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景观植物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景观植物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性原则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景观植物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5.2.2.1 植物的类型与特点

植物的分类体系很多,一般按生长习性和观赏特性来分有以下几种:

(1)乔木。树体高5 米以上,有明显主干(3 米以上)。有常绿针叶乔木、落叶针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和落叶枯叶乔木四种类型。在景观设计中,乔木因冠大阴浓、形态优美而深受人们的欢迎。

(2)灌木。是指树体低矮,通常在5 米以下,没有明显主干,多数呈丛生状或分支点较低的植物。有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和观枝干类四种类型。

(3)花卉。这里所指的花卉是狭义的概念,即仅指草本的观花植物,或称草本花卉。它的特征是没有主茎,或虽有主茎但不具有木质或仅基部木质化。按生育期长短的不同,可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三种类型。

(4)草坪与地被植物。草坪是指有一定设计、有一定建造结构和使用目的的人工建植的草本植物所形成的坪状草地。一般按生态学特征分为暖季型草坪和冷季型草坪两类。暖季型草坪特点是耐热不耐寒,适合南方种植,如地毯草、中华结缕草、天堂草、马尼拉(半细叶结缕草)、野牛草、狗牙根等。冷季型草坪草特点是耐寒不耐热,适合北方种植。常见的有高羊茅、草地早熟禾、黑麦草、剪股颖等。地被植物是指自然生长高度较低,枝叶密集,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能很快覆盖地面的植物群体。常见的地被植物有麦冬、石菖蒲、葱兰、八角金盘、沿阶草、马蹄金、三叶草等。

(5)藤本植物。藤本植物,又名攀缘植物,是指茎部细长,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在其他物体(如树、墙等)或匍匐于地面上生长的一类植物,最典型的如葡萄英国英语一般用climbers(爬行的)指称藤类。

藤本植物一直是造园中常用的植物材料,如今可用于园林绿化的面积愈来愈小,充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是拓展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量,提高整体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常见的有凌霄、紫藤、地锦、常春藤、牵牛花等。这类植物有占地少、容易繁殖、立体绿化等优点。

(6)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指那些能够长期在水中、水边潮湿环境中正常生长的植物。它对水体有净化作用,并使水面变得生动活泼,增强水景的美感。常见的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菖蒲、王莲、凤眼等。

5.2.2.2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

(2)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①以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②因地制宜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例如:在有严重SO2 污染的工业区,应种植酢浆草、金鱼草、白皮松、毛白杨等抗污树种;在土壤盐碱化严重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应选用合欢、黄栌等耐盐碱植物;在建筑的阴面或林荫下,则应种植玉簪、棣棠、珍珠梅等耐阴植物。

③师法自然

植物景观设计中栽培群落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并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组成、结构中借鉴,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从科学性上获得成功。自然群落内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复杂和矛盾的,主要包括寄生关系、共生关系、附生关系、生理关系、生物化学关系和机械关系。在实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考虑这些种间关系,有利于提高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例如,温带地区的苔藓、地衣常附生在树干上,不但形成了各种美丽的植物景观,而且改善了环境的生态效应;而白桦与松、松与云杉之间具有对抗性,核桃叶分泌的核桃醌对苹果有毒害作用。

艺术性原则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是极为细腻复杂的,需要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创造瑰丽的景观,表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⑤形式美法则(www.daowen.com)

植物景观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景观设计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4 大原则。植物的形式美是植物及其“景”的形式,一定条件下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愉悦感反应。它是由环境、物理特性、生理感应三要素构成。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植物间色彩明暗的对比、不同色相的搭配及植物间高低大小的组合,进行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形成富于统一变化的景观构图,以吸引游人,供人们欣赏。

⑥时空观

园林艺术讲究动态序列景观和静态空间景观的组织。植物的生长变化造就了植物景观的时序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的季相构图,形成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景观效果;同时,规划设计中,还要合理配置速生和慢生树种,兼顾规划区域在若干年后的景观效果。此外,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的多少及配置方式,运用植物组合美化、组织空间,与建筑小品、水体、山石等相呼应,协调景观环境,起到屏俗收佳的作用。

