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涉外礼仪简介:国际交往中的礼仪原则

涉外礼仪简介:国际交往中的礼仪原则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以我为主”,即在涉外交往中,依旧基本上采用本国礼仪。所谓“求同存异”,是指在涉外交往中为了减少麻烦,避免误会,最为可行的做法,是既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仪与习俗有所了解并予以尊重,也要对于国际上所通行的礼仪惯例认真地加以遵守。

涉外礼仪简介:国际交往中的礼仪原则

(一)必知准则

1.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因此,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不应该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2.求同存异

首先,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是应当予以承认的。

再者,在涉外交往中,对于类似的差异性,尤其与交往对象所在国之间的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重要的是要了解,而不是要评判是非、鉴定优劣。

在国际交往中,有三种主要的可行方法。

(1)以我为主。所谓“以我为主”,即在涉外交往中,依旧基本上采用本国礼仪。

(2)兼及他方。所谓“兼及他方”,即在涉外交往中基本上采用本国礼仪的同时,适当地采用一些交往对象所在国现行的礼仪。

(3)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存异”,是指在涉外交往中为了减少麻烦,避免误会,最为可行的做法,是既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仪与习俗有所了解并予以尊重,也要对于国际上所通行的礼仪惯例认真地加以遵守。

3.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意主要是: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

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中,形成各自的宗教、语言、文化、风俗和习惯,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是世界上任何人都难以强求统一的。在涉外交往中注意尊重外国友人所特有的习俗,容易增进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有助于更好地、恰如其分地向外国友人表达亲善友好之意。

4.信守约定

作为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信守约定”,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国际交往之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需要如约而至。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5.热情有度

在参与国际交往时,不仅待人要热情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可能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

遵守好“热情有度”的原则,关键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度”,即“关心有度”“批评有度”“距离有度”“举止有度”。

“距离有度”的含义是指:

①私人距离:小于0.5米。适用于家人、恋人、至交,也称“亲密距离”。

②社交距离:0.5~1.5米。适用于一般性的交际应酬,也称“常规距离”。

③礼仪距离:1.5~3米。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敬意。所以又称“敬人距离”。

④公共距离:3米以上。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相处,也被叫作“有距离的距离”。

要在涉外交往中真正做到“举止有度”,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①不要随便采用某些意在显示热情的动作。

②不要采用不文明、不礼貌的动作。

6.不宜先为

在涉外交往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的情况,如果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不妨按兵不动,然后再静观一下周围人的所作所为,并与之采取一致的行动。

7.尊重隐私

在涉外交往中,务必要严格遵守“尊重隐私”这一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一般而论,在国际交往中,下列八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均被视为个人隐私问题:收入支出、年龄大小、恋爱婚姻、身体健康、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何事。

要尊重个人隐私,首先就必须自觉避免在同对方交谈时主动涉及这八个问题,也可简称为“个人隐私八不问”。

8.女士优先

“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行社交活动之时。

“女士优先”的含义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倘若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妇女陷于尴尬、困难的处境,便意味着男士的失职。

“女士优先”原则还要求,在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方面,男士们对所有的妇女都一视同仁。

与女士同行,男士要靠外侧,就是在女士的左侧。这里主要是出于安全、方便的考虑;若同行时,是两男一女,中间的位置应该留给女士。

如果两女一男,中间的位置应该留给年长或弱小的女士;如果两位女士年龄相仿,可以参照让不十分熟悉的女性位于中间。这里体现的尊重原则是通过空间位置来体现的。在中间还是在边上,不是简单的左中右问题,而是有被尊重的意义。

在不宜并行的情况下,应该让女士走在前面。但以下例外

(1)乘小轿车——按照礼仪规则,后右座为上座。男士应把右侧后车门打开,照顾女士先坐进车里。

(2)下车——男士先下车,然后把手递给女士,以便于女士扶手而下。

(3)下楼梯——男士应走在前面。

(4)上楼梯——男士应走在前面,否则视线正好平视前面女士的臀部,有失礼貌,也不够得体。

(5)进门、出门——男士都应该先前一步打开门,请女士先进去。

礼仪之所以如此规定,是因为它所遵循的原则,是男士应该随时随地准备帮助女士。

在门口、电梯口、较窄的通道、楼梯口与女士相遇,不论认识与否,都应该让女士先行。此外,上车下车,也不应和女士及老人争抢座位。

与女士同行,男士应该主动帮助携拿一般物件,小提包则不必。对路途中刚刚相识的女士,若有太多负重,也应该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对完全陌生的女士,如果遇到特殊困难,也应该主动询问关照,征得女士同意后,给予相应的帮助。

与女士就餐,男士应该帮助女士拉开座椅,并把菜单先递给女士,由她优先选择,也可向女士推荐。如果女士把菜单的选择权让给男士,男士则应该爽快地接受。用餐完毕,一般由男士付账。在事先已明确了由女士请客的情况下,男士不必争着付钱。

当男士结账的时候,女士不要太专注于算账或站在后边等待,可以先出去在外边等待,这对男士来说是一种理解和关怀。

不要与女士争论。如果不是原则问题,男士一定要宽容和大度。在交往中男士如果和女士产生了摩擦,也应该主动请女士谅解。

女士优先的礼貌原则,是社会约定俗成留给女性的特权,也是社会留给男士的自尊。在社交当中,女士优先是普遍的礼节,但女士绝对不能觉得理所当然,更不能受之无愧。女士得到男士的帮助后,一定要真诚友好地表示道谢。面对男士的礼让和帮助,女士也不要过分腼腆,而应该大方有礼地接受。

