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代皇帝文书研究:科抄规定与明旨的区别

明代皇帝文书研究:科抄规定与明旨的区别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史·王应熊传》记载崇祯朝内阁大学士王应熊由于违反科抄规定而获罪,很能说明未经科抄的谕旨与明旨之间的区别。事实上,按照规定,他们也必须履行科签发抄手续,“厂卫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科签发驾帖”。为防止文书稽留,规定文书到科五日内,抄发有关衙门执行。皇帝对议复结果做出批示,交六科审核后,再抄交有关部门执行。经六科审核无误后,五日内抄发给有关衙门。

明代皇帝文书研究:科抄规定与明旨的区别

六科接本后,要对皇帝的批复进行审核。审核后的谕旨,有三种处理方式:

一是发抄。即对谕旨审核无误后,抄发相关衙门执行。发抄是表明谕旨合法化的一个必要程序,是使皇帝文书成为决策的最后一环。“奏章非发抄,外人无由闻”[14]。发抄后的谕旨即成为“明旨”。谕旨如果不经发抄就外传,是违反规定,要受到弹劾的。《明史·王应熊传》记载崇祯朝内阁大学士王应熊由于违反科抄规定而获罪,很能说明未经科抄的谕旨与明旨之间的区别。崇祯八年(1635年),内阁大学士王应熊由于稽留奏章,被给事中弹劾,王应熊“屡疏辩”。但王应熊在为自己辩解时,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给事中何楷弹劾的文书是六月初十日上的,下科后“十四日始奉明旨”,而“应熊乃于十三日奏辩”,何楷尖锐地指出:“旨尚未下,应熊何由知?”而且,“臣疏十四日下,而百户赵光修先送锦衣堂上官,则疏可不由科抄矣”。为此,“应熊始惧,具疏引罪。帝下其家人及直日中书七人于狱”[15]

发抄是一项比较严格的规定,即使有紧急情况需要快速处理的文书,也不能不履行这一程序。比如,一般都认为明代厂卫常横行不法,行事无据。事实上,按照规定,他们也必须履行科签发抄手续,“厂卫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科签发驾帖”。嘉靖朝,“(锦衣)千户白寿赍帖至”,刑科都给事中刘济“索原奏,(白)寿不与,(刘)济亦不肯签发”[16]。没有六科的签发,不能随意行事。据《三垣笔记·崇祯》记载:“予入刑垣,见一切廷杖拿送并处决,必锦衣卫送驾贴至科,俟签押持去。予除谓故套,及署印,以赴廷推归,见校尉森列,持杖不下,一应杖官已解衣置地。予问何待,答曰:‘非科签驾帖,则不得杖耳。’”由此可见,六科发抄在程序上之重要性。

发抄也有时间上的规定。为防止文书稽留,规定文书到科五日内,抄发有关衙门执行。其中有些诏旨是对某些事务的具体处理指示,六部等衙门依旨意直接执行。另有一些诏旨是让六部等衙门单独或共同商议,提出处理意见,该衙门便要依旨合议,并将合议结果回奏,称为“议复”。皇帝对议复结果做出批示,交六科审核后,再抄交有关部门执行。

二是封还。六科接本后,如果给事中认为诏旨有不当之处,可封还执奏。封还的诏旨,皇帝往往还要根据六科的意见予以修改。明代中后期,多见给事中封还诏旨,尤其是封还中旨。比如,据《弇山堂别集·中官考》记载,正德朝刑科给事中刘世杨封还中旨:“近接出都察院原送司礼监提取内官吴善良揭帖,面加浮帖,书写圣旨:‘吴善良等照前旨,免提问。’司礼监奏请发落。臣等窃惟。祖宗之制,凡旨意批于题奏本,或登闻鼓状,发六科抄行。凡重大事理,传奉旨意,各衙门必补具奏本,于早朝面进,此外未有朱写旨意出承天门外者,所以重敕旨防诈伪也。今累批浮帖,径从中出,六科不得抄,行诸司无从补本,轻亵纶音,更张旧制,此失政之最大也。伏望鉴成宪,重命令,今后旨意,俱遵祖宗旧制”[17]。(www.daowen.com)

封还皇帝的文书,处理完毕后,仍流转会六科,再次审核。审核无误后,五日内抄发有关衙门执行。

三是科参。若六科认为皇帝批复的奏章内有不妥之处,但又没有必要封还皇帝,则直接“驳正到部,谓之科参”。科参效力很大,“六部之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

原则上,科参的内容和范围,“凡一应题奏本内违碍事情,及字样差讹、洗补、迹污等项、参出该部抄行”。具体到各科,又针对六部的职能,各有针对性比较强的科参的具体事务,“六科都给事中及诸给事中,关联六部诸司,出纳命令,封驳章奏,举正欺弊,以警畏百官”[18]。如吏科科参的内容,主要针对官员的铨选和审计。对“凡各衙门大小官员不由吏部铨选推举,径自朦胧奏请、乞恩、传旨升除等项”,“本科参出施行”;“凡天下诸司官吏三年朝觐到京,奏缴须知文册到科,查出钱粮等项数目差错者,经该官吏参奏究治”。户科大多针对钱粮税收收据、登记簿册的监察参奏,如“凡户部关给京官折俸绢布等物,每月该本科官按册磨算,如有差错者参奏”[19]。崇祯朝户科左给事中孙承泽在《注销疏》中,针对户部文书注销的积弊参奏,指出:“臣今岁身历三垣,皆管注销之事,而叹积弛之状至户部而极也。每逢注销,呼群吏持牍雁行而前,司司比之,见赴比之簿,大半遗漏不全,所销号件不具文牒,但凭吏役口报为故事,且吏役皆雇觅代身,问其缘由,茫然不知也。”[20]要求户部加强文书的管理,严格注销制度。礼科在文书上呈的过程中,负有很重要的参奏之责,“凡每日各衙门御前面奏,并封进奏本等项事理,俱先具印信奏目,送本科查考,类写奏目,送司礼监进呈”[21],是文书上奏之前进行驳正的重要环节。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礼科都给事中辛自修对公文繁琐晦意的行文之风进行驳正:“迩来题奏章疏,竞为缛艳,不惟九重清览难于遍详,而事体处分,反以文晦,甚者以伺察为能,至以鄙亵丑秽之语载之牍中,尤非对君之体。乞敕礼部转行内外百司,自后一应章奏,须言简事核,务持大体,不许仍前琐屑沉冗,如违,听该科参治。”嘉靖帝“深然之,乃诏,以后章奏,俱务简明质实,有如前欺肆者,科臣以闻”[22]。兵科要对武官的贴黄和武职诰敕文书进行参奏,“凡兵部造完武职贴黄及续附贴黄,并中书舍人写完武职诰敕,尚宝司官用宝,俱本科官一员监视,其诰敕有应追夺者,亦同尚宝司官烧毁”。兵科还对皇城守卫和京城守卫,以及进出内府的批文、勘合等文书负有参奏之责。其他如刑科、工科,亦有本科参奏职掌。

驳正到部的奏章,六部要根据六科的意见重新审议拟定,处理后再流转回六科。经六科审核无误后,五日内抄发给有关衙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