王寅旭合作编纂康熙《乍浦九山补志》,谈嗣升、凌维远合作编纂康熙《同辑双林志》等皆是如此。清代合作修志的过程中也有仿照官修府州县志编纂的分工流程进行编纂,例如以潘履祥“一手定稿”总纂的光绪《罗店镇志》为例,其编纂志书的工作流程即借鉴了府州县志的编纂流程与分工,总体上显得较为系统严密,设有总纂、分纂、总阅、总校、分校、采访、绘图、校补等不同职能岗位(其中以分校所配置的修志人员最多,几占全部人员一半比重)[60],编纂人员进行专门分工、各司其职,而且总纂者所定立的志书凡例严谨有据、考虑周详,规定了各类目资料去取的基本原则,篇目编次得当,加之重视志书记载的文字校对与史料考订,使得这部志书的学术质量在清代上海乡镇志书中非常突出。此外,合作修志的编纂方式又与编纂者群体类型有密切的关系,例如陈尚隆曾纂雍正《陈墓镇志》(佚),其子陈树榖续纂为乾隆《陈墓镇志》十六卷,这属于父子合作修志的类型;程国昶与里人忏因居士邵灿,于清雍正十二年“广诹博访,考遗文于断碣荒墟,询逸事于市乡耆旧,网罗搜剔”[61],合作编纂雍正《泾里志》则是属于友朋同好合作编修志书的类型;曹相骏曾辑有嘉庆《枫溪小志》(已佚),后来里人陈宗溥“尝获曹相骏(嘉庆)《枫溪小志稿》,以略而不备,积廿年之久,增葺大半”[62],则为同治《清风泾志》,及至清光绪年间,里人叶世熊因“曹雪庄、陈竹士二先生(嘉庆、同治)《枫泾小志》遗稿未刊,熊偕许光墉、费沄,将旧稿增辑付梓”[63],所增辑者即为光绪《枫泾小志》,并由叶世熊主其事,有里人许光墉“分纂(光绪)《枫泾小志》,并助资付印”[64]。这就属于乡里士人根据志书旧稿不断进行增补辑纂、以臻于完善的编纂历程。合作修志的编纂方式实际上与编纂者在修志过程中形成的群体类型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本书上编第三章第一节《清代乡镇志书编纂者的群体类型》中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父子(叔侄)师生、亲友同好、乡里先后、家族延续这四种类型皆是属于多人合作修志的形式,这将在后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