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清代乡镇志书研究:文献学与史学史的研究成果

清代乡镇志书研究:文献学与史学史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往学术界对于清代乡镇志书所进行的研究,目前来看,主要集中在历史文献学、方志学以及史学史这几个方面,以下就其相关研究成果论述如次。

清代乡镇志书研究:文献学与史学史的研究成果

清代修纂的大量乡镇志书,为我们研究明清时期以来基层乡镇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最基本的史料基础。以往学术界对于清代乡镇志书的利用,主要侧重在其资料方面,即以之为研究的对象和史料资源库,进行关于明清时期以来全国各地尤其是江南市镇经济、人文以及基层社会状况等方面的研究,这类研究成果数量众多,以往的学术史研究,都将之归入明清史、社会经济史等学科的范畴,已经成为一种研究惯例。因此,本书对这方面虽然涉及清代乡镇志书研究和史料运用的“特殊成果”不予列入相关的学术史研究回顾的范畴中,故不赘述。以往学术界对于清代乡镇志书所进行的研究,目前来看,主要集中在历史文献学、方志学以及史学史这几个方面,以下就其相关研究成果论述如次。

关于历史文献学方面的整理与研究成果。现存的清代乡镇志书的文献著录和内容提要,可以参见《中国地方志综录》(增订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江苏旧方志提要》《浙江方志考》《上海方志提要》《上海方志通考》《四川历代旧志提要》《湖州方志提要》《苏州地方志综录》等工具文献,其中著录了各种清代乡镇志书的题名、编纂者、卷数、版本、馆藏、内容提要等基本文献情况,有助于我们进行查找和研究。[3]除了《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对现存主要的明清乡镇志书进行了汇编影印[4],尚有《上海乡镇旧志丛书》《常熟乡镇旧志集成》《张家港市旧志汇编》以及《江南名镇志丛书》《吴江乡镇旧志丛刊》等大型丛书[5],从文献汇编和古籍整理的角度,对各地的清代乡镇志书进行了汇编、校点和整理,使得研究者能够比较便利地对乡镇志书进行检索和研读。[6]此外,国内著名图书馆陆续推出了多种稀见方志的文献丛刊,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吉林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等,这些汇刊丛书中收录了一部分清代乡镇志书的影印本,对于珍稀志书文献的流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7]

关于清代乡镇志书的数量统计问题。据褚赣生先生的统计结果,现存清代乡镇志书有213种,亡佚志书110种,合计323种。[8]黄苇先生在前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乡镇志经明朝恢复发展,至清代大为兴盛。清代编乡镇志三百二十六种(乡镇志数包括存、佚者,参阅褚赣生《明清乡镇志发展的历史地理考察》,并稍作订补),其中江苏二百十一种、浙江七十七种、广东十种、福建九种、安徽六种、山东六种、台湾三种、江西一种、湖北一种、湖南一种、陕西一种。较之明代四十九种,清朝乡镇志可谓繁盛。”[9]日本学者森正夫根据所编《江南三角洲乡镇志目录》进行统计[10],指出现存的清代江南三角洲共有乡镇志书共有192种。[11]此外,姚金祥先生认为清代乡镇志书的数量达到318种,其中208种保存下来。[12]其研究结果与褚先生的结论基本相同,而杨军昌先生在论著中亦主此说。[13]然而中国台湾地区学者盛清沂、黄秀政皆认为现存清代乡镇志书有73种,由于这项研究开展得较早,加之囿于文献查考的不便与疏漏,很明显台湾地区学者对于清代乡镇志书的总体数目估计得太少。[14]

