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代皇帝文书管理成果

明代皇帝文书管理成果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诰敕文书从申请、撰写到颁发,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日常管理也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以保证诰敕文书作为封建国家公器的崇高和威严。针对不同对象,诰敕文书的申请、审查和颁发周期也不同。官员申请诰敕的程序复杂,颁发周期也更长。诰敕文书有严格的形成过程。登记事项主要是给诰敕的年月、职事等。

明代皇帝文书管理成果

诰敕文书从申请、撰写到颁发,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日常管理也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以保证诰敕文书作为封建国家公器的崇高和威严。

①诰敕文书的申请和资格审查。

诰敕文书是颁给授予爵位的功臣和考绩合格的官员的,是以皇帝的名义对功臣和官员功绩的一种认可,是一种殊荣,所以对颁发对象有严格筛选,审查程序也非常严谨,“若先有罪谴则停给”。针对不同对象,诰敕文书的申请、审查和颁发周期也不同。

封爵者的申请和资格审查相对简单。“凡公侯伯子男见职授封者,必须随即奏请封号爵禄等级,奏给授诰命”[61],封爵后即提出申请,在吏部登记后,交由翰林院撰写诰券文本,再由中书舍人抄写后用宝,就可颁发到本人。

官员申请诰敕的程序复杂,颁发周期也更长。京官和外官的程序也有所不同,“凡两京应请诰敕官员,三年考满”后,先由本衙门做内部审查,审查合格后,再由所在衙门将该官员的“考称、出身、历任”等情况以“咨文”形式将该官有关材料报送吏部考功司,即“勘实移咨本部(吏部),行考功司”。吏部考功司核实后,再将各衙门报来的申请“两月一次具奏”。外官的申请和审批程序则更加复杂和严格。“凡在外司府州县等官,九年考满取给诰敕”。也是由所在衙门将该官员的履历付考功司,查考称职与否。然后吏部要将考查结果“仍行各该衙门掌印官勘实”,由官员的直接上级进行复查,再具奏定夺。官绩突出,由“巡抚巡按奏保旌异官员”,吏部还要查实,认定“果勘旌异者”,还要“行都察院,转行巡按御史,覆勘卓异政绩,具奏定夺”[62]

②诰敕文书的形成过程。

诰敕文书有严格的形成过程。首先要“依例具本奏闻,吏科给事中置立文簿附写各该封赠爵职”;然后移文翰林院,由翰林院负责撰拟草稿;草稿再由“中书舍人领出书写”[63];最后“尚宝司用宝完备,具奏颁降”[64]

③诰敕文书的登记制度。

诰敕文书的登记有三种:

第一种是申请和资格审查登记。各衙门将各该授诰敕官员的考称、出身、历任等情况报吏部考功司,吏部考功司将各衙门报来的名册汇总集中,“置立文簿附写各该封赠爵职”[65],然后两个月集中具奏一次。

第二种是所颁出的诰敕勘合底簿登记。吏部考功司负责将所颁出的给官员的诰敕进行统一登记;吏部验封清吏司负责将颁给功臣或勋戚的诰命进行统一登记。登记事项主要是给诰敕的年月、职事等。同时将所颁诰敕“各编字号”[66],作为管理的一种凭证。勘合底簿的登记编号方法,洪武朝是以二十八宿等字作为字号分类,永乐以后改用急就章[67]分类编号方法。

第三种是诰敕文书用宝登记。明代的诰敕用宝,凡诰书,用“制诰之宝”;凡敕书,用“敕命之宝”。诰敕文书用宝后进行统一登记,编立为“用宝识之文簿”[68],也称“宝簿”。宝簿的登记方法是,“一品二品各一扇,三品至五品共一扇,六品至九品共一扇,其在外官品级虽与京官相同,俱列于后”[69]

④诰敕文书的存根和稽核制度。

凡颁出的诰敕,皆有存根。颁给公侯伯的铁券分为两面,右面作为诰书颁出,左面作为存根由内阁中书舍人保存。颁给文武官员的诰敕,也分为两面,右面颁出,左面作为存根保存。凡所颁出的诰敕,皆造勘合底簿,由印绶监收掌。如世袭,则需要“征其诰券,稽其功过,核其宗支,以第其世流降除之等”,进行严格的稽核程序。如系土官袭封,还要审查其“应袭与否”,然后“移文选司注拟”[70]

