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代官员中的中书舍人角色及职责

明代官员中的中书舍人角色及职责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不同部门的中书舍人,其具体职掌又有所区别。而且,中书舍人的文书工作主要是围绕皇帝文书的处理而进行的,尤其以中书舍人和两房舍人的工作最为典型。作为文书人员的中书舍人,由于其所处机构重要性的差异,导致文书人员地位的差异。这是封建国家政权中权力关系所决定的,也说明文书人员在政治关系中的被动性和从属性。②文书能力对中书舍人选任的影响。

明代官员中的中书舍人角色及职责

①中书舍人的设置及其文书工作执掌。

舍人之称,战国已有之,为近侍之意。三国时期,魏国中书省设中书通事舍人,作为官职。晋及南朝各代沿置,至梁朝时,“除通事字,直曰中书舍人,专掌诏诰,兼呈奏之事”,至此,中书舍人作为中书省重要的文书、秘书官员的地位和性质基本固定,其称谓也固定下来,并历隋、唐、宋、元不变。[86]

明朝亦设中书舍人一职,为皇帝近侍臣僚。《明史·职官志》载:“洪武七年初设直省舍人十人,秩从八品,隶中书省。九年为中书舍人改正七品,寻又改从七品。十年,与给事中皆隶承敕监。建文中,革中书舍人,改为侍书,升正七品,入文翰馆,隶翰林院。成祖复旧制,寻设中书科置于午门外,定设中书舍人二十人。宣德间,内阁置诰敕、制敕两房,皆设中书舍人。”[87]

明代中书舍人,“称天子近臣,从事翰墨”[88],其主要职掌就是从事文书工作。但不同部门的中书舍人,其具体职掌又有所区别。中书科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事。凡草请诸翰林,宝请诸内府,左券及勘籍,归诸古今通集库”[89],因此,中书科是专门负责纪录纶音,书写诰敕的文书机构。在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文书的形成过程中,中书舍人根据翰林学士撰写的文书草稿进行抄写。据《明史》和《明会典》记载,中书舍人负责书写的文书包括:“亲王、郡王并妃初膺封号,合受金、银册,则书之。自郡王以下,至奉国中尉,自王夫人以下,至乡君,合给诰命,则书之。凡公、侯、伯初受封爵,合给铁券,凡勋戚、内外文武官应给敕命、诰命,则书之。”两殿中书舍人的文书工作职掌:文华殿中书舍人“职掌奉旨书写书籍”;武英殿中书舍人“职掌奉旨篆写册宝、图书、册页”。内阁中书舍人的文书工作职掌:内阁诰敕房中书舍人:“掌书办文官诰敕,翻译敕书、并外国文书、揭贴、兵部纪功、勘合底簿。”内阁制敕房中书舍人:“掌书办制敕、诏书、诰命、册表、宝文、玉碟、讲章、碑额、题奏、揭贴一应机密文书,各王府敕符底簿。”[90]

中书舍人一职,具有一些基本特征:

首先,中书舍人是文书人员。从三类中书舍人的执掌可以看出,虽然他们分属机构不同,所掌具体事情不同,服务对象不同、权力大小也有异,但都是“天子近臣,从事翰墨”[91],均为“筦文书者”[92]。中书舍人是主要任职和服务于两房和两殿的文书人员,其日常工作是文书的抄写、处理、流转,以及归档和管理。这些工作都属文书工作范畴,是机关工作联系的纽带,也是中央决策机关内部运转机制的一部分,所以说,中书舍人属于文书工作人员。而且,中书舍人的文书工作主要是围绕皇帝文书的处理而进行的,尤其以中书舍人和两房舍人的工作最为典型。其主要职掌就是书办各类诰敕、诏制、册宝、铁券及相关底簿或登记,两房舍人还参与翻译外国公文,负责档案分类归档等工作,这些工作都是中央大政的重要体现,是形成决策的不可或缺的链条,其责任事关重大。