9.以右为尊

正式的国际交往中,依照国际惯例,将多人进行并排排列时,最基本的规则是右高左低,即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但凡有必要确定并排列时的具体位置的主次尊卑,“以右为尊”都是普遍适用的。

(二)礼貌称呼

对一般成年男子,称“先生”。

对已婚女子或有地位的女士,称“夫人”。

对未婚或婚姻情况不明的女子,称“小姐”。这些称呼可冠以姓名或职衔,如“××先生”“××小姐”。

部长以上,称“阁下”“先生”,并冠以职衔。有些欧美国家,如德国、美国、墨西哥等国,往往不称“阁下”而称“先生”。在日本对身份高的日本女子也称“先生”。

对国王、皇后,称“陛下”;对王子、公主、亲王称“殿下”。

对有爵位的人,称爵位,也可称“先生”或“阁下”。

对军官称军衔,冠以姓名加“先生”。对将军、元帅等高级军官,称“阁下”。

知识分子或有博士学位的人,称职衔,或同时冠以姓氏或加“先生”,如“××律师先生”“××博士先生”。

对神职人员,称职衔,也可同时冠以“先生”,如“牧师先生”。对主教,可称“阁下”。

对男女服务员,称“先生”“小姐”。

(三)赠送、收取礼品

1.赠送礼品(www.daowen.com)

在各种涉外交往中,为了向他人表示慰问、祝贺或感谢,往往需要赠送一些物美价廉的小礼品。礼品要考虑受礼人的爱好、习惯和忌讳,还要考虑到礼品的意义、特色和价值。

应邀出席私人家宴时,应向女主人赠送小件土特产、小艺术品、小纪念品、小食品、干鲜果品或花束,也可向主人的小孩赠送糖果或玩具等。

应邀参加他人的婚礼,应赠送小型艺术品、鲜花或其他日用实物。

探视病人,可赠以营养食品、果品或鲜花。新年、圣诞节时,可送日历、烟酒、名茶或糖果。

出席各种宴会,可酌情赠送花束或花篮。

在挪威,商人出席对方晚宴的第二天,应当给主人送上礼物。

在丹麦,商人被邀请做客时,应给同行的其他商人各送一束鲜花或精美礼品。

所送礼品,即使已有包装盒,也应再用花色或彩色礼品纸包扎,并用彩带系上梅花结或蝴蝶结。礼物宜当面呈送,但婚礼赠品可事先送去。节日礼品也可派人送或寄送。

2.收取礼品

在各种涉外交往中,当接受宾朋的礼品时,主人应极有礼貌地双手接过,并握手致谢。许多欧美人,当接受别人礼品时,往往要打开包装亲眼欣赏并赞美一番。此时,送礼人可酌情对礼品作几句介绍,以表“礼轻情意重”。若遇寄来的或派人送来的礼品,应及时复寄一张名片或简信,以示谢意。

(四)国际上的几种见面礼

1.点头礼

在亚洲许多国家,当熟人相见时,彼此往往一面微微点头,以象征鞠躬,一面举起右手,以示敬意。

许多欧洲人也常行点头礼,但它仅用于不熟悉的人们之间,恰与亚洲的习惯相反。

2.握手礼

握手之前双方往往先打招呼,然后相握致意。

关系亲密的人,可各伸出双手久握;关系一般者,各伸出一手轻握即止。

男女相握时,男子宜轻握女子手指部位。

晚辈与尊长相握,晚辈宜稍躬身迎握。

握手礼的顺序,应是主人、尊长、女子先主动伸出手,客人、晚辈、男子再予以迎握。多人握手时,且忌交叉相握。

男子相握时,要先脱帽,并示以微笑,忌戴手套相握,更忌边握边注视第三者。军人戴军帽时,必须先行军礼,然后再行握手礼。与男子握手,女子可不摘手套。

握手礼还可表示向对方进行鼓励、赞扬、致歉等。正确的握手方法是:时间宜短,要热情有力,要目视对方。

3.拥抱礼

拥抱礼是流行于欧美的一种见面礼节。其他地区的一些国家,特别是现代的上层社会中,也行有此礼。

拥抱礼多行于官方或民间的迎送宾朋或祝贺致谢等场合。行礼时,通常两人相对而立,各自左臂偏上,右臂偏下,右手环抚于对方的左后肩,左手环抚于对方的右后腰,彼此将胸部各向左倾而紧紧相抱,并头部相贴,然后再向右倾而相抱,接着再做一次左倾相抱。当代,许多国家的涉外迎送仪式中,多行此礼。

4.亲吻礼

行此礼时,往往与一定程度的拥抱相结合。不同身份的人,相互亲吻的部位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夫妻、恋人或情人之间,宜吻唇;长辈与晚辈之间,宜吻脸或额;平辈之间,宜贴面。在公开场合,关系亲密的女子之间可吻脸,男女之间可贴面,晚辈对尊长可吻额,男子对尊贵的女子可吻其手指或手背。非洲某些部族的居民,常以亲吻酋长的脚或酋长走过的地方为荣。

西方现代的亲吻礼,在欧美许多国家广为盛行。美国人尤其爱行此礼,法国人不仅在男女间,而且在男子间也多行此礼。法国男子亲吻时,常常行两次,即左右脸颊各吻一次。比利时人的亲吻比较热烈,往往反复多次。

在当代,许多国家的迎宾场合,宾主往往以握手、拥抱、左右吻面或贴面的联动性礼节,以示敬意。

5.