每年年终,由中书舍人负责,将颁出的铁券的左面集中收集起来,同时将诰敕文书底簿和宝簿集中收集起来,“每年终于御前奏过,送古今通集库收贮”[71],实行集中管理[72]

【注释】

[1]《文心雕龙》卷四《诏策第十九》

[2]《明史》卷五十一《礼制》

[3]《明会典》卷六十四《礼部二十三》

[4]《明集礼》卷二十《嘉礼四》

[5]《明太祖实录》卷八十七

[6]《明集礼》卷二十一《嘉礼五》

[7]《明会典》卷六十八《礼部二十七》

[8]《后汉书》卷五十《祭遵传》

[9]《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杨元琰传》

[10]《宋史》卷四百八十四《李重进传》

[11]《明太祖实录》卷五十八

[12]《明史》卷六十八《舆服志》

[13]《明史》卷六十八《舆服志》

[14]《明史》卷一百四十六《陈贤传》

[15]《弇山堂别集》卷三十八《永乐以后功臣公侯伯年表》

[16]《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

[17]《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四

[18]《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六

[19]《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四

[20]《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六

[21]《明史》卷一百七十五《董兴传》

[22]《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三《刘瑾用事》

[23]《明史》卷七十六《职官志》

[24]《明史》卷七十二《职官志》

[25]《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

[26]《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一《工部》

[27]《万历野获编》卷五《左右券内外黄》

[28]《明通鉴》卷二

[29]张寿年,《馆藏珍品——明代金书铁券》,《中国档案》1998年第7期。(www.daowen.com)

[30]《明名臣琬琰录》卷十一《忠诚伯茹公言行录》

[31]《明史》卷一百二十六《汤和传》

[32]《明史》卷一百三十二《蓝玉传》

[33]《明史》卷六十八《舆服志》

[34]《万历野获编》卷五《左右券内外黄》

[35]《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一《工部》

[36]《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一《工部》

[37]《明会典》卷八《吏部》

[38]《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一《工部》

[39]《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七

[40]《明史》卷七十二《职官志》

[41]《明会典》卷八《吏部七》

[42]《明史》卷七十二《职官志》

[43]《明太祖文集》卷三《西安卫都指挥使叶升林济峰诰》

[44]《明史》七十二《职官志》

[45]《明会典》卷八《吏部七》

[46]《明史》卷一百七十六《李贤传》

[47]《明会典》卷七《吏部六》

[48]《典故纪闻》卷十

[49]《明会典》卷八《吏部》

[50]《明史》卷一百六十四《刘炜传》

[51]《万历野获编》卷八《金书诰命》

[52]《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七《中书舍人》

[53]《万历野获编》卷八《金书诰命》

[54]《明会典》卷八《吏部》

[55]《明史》卷七十二《职官志》;《续文献通考》卷五十三《职官考》

[56]贾香锋、赵炳焕:《明神宗赐给高拱的诰命》,中原文物1998年第4期。

[57]《明太祖文集》卷四《诰命》

[58]《明太祖文集》卷九《敕命》

[59]《明会典》卷七十三《礼部》

[60]《明会典》卷七十三《礼部》

[61]《明史》卷七十二《职官志》

[62]《明会典》卷八《吏部》

[63]《翰林记》卷十一《知制诰》

[64]《明会典》卷八《吏部》

[65]《明会典》卷八《吏部》

[66]《明会典》卷八《吏部》

[67]急就章: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为蒙童识字课本,也称急就篇。今本三十四章,二千一百四十四字,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七言韵语。其首曰:“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请道其章。”三言者如“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七言者如“锦绣缦离云爵,乘风县钟华洞乐,豹首落莫兔双鹤,春草鸡翘凫翁濯”。

[68]《明会典》卷八《吏部》

[69]《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七《中书舍人》

[70]《明史》卷七十二《职官志》

[71]《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七《中书舍人》

[72]古今通集库是建于皇宫内的档案库房,属文渊阁库区,亦称东阁。清代改存銮舆。1958年在该库院积土中发掘出明朝“古今通集库”石碑。古今通集库主要保存诰封和铁券的底簿,以及吏部选除官员的文簿。每年六月初六,都要将库中保存的档案和图籍等进行晾晒,以免霉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