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代通政使司的职能和设置

明代通政使司的职能和设置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政使司又称通政司,是职掌出纳帝命及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的机构。通政使司在明代中央机构中的地位,仅次于六部和都察院,七卿、大理寺卿加上通政使,合称九卿。通政使司是首创于明代的机构。洪武十二年拨承敕监给事中、殿廷仪礼司、九关通事使隶属于通政使司。[1]通政使司为天子的“喉舌之司”。[2]由此可以看出,设置通政使司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文书上传下达的渠道通畅,保证政令通畅。

明代通政使司的职能和设置

通政使司又称通政司,是职掌出纳帝命及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的机构。正官通政使,正三品,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参议各一人,正五品。首领官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通政使司在明代中央机构中的地位,仅次于六部都察院,七卿、大理寺卿加上通政使,合称九卿。

通政使司是首创于明代的机构。洪武三年(1370年),设察言司,司令二人,掌受四方章奏,不久即罢。洪武十年(1377年)设通政使司,以曾秉正为通政使,刘仁为左通政。洪武十二年(1379年)拨承敕监给事中、殿廷仪礼司、九关通事使隶属于通政使司。建文中,改通政使司为通政使寺,通政使改为通政卿,通政参议改为少卿,寺丞增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人。成祖时期,又恢复了洪武时期的旧制。成化二年(1466年),增设提督誊黄右通政一人,正四品,列名本司,而不理司事,“录武官黄卫所袭替之故,以征选事”。万历九年(1581年)革。[1](www.daowen.com)

通政使司为天子的“喉舌之司”。其主要职能是沟通内廷与外廷的联系。洪武十二年(1397年),朱元璋表达了设置通政使司的目的:“政犹水也,欲其常通,故以通政名官。卿其审命令以正百司,达幽隐以通庶务。当执奏者勿忌避,当驳正者勿阿随,当敷陈者毋隐蔽,当引见者毋留难”。陆容在《菽园杂记》中也称:“通政司所以出纳王命,为朝廷之喉舌,宣达下情,广朝廷之聪明,于政体关系最重也。”[2]由此可以看出,设置通政使司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文书上传下达的渠道通畅,保证政令通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