从方志学的角度对清代乡镇志书进行研究,这方面最早的研究成果,是褚赣生先生的硕士学位论文《明清乡镇志研究》。这项研究,从“明清乡镇志的发展”“明清乡镇志发展原因分析”“明清乡镇志的特点、价值及其影响”三个基本方面出发,结合具体的志书个案研究,对明清时期乡镇志书编纂的质量高低、利弊得失、资料特点进行了研究述评,探讨了明清时期乡镇志书的发展规律及其内在动力和原因,并对明清时期乡镇志书的地理分布、资料特点、史料价值与社会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并详细统计了各地乡镇志书的具体数目以及亡佚志书的数目。作者尚有《明清乡镇志发展的历史地理考察》一文[15],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对明清乡镇志书的发展及其空间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探讨。此外,黄苇先生等在《方志学》一书中对于清代乡镇志书种类数量、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清代乡镇志书发展史分期等问题也有相关的论述。[16]魏桥等著《浙江方志源流》在相关章节中对于清代浙江乡镇志书的发展及其特征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17]陈其弟在所著《苏州地方志综录》中对于清代乡镇志书的概况亦有专篇论述。[18]

潘高升先生的《明清以来江南地区乡镇志研究:以〈乌青镇志〉为中心》一文[19],重点研究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乡镇志的历史演变过程、发展原因、地理分布以及文化内涵等问题,指出“考察明清以来乡镇志的时空分布特征,有助于探讨江南乡镇志发展的社会文化机制”。[20]这项研究,以万历《重修乌青镇志》为个案,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乡镇志书的编纂过程及其中相应的地方认同、区域建构的关系,探讨了明清以来江南乡镇志的演变以及乡镇志书的基本特征,指出乡镇志具有作为“历史记忆”与“文化表述”的基本特征与功用。同时,也以万历《重修乌青镇志》为例,指出了明清江南乡镇志的史料价值与局限性。薛青先生的《江南著名古镇镇志的旅游文化价值》一文[21],运用“11世纪以来各种版本的地方志(《苏州府志》《长洲志》《吴县志》《吴江县志》《昆山县志》《周庄镇志》和《同里志》等)历史文献”[22],主要依据明清时期的著名古镇志书,从旅游资源学、民俗学等角度切入,探讨了古镇镇志反映水乡古镇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生活特征、镇志中所记载的民俗事象、江南著名古镇的风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关系等问题,并从理论的视角总结了研究江南著名古镇镇志的意义,指出应当对江南著名古镇志的记载内容进行开发,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旅游文化价值。

沈渭滨先生的《乡镇志是研究上海人文历史的重要文献——以〈浦溪小志〉为例》和《晚清村镇志纂修的成熟及其人文历史价值——以江南名镇志〈紫堤村志〉为中心的分析》两篇论文[23],分别以产生于清代乡镇志书大盛时期的《浦溪小志》和《紫堤村志》为个案,结合志书的具体记载内容进行个案的研究,探讨了清代乡镇志书的历史资料价值和编纂上的特点,并深入研究了乡镇的历史沿革、人文习俗与兴衰起伏等社会现象,由此指出乡镇志书对于研究上海人文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唐力行、申浩先生的《地方记忆与江南社会生活图景——评〈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一文[24],以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编的《上海地区乡镇旧志丛书》为例,介绍了所收录的乡镇志书的资料特点、史料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并从“区域经济生活”“区域社会结构”“移民生活”三个方面出发,结合个案的探讨,对志书内容进行分析解读,探讨了明清乡镇志书对于研究明清时期江南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史料价值,并指出该丛书对于研究明清时期江南社会以及区域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的功用。此外,曹培根先生的《〈常熟乡镇旧志集成〉及其史料价值》、陈辽的《乡镇旧志集成后地方志功能的提升——读评〈常熟乡镇旧志集成〉》,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常熟乡镇旧志集成》的编纂过程和所收录志书的基本情况、史料价值和社会职能,通过案例的分析,指出明清乡镇志书,对于研究地方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25](www.daowen.com)

除此之外,冯尔康[26]、甘兰经[27]、骆伟[28]、缪小咏[29]、钱澄宇[30]、田佳琦[31]、吴滔[32]、尤淑君[33]、陈凯[34]等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皆侧重于对清代乡镇志书进行文献学和方志学方面的研究与论述。