第二,中书舍人官职虽低,但身近决策层。中书舍人是天子近侍,辅臣助手,虽然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只是受阁臣的差遣,以做一般的文书事务为主,“所司不过笔札”[93]。但中书舍人处于权利的中心,“一切条旨答揭,俱得预闻”。有些中书科舍人和内阁两房舍人还有机会参与一些重要的政务活动,如中书科舍人在国家选拔人才的科举考中,“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受卷官”[94]。在内阁的日常工作中,中书舍人作为办事人员,记录和誊写内阁大学士的票拟和视草,“机密重务悉预闻”[95]

第三,由于机构的差异,导致中书舍人地位的分化。中书舍人分属中书科、两殿、两房三个机构,这三个机构在政权关系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中书舍人地位的分化。三个机构的中书舍人相比较,中书科舍人以“所典司天子辞命”[96]的皇帝近侍之臣的身份,地位最高。其职掌记录诏谕,书写诰敕的重要文书工作,同时还要在朝会、朝贺中充任侍班,在科举考试中充任考官,所以中书科舍人在中央行政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中书科舍人的选任,具有很高的要求。一般来说,中书科舍人“于进士、举人、监生内选除。间有大臣子孙荫授,或令试职、习字出身者不在此例”[97],所以,中书科舍人大多由科举“正途”出身,经过吏部选用,方可出任,进士出身者立即除授,举人要求试职。成化以前,武英殿舍人稍为猥杂,文华殿舍人与两房舍人不甚轩轾。随着内阁地位的提高,作为“阁臣掾属”的两房舍人的地位也就高于两殿舍人。作为内阁中的文书人员,两房舍人“专随辅臣出入”,“向例,内阁辅臣,辰入申出,办事阁中拟票旨,所得预闻者,独写票中书而已”[98],其工作性质之重要,可想而知。“间寄以耳目,其选本不轻。且得拜翰林典籍侍书,及司经局正字等官”,出路非常好。而且,其日常文书工作中,除了文书的撰制、抄写和分类管理外,还承担“修实录,修书史”等更重要的工作,“充誊写、催纂、收藏之役。以至东宫出阁,亦供事讲筵”,这些重要的工作是两殿舍人没有资格参与的。所以,“间有甲举名士亦居之”,出任两房中书舍人,“至于乙科,非高才大力不得入”。所以两房中书舍人与两殿舍人相比,“几有云泥泾渭之别”[99]。相比较中书科舍人和两房舍人,两殿舍人的职掌只是单纯的文书抄写,其工作任务简单,重要性也逊于中书科舍人和两房舍人,所以,两殿舍人的选任资格上就低一等,多为杂流出身者。文华殿舍人“例以善书监生儒士选补,食粮三年,司礼监题送吏部授职。弘治十年,议照纂修例,监生授试中书舍人,儒士授序班,仍旧办事”;武英殿舍人“旧例于御用监食粮办事,十年给冠带,又五年授序班,仍旧办事。嘉靖元年议准,由礼部儒士选补者,三年给冠带,又三年授序班,由白衣办事者,六年给冠带,又三年授序班”[100]。(www.daowen.com)

作为文书人员的中书舍人,由于其所处机构重要性的差异,导致文书人员地位的差异。这是封建国家政权中权力关系所决定的,也说明文书人员在政治关系中的被动性和从属性。

②文书能力对中书舍人选任的影响。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中书舍人,主要职责就是各类文书的抄写和管理,所以,都要具备基本的文书工作能力和素质:

