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代皇帝亲笔文书及其作用

明代皇帝亲笔文书及其作用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史·礼志》称:“凡颁命四方,有……手诏”[2],是由皇帝亲自撰写的颁布下行的公告性文书。“手札”、“手谕”、“手敕”、“御批”、“御笔帖子”等是由皇帝亲自撰写的指示性、指导性文书,其作用基本相同,都是在传达旨意、与大臣进行交流时撰写的。如永乐朝,北征将领朱能在大战胜利后,“成祖以手札劳之”[4],皇帝以手札这种亲笔文书的形式表达与大臣或将领的亲密关系,表达对他们的褒奖。

明代皇帝亲笔文书及其作用

皇帝文书的撰写,指的是皇帝文书的起草或拟稿工作,它是封建国家机构制发皇帝文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利用文书来行使君权的一个最主要环节,在皇帝文书的全部处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撰写皇帝文书,对于保证皇帝文书的质量和发挥皇帝文书的效用,都有很大关系。因此,皇帝文书的撰写,与皇帝文书处理的其他环节相比,具有更大的责任,也有更高的权威性。

皇帝有专门的秘书班子,文书的起草撰写一般都是由专门的人员来完成的,如翰林院、内阁等。但明代有些时候,皇帝也亲自书写文书,这些文书一般都统称为“皇帝亲笔”[1]。又根据其使用的文书种类,分别称为“手诏”、“手谕”、“手敕”、“手札”、“御批”、“御笔帖子”等。

“手诏”在汉代称为“诏记”,明朝是诏书的一种类型。《明史·礼志》称:“凡颁命四方,有……手诏”[2],是由皇帝亲自撰写的颁布下行的公告性文书。如朱元璋在诛灭了李善长后,“帝手诏条列其罪,傅着狱辞,为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3]

“手札”、“手谕”、“手敕”、“御批”、“御笔帖子”等是由皇帝亲自撰写的指示性、指导性文书,其作用基本相同,都是在传达旨意、与大臣进行交流时撰写的。这些文书都是行使皇权的常用方式,也是最能表达皇帝真实意图的文书。(www.daowen.com)

手札常用于皇帝与臣僚进行交流。如永乐朝,北征将领朱能在大战胜利后,“成祖以手札劳之”[4],皇帝以手札这种亲笔文书的形式表达与大臣或将领的亲密关系,表达对他们的褒奖。这种奖励方式,会激发起臣僚对皇帝的忠勇之心和亲近感情,比一般的物质奖励,有更大的激励作用。手札也是皇帝表达个人真实、隐秘感情的一种非常方便的方式。如嘉靖朝,在罢免了权相严嵩之后,嘉靖帝仍“念其赞修元功,意忽忽不乐”。虽然在理智上也认为严嵩应当严惩,但在个人感情上,仍对其不能舍弃。所以他对弹劾严嵩的御史邹应龙心中厌恶,“手札谕(徐)阶:‘嵩已退,其子已伏辜,敢再言者,当并应龙斩之。’”[5]皇帝有事向大臣询问、试探时,也常用手札。如万历朝,在立太子的问题上,神宗为了达到一己私利,就使用御笔手札试探大臣。先是,宫女生下长子,不获宠幸。后来爱妃郑氏产下次子,晋为贵妃。神宗欲立郑贵妃所生的幼子为储,遭到以内阁首辅申时行为首的朝臣的一致反对。神宗对大学士王锡爵深为信任,希望获得他的支持,于是“以手札咨之(王)锡爵”,试图将其拉到自己这一边来,能为自己出谋划策。王锡爵也不负神宗所望,提出了一个三王并封的主意,意图曲线立幼。[6]

御笔帖子的使用与手札基本类似,也是表达皇帝意图时所使用的文书。万历八年(1580年),内侍孙海、客用引导朱翊钧游玩,遭到太后的痛斥,张居正也上疏切谏。压力之下,神宗只好亲书御笔帖子,做自我批评。朱翊钧亲笔的这件帖子,在后来张居正的题本中可以看到:“题。伏蒙圣谕:‘朕昨者御笔帖子,先生等看来未曾?孙海、客用朕心越思越恼,这厮坏法,今又降做小火者,发去南京孝陵种菜。先生等既为辅臣,辅弼朕躬,宗庙社稷所系匪轻焉,忍坐视不言。先生等既知此事,就该谏朕,教朕为尧舜之君,先生等也为尧舜之臣。今朕奉圣母慈谕教诲,朕悔过,迸去奸邪。先生等各要尽心辅朕,钦此。’该文书房丘得用恭捧到阁,臣等恭诵纶音,不胜钦仰惶愧。”[7]神宗的御笔帖子,当为这一题本中引用的圣谕之前一天书写。从圣谕的内容分析,御笔帖子的内容,应为神宗所做出的一份书面检讨。检讨之后,心中不平衡,所以在第二天又给张居正发下此圣谕,将自己的过错推给内侍,并对张居正也表达了不满之情。

“手谕”、“手敕”、“御批”等的使用,也多系做出指示、批复或奖励、激励时使用。崇祯十五年(1642年),“上日讲,讲官讲论语。……次日手谕:‘昨先生等论仁诸说,深当朕心,着即撰写进呈,以便观览。’”[8]明神宗三十一年(1603年),“获妖书,言帝欲易太子,诏五城大索。十二月丙戌召见皇太子于启祥宫,赐手敕慰谕”[9]。手敕的撰写,有时是应大臣的要求而为的,如成化年,杨廷和“疏乞照郭子仪文彦博故事,乞降手敕,差官行取来京,命为辅弼之首,用以讲明道德,处断大事。上许之”[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