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业院校智慧校园概念与原理

职业院校智慧校园概念与原理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晰、准确地理解以下几个学校管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对掌握教务管理的基本原理有很大帮助。

清晰、准确地理解以下几个学校管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对掌握教务管理的基本原理有很大帮助。

3.4.1.1 学制

学制有完全学年制、完全学分制和学分学年制三种,各自特点如表3-21所示。

表3-21 学制及特点

总的来说,学分学年制是毕业条件按照学分来判断,教学安排以学年制为主,既给予学生自由度也方便学校管理,被国内外大多数高校和职业院校普遍采用,是目前世界各国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本节内容属教务管理的基本原理,是教务管理干部必须掌握的基础业务知识。理解掌握以后,可以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选课和降低教学资源开销两方面都给予充分照顾。

3.4.1.2 课程与学分

学分表示一门课程学时的多少。世界各国对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分有一个通行的规定:一门课程开满一学期,每周1学时为1学分;修读一门课程以后,学生考核通过则取得该课程的学分,未通过则不能取得该课程的学分,故学分是一种零/和表达。职业院校课程学分要求及排课原则如表3-22所示。学生修读课程的学分总数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应通过成绩(一门课程)、平均成绩(多门课程),或学分绩点(一门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多门课程)来反映。

表3-22 课程学分要求及排课原则

根据儿童和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小学低年级应该每门课程每次排一节课,而职业院校、高校应采用两节连排,可有效提高学校和教师的时间效率,减少教师的准备时间,教师备课一次可供两学时授课。

职业院校以两节课为管理单元,称为一个课次,每个课次要求教师准备一个教案,不建议采用单节排课,单节排课会降低教师的时间效率。为了保证师生都不至于疲劳倦怠,理论课程应尽量不安排一门课程连续4节,甚至6节或8节课连排,但动手实训类课程可以4、6、8节连排,甚至整周。如果少数课程由于教师资源比较紧张,如聘请企业工程师、技师来校任课,这种4、6、8节连排情况或许难以避免。

3.4.1.3 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指标

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平均成绩、平均学分绩点。其中:

① 平均成绩 = Σ已修课程的分数/课程门数;

② 一门课程的绩点 = 分数/10-5,分数采用百分制;

③ 一门课程的学分绩点 = 绩点×学分;

④ 平均学分绩点 = Σ(绩点×学分)/总学分。

在表3-23的例子中,如果按照平均成绩来评价,张思和李成同学的学习质量相同,但按照平均学分绩点来评价,李成的学习质量明显优于张思的学习质量。

表3-23 平均成绩与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示例

平均学分绩点考虑了学分权重因素,比平均成绩更合理,因此被各国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普遍采用。职业院校应放弃粗放的“平均成绩”,采用科学通用的“平均学分绩点GPA”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基本指标。

3.4.1.4 考试课与考查课(www.daowen.com)

考试课由教务部门统一安排考试,建议只在期末实施,简化管理。

考查课由任课教师决定课程考核方式,可随堂安排考试或依据学习过程综合表现来评定成绩。

3.4.1.5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现代教育理念主张重视形成性评价,又称为过程性评价。区别于课程结束以后的一次性考试,形成性评价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来评价学习质量,如作业、课堂考勤、辅导答疑、课堂表现情况、小组协作学习情况等。“一考定成绩”虽嫌简单粗暴,但形成性评价、统计计算却又琐碎麻烦。

信息化条件下形成性评价可通过智慧校园平台记录学生每次作业、考勤、辅导答疑、实验、课堂表现及发言情况、平台访问情况等成绩,并由任课教师设置每个日常活动的评价权重,再设定形成性评价各项目占课程总成绩的权重,可以由平台自动统计、核算,从而极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目的是了解掌握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对教学过程做出最后评定,是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总结性评定。通常在期末以考试的形式进行。

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结果,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和总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设定后(如表3-24所示),智慧校园平台也能够自动核算总成绩。

表3-24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成绩评价标准示例

课程性质不同,成绩构成占比也不同,教务管理部门应根据学校的课程类型做出成绩占比规定,由教务管理人员或教师设置每门课程的成绩构成占比。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类的课程更应该强调形成性评价,因此平时成绩占比可以加大,甚至可全部由平时成绩构成;偏理论的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比可适当加大。

3.4.1.6 行政班与教学班

(1)行政班:同一专业、同一年级学生的集合。

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学生才能划到一个行政班,一方面为了方便学生管理、指定班主任,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学安排。一个行政班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标准教室的容量(一般不超过50人),同一专业、同一年级的学生超过50人应划分为多个行政班。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为每个行政班创建一个虚拟的社区(班级群),供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交流讨论、文件共享。该班级群在该年级该专业学生入学时创建,毕业解散。

(2)教学班:坐在一个教室上课的同一课程必修+选修学生的集合。

智慧校园平台课程教学系统自动为每个教学班创建一个虚拟社区(教学班群),开展辅导答疑、作业管理、交流讨论、文件共享等活动。教学班在学期开始创建,学期期末课程结束解散。

教学班的最大人数要考虑学校教室的条件,若没有跨专业的选修和合班的情况,排课时一般安排在普通标准教室,人数一般在50人以内,如果有跨专业的选修或同专业的多个班合班课,则应安排在更大的合班教室。

3.4.1.7 前后置课程、课程置换与课程免修

前后置课程是指学习顺序存在先后逻辑关系的两门课程,排课时不得违反这种逻辑顺序。

课程置换是指学生用已经考试通过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课程,置换免修课程的学分,在转专业情形下比较常见。

课程免修是指学生用已经取得的能力资格证明,置换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课程学分而获准免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