关于从史学史和历史编纂学的研究角度展开对清代乡镇志书研究的成果,有陈凯的《清代乡镇志书研究二题——以〈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为例》一文[35],以清代上海地区的乡镇旧志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志书在篇目设计方面的特点,指出清代上海地区的乡镇旧志在“新增类目”“删削篇目”以及“重点记述”这三个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非一味泥古不化,并列举了一些较为著名的乡镇志书的特色资料所在。在此基础上,又对清代上海地区乡镇志书编纂者的学养与识见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部分志书编纂者的工作原则、态度和方法的爬梳,指出“至少清代上海各乡镇的志书编纂者,基本具备做学问的基本素养,编纂志书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很好地发扬史家精神,以述为作,凸显乡邦的区域特色。这些优点,绝非那些迂腐的学究可比的,这样的著述,也是那些陋儒们所不能达到的。”[36]并针对以往学术界对乡镇志书质量优劣的评价问题,进行了初步的个案探索。此外,褚赣生著《明清乡镇志研究》、刘道胜著《徽州旧志研究》、张安东著《清代安徽方志研究》等学位论文对于清代乡镇志书的体例与编纂学特点都有一定的论述。[37]在这方面尚有鲍永军《〈乾隆乌青镇志〉述评》[38]、蔡一平《英年早殒的方志纂辑家——孙志熊和他的〈菱湖镇志〉》[39]、陈其弟《〈汾湖志〉及其编纂者》[40]、程成贵《光绪〈善和乡志〉(残本)浅析》[41]、考之《九江早期的方志:〈九江乡志〉》[42]、刘俊《中国唯一入选〈四库全书〉的村志:〈杏花村志〉》[43]等研究成果可供参考。

关于清代乡镇志书编纂者的专题研究成果,中国台湾地区学者林天蔚先生,在所著《地方文献研究与分论》一书中,通过历史文献考证的方法,系统考录了清代各类地方志编纂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编纂者个人的生平事迹、编纂志书情况等内容。[44]这部著作中专门有一部分内容考订研究资料所见清代的志书编纂者和方志学家的生平情况以及所编修志书(其实以广大的修志者为主),其成果以随书光盘形式附见,可供检索使用。陈金林、徐恭时先生所著的《上海方志通考》,不仅对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乡镇旧志的版本、卷数、馆藏进行了考索和提要,而且涉及编者生平传记以及编纂过程等相关内容,有助于展开对清代上海地区乡镇志书编纂者生平的研究。[45]此外,尚有部分论文对于清代某部具体乡镇志书编纂者的生平情况进行专题研究。[46]

以上是学术界对于清代乡镇志书进行研究的基本概况。可以看到,学术界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对乡镇志书的史料价值、所体现社会职能等问题的研究。然而对于清代乡镇志书的编纂体例、编纂机制、资料特点、框架结构、利弊得失、方志理论,以及志书编纂群体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学术界给予的关注不够多。从史学史、方志学角度展开的论述相对不多,宏观的、理论性的总结较少,而恰恰是这两个方面,对于从内在深层探索清代乡镇志书的特色以及历史地位和功用,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总体来看,关于清代乡镇志书的研究,目前仍显薄弱,这或许是因为清代乡镇志书的数量在庞大的旧志文献中并非举足轻重,且多数研究者对于乡镇志书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如何将其纳入明清史学史以及方志学史的视角中进行探索,不再仅仅是就“文献论文献”,而且从更高的角度挖掘其中的资料特色以及历史价值,需要研究者们进一步深入探讨。此外,对于现存各种清代乡镇志书所进行的考录提要工作,以往学术界的成果多侧重于概述内容与胪列篇目,未能将乡镇志书编纂的文献版本流布以及志书文献价值所在展现出来,所撰提要内容单一、千篇一律,尚未有一个全面完满的总结成果。以上所述问题,皆是在清代乡镇志书的研究中急需给予更多关注的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