⑦意境美

园林中的植物花开草长、流红滴翠,漫步其间,使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芬芳的花草气息和悠然的天籁,而且可以领略到清新隽永的诗情画意,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贯穿于园林艺术表现之中,即借植物特有的形、色、香、声、韵之美,表现人的思想、品格、意志,创造出寄情于景和触景生情的意境,赋予植物人格化。这一从形态美到意境美的升华,不但含意深邃,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3)景观生态性原则

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外,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它具有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及防灾等生态效应,如何使这些生态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在设计中,应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区域景观规划,对设计地区的景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例如,北京耗巨资沿四环和五环修建的城市绿化隔离带,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摊大饼”式的向外蔓延带来的环境压力,但在规划中由于缺乏对北京区域环境、自然系统和城市空间扩展格局的分析,采用均匀环绕北京城市周围的布局方式,不但不能真正防止北京城市无序扩张,而且可能拉动和强化这种扩张模式。

(4)历史文化延续性原则

植物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理清历史文脉的主流,重视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和利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植物景观中,使植物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如杭州白堤的“一株桃花,一株柳”、荷兰的郁金香文化、日本樱花文化,这样的植物景观已成为一种符号和标志,其功能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可以记载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一个城市的文化。而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绿化出现“千城一面”的局面,城市的地域特征在绿色景观中荡然无存,人们也因体验不到城市应有的独特风貌和魅力而兴味索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并行发展的今天,历史文化连续性原则更应该成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

(5)经济性原则

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都是有限的,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服务。例如,多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以减少资金投入和管理费用

5.2.2.3 各类景观植物设计方法

乔木的配置方式有:一、带植。林带组合原则与树群一样,以带状形式栽种数量很多的各种乔木、灌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如用作园林景观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二、群植。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为主,具有“成林”。三、孤植。单株树孤立种植,孤植树在园林中一是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作观赏用。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常用于大片草坪上、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与山石相互成景之处。四、丛植。一个树丛由四株左右同种或异种树木至八株左右树木不等距离地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既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务求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表现树种的个体美。

灌木在景观中的应用。灌木在植物群落中属于中间层次,起着乔木与地被、建筑物与地面之间的连贯和过渡作用。其平均高度与人平视高度接近,极易形成视觉焦点,在景观植物营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灌木种类繁多,有观花的、观果的、观叶的,更有花果或果叶兼美者。因此,灌木可以增添季节特色,让人们享受自然美和韵律美。灌木可与其他植物结合配置,如灌木与乔木树种配置能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创造优美的林缘线,同时还能提高植物群体的生态效益;灌木与草坪地被植物一起配置,可以克服色彩上的单调感,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灌木可与其他景观要素相配合和联系,增强环境的协调感。灌木通过点缀、烘托,可以使主景的特色更加突出,假山、建筑、雕塑、凉亭都可以通过灌木的配置而显得更加生动。同时,景物与景物之间或景物与地面之间,由于形状、色彩、地位和功能上的差异,彼此孤立缺乏联系,而灌木可以使它们之间产生联系,获得协调。

图5—2 植物搭配

花卉在景观中的应用。根据花卉应用的布置方式,分为以下几种:(1)花坛;(2)花径;(3)花丛和花群;(4)花台;(5)花钵。由于比较常见和容易理解,这里不再详述。

图5—3 花境景观

草坪与地被植物在景观中的配置及应用。它们既可作景观的主景,也可作为景观的基调来使用。还可以与乔木、灌木、山石、水体、建筑等结合布置。如大型广场、街心绿地和街道两旁,四周灰色硬质的建筑和铺装路面缺乏生机和活力,种植优质草坪,可形成平坦的绿色景观,对广场、街道的美化装饰具有极大的作用。

草坪或地被植物作基调的配置时,如同绘画一样,草坪是画的底色,而色彩艳丽、轮廓丰富、变化多样的树木、花卉、建筑、小品等则是主角和主调,由于有了底色的对比和衬托,主调景观具有了统一的美感,景观效果显著增强。

藤本植物应用。藤本植物在景观中常见的有两种形式:棚架式绿化和墙面绿化。前者是利用花架使植物缠绕其上,起到遮阴、美化的作用;后者是通过在墙面上的攀爬,绿化了单调的墙面,具有对建筑降温的生态功能,同时也美化了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