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绿地组成和结构对释氧效果的影响

城市绿地组成和结构对释氧效果的影响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Nowak 等还发现城市绿地的组成和结构也是影响其固碳释氧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城区绿地的组成和结构受人为因素的决定性很大,因此,可以认为,城区绿地对CO2 的吸收效应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李辉等比较分析了乔灌草型、灌草型和草坪型3 种不同绿地结构类型对环境的CO2 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乔灌草型绿地的固碳释氧能力要优于灌草型和草坪型。第二类是对比分析不同树种固碳释氧效应差异的研究。

城市绿地组成和结构对释氧效果的影响

研究表明,城市绿地可以通过3 种方式进行固碳释氧。第一种方式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机能来吸收和固定CO2。McPherson 对美国萨克拉门托市的城市绿地研究,发现绿地通过光合作用每年平均可固定1.2thm—2a—1 左右的CO2。Zhao 等选择中国杭州市区绿地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绿地年平均吸收CO2 为1.66thm—2a—1,可见城市绿地对CO2 的年平均吸收量,会因地因时产生稍微的变化。城市绿地第二种固碳释氧方式是可以通过树荫和蒸发作用,减少化石燃料的CO2 排放。第三种方式就是植被和土壤对CO2 的直接吸收作用。Nowak 和Crane 以及Pataki 等对美国10 个城市的绿地进行了研究,发现城市绿地可以通过增加绿荫改变温度和热量,进而促进土壤吸收CO2,每年平均吸收约2.9tCO2hm—2a—1。Nowak 等还发现城市绿地的组成和结构也是影响其固碳释氧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城区绿地的组成和结构受人为因素的决定性很大,因此,可以认为,城区绿地对CO2 的吸收效应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Escobedo 等对比了不同城市环境城市化类型下城市绿地的固碳释氧效应,发现城市环境和城市化类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绿地的固碳释氧效应。

我国学者关于城市绿地固碳释氧的研究比较细致,总结起来大概可以分为3 类。第一类是对比分析不同绿地类型其固碳释氧效应的差异。李新宇等分别对森林、草地、农田等3 种不同绿地类型的固碳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约有50%的陆地碳贮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草地碳贮量约占25%,农田固碳释氧量仅次于两者。李辉等比较分析了乔灌草型、灌草型和草坪型3 种不同绿地结构类型对环境的CO2 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乔灌草型绿地的固碳释氧能力要优于灌草型和草坪型。李敏研究发现,乔木林吸收CO2 的能力最强,其他绿地类型固碳释氧能力顺序依次为:乔灌林、灌木林、乔草林。赵明等对比研究了落叶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常绿灌木4 种林地的固碳释氧能力。结果表明,四种林地固碳释氧能力总体趋势为落叶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常绿灌木依次递减。第二类是对比分析不同树种固碳释氧效应差异的研究。杨士弘选取广州市城区8 个常见绿化树种测定其固碳释氧能力,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木棉、白兰、石栗、大叶榕、细叶榕、阴香、红花羊蹄甲、红花夹竹桃。可见,树干越高大,叶片层次越多,固碳释氧能力就越强。孙世群等对杉木林、马尾松林、杨树林3 种乔木林进行研究,得出3 种乔木林的固碳释氧能力依次降低,且乔木林中,针叶林的固碳释氧能力较好,阔叶林次之,针阔混交林最差。刘海荣等对5 种灌木林的单位叶面积平均固碳释氧能力进行了定量比较,排序为京山梅花、鸡树条荚蒾、风箱果、三裂绣线菊、东北山梅花等依次减小。第三类是进行城市绿地固碳释氧的生态效益研究。陈莉基于深圳市1990、1995、2000、2005年4a 的遥感影像,使用CITYGREEN 模型对其城市绿地的固碳释氧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4a 的绿地固碳释氧价值依次为446916 万元、454994 万元、447135 万元、407771 万元,可见城市绿地的固碳释氧价值非常高。部分学者也对不同季节以及不同年龄段绿地固碳释氧效应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发现:夏季>秋季>春季;幼龄林>中龄林>近成熟林>成熟林>过成熟林。韩焕金、王丽勉、赵萱等学者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