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系统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系统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三者结合,并同时并进,即建立起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绿地系统的评价和规划指标仅限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三种数量指标,无法全面评价其生态景观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并使城市绿地系统的综合评价长期陷入重数量、轻效益的误区。这种评价体系不能反映城市景观的质量和景观格局与结构的科学性,更不能反映“以人为本”的景观休闲功能和本质。鉴于上述观点,为了构建较为全面系统的科学评价体系,突出景观休闲城市的特征,现将景观休闲型城市评价原则和指标体系阐述如下:
2.3.1.1 制定景观型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指标互为补充(社会调查与数学公式计算相结合),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2)反映城市的景观格局:把生态学中的相关生态学原理移植、运用到城市生态景观中来反映城市景观的格局、结构和生态功能,同时也要反映城市景观的微观质量包括景观设施的数量、园林文化与艺术和景观服务的水平;
(3)指标的全面性和概括性:充分考虑指标计算的定性、定量计算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4)反映城市环境质量概况:把大气、水体、噪声等反应环境质量的指标融入其中;
(5)用社会经济—景观—环境复合系统综合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6)建立静态、动态评价模型体现城市景观的过去、现状与发展趋势。
2.3.1.2 景观生态城市评价体系
根据上述景观休闲型城市评价体系的原则,制定以社会经济、环境、景观为一级复合评价指标,以景观类型多样性等20 项指标作为评价的2 级指标,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见表2—2)。目的是使评价体系能够真正反映一个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和景观休闲的本质特征和状态,并通过这套评价体系引导城市向景观休闲型城市的方向发展。
表2—1 城市景观优美度调查问卷
注:在每个项目中,在您认为符合的等级下打钩。
各项评价指标的含义解释如下:
(1)景观的多样性:反映城市景观资源的状况。
Simpson—Weaver 多样性指数
Simpson 多样性指数
公式中PK 是斑块类型k 在景观中出现的概率(通常以该类型占有的栅格数或像元数占景观栅格细胞总数的比例来估算),n 是景观中斑块类型的总数。
(2)景观斑块的连接度:反映城市大的景观格局的合理性。
为一定的连接阈值,类型景观中斑块和的连接值(0 为不连接,1 为连接);为类型景观斑块数量。
(3)景观可达性:反映居民利用景观的方便性。
景观可达性95%指标最大值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ARCGIS 空间分析。
(4)景观斑块的均匀度:均匀度指数E 反映景观中各斑块在面积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通常以多样性指数和其最大值的比来表示:(www.daowen.com)
当E 趋于1 时,景观分布的均匀程度亦趋于最大。
(5)景观及其设施服务的满意度与投诉率:景观自身的水平和反映居民对景观的看法。
(6)每万人拥有剧场影院数量:城市电影和文艺休闲是城市休闲的一个重要内容。
(7)每十万人体育场馆数量:反映城市休闲资源的另一个侧面。
(8)每万人公共车数量:反映居民交通出行的方便程度。
(9)城市绿化率(略)。
(10)城市森林覆盖率国际城市50%: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覆盖率=[(郁闭度0.3 以上的乔木林、竹林、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经济林地的面积,以及农田林网和村旁、宅旁、水旁、路旁林木的覆盖面积的总和)/城市土地面积]×100%
(11)人均绿地面积(略)。
(12)城市空气指标(略)。
(13)城市污水处理率(略)。
(14)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略)。区域环境噪声。
(15)城市人均GDP(略)。
(16)GDP 增长率(略)。
(17)人均道路面积(m2)(略)。
(18)城市人口密度(略)。
(19)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略)。
(20)恩格尔系数(%)(略)。
其中1~9 项为一级指标城市景观与城市休闲的二级指标;10~14 为一级指标城市生态环境的二级指标;15~20 为一级指标城市社会经济的二级指标。见表2—2。
表2—2 景观休闲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