首先,中书舍人要有很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明太祖在创立中书舍人制度时,对此就有明确规定。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命翰林编修朱孟辨、工部照磨卢熊、吏部奏差史靖为中书舍人,原因就是“三个俱以博学能书称,故有是命”[101]。据《翰林记》记载:“国初令能书之士专隶中书科,授以中书舍人。永乐二年,始诏吏部简士之能书者储翰林给廪禄,使进其能用诸内阁办文书。”[102]永乐、宣德时期,中书舍人“皆以进士举人为之”,选择科举考试中的优胜者充任,以此保证其较强的文书书写能力。此后,中书舍人的选任,不仅仅局限于进士举人,一些勋旧子弟“有由技术乞恩者”[103],“能书者俱可为之”[104],也是以能否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和书写能力,作为选任的条件。如永乐朝,闽县人赵荣,其舅“官翰林”,赵荣“从入都,以能书授中书舍人”[105]。永乐朝王孟端,年青时“北游江淮,浮黄河、踰太行、出雁门。往来晋代之间,周览形势,辄感慨书古徘徊不能去,一时闻人慕其名,争延致之,永乐中,有以能书荐者入翰林,擢为中书舍人”,王孟端在任职中书舍人期间,立志“书必如古人庶可名垂传后”,竟日刻苦练字,习古文、诗赋,终于写得一手好字、作得好文章,作为一位合格的中书舍人,终老任上[106]。大学士邱浚很精辟地分析了这种文书能力对中书舍人选任的重要意义,称元代将皇帝文书的书写工作“属笔于吏胥,殊无慎重之意”,“我朝之中书舍人,则专以书写为职耳”,“盖以王言所系之重。祖宗以此设官,盖有深意,必得夫素通儒术,深明六书之义,心正笔端,如柳公权所云者居之,庶不污王言耳。苟粗识偏旁,而学术无素者,尚不足以当此。况又粗率侧媚,而流品非清者哉?”[107]

其次,中书舍人要具有专门的文书处理技能。文书处理是一项专门的工作,要求具备专门的文书处理知识和技能。中书舍人的工作看似简单的抄抄写写,整理分类,但实际上既事关重大,又繁琐复杂。就皇帝文书的处理来说,中书舍人必须熟悉皇帝文书的种类、流转程序以及整理保管的方法。以皇帝名义发出的文书种类繁多,这些文书各有固定的涵义,固定的格式和特定的使用范围,绝对不能混用。稍有疏忽错漏,立致杀身之祸。另外,各种不同的皇帝文书,其下发的方式和流转途径是不一样的,有些文书的下发还需要专门的礼仪和程序,决不能混淆或发生错误。同时,中书舍人还要熟悉皇帝文书的整理保管。皇帝文书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后,其中绝大部分最后都要整理、立卷、归档保存。不同文书整理分类的方法各不相同,集中保存的地点和方式也不一样。各种专门文书的复核、归档,都有专门的规定和要求。要想有效地完成这些工作,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在处理上行文书时,有些公文在上报、转呈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作弊情况,如谎报军情灾情,置换月日,涂改挖补,滞纳滞转等。这些作弊的方式和手法都是很隐蔽的,一般不易发现。而常年经手文书的中书舍人对此则是很有经验的,能较轻易地发现问题,揭露作弊。另外,像翻译外国文书的工作,更需要专门的技能。所以说,中书舍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经过严格规范的训练,并且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磨练,才能胜任。

第三,中书舍人要熟悉国家政事和典章制度,要能够准确理解上级的意图。中书舍人专门负责“纪录纶命,书写诰敕,在朝廷为近侍之臣”[108],必须熟悉并熟练运用有关的政策、法律和典章制度,不能有些许纰漏。另外,中书舍人“为阁臣掾署”[109],是内阁的办事机构,需要秉承阁臣的意图。每一位阁臣风格都不尽相同,他们思路不一,喜好不一,口吻不一,中书舍人在记录或誊录文书时,要把握好上级的意图,真实完满地表达出来,这也需要长期的揣摩和训练。当然,中书舍人也具有熟悉政策、法律的条件。明代的中书舍人与内阁辅臣们是同在文渊阁办公的。“阁臣居中,中书居东西两房,各办其事”,中书舍人可以随意进入文渊阁翻阅史书和内阁大库档案。这为中书舍人熟习政事和典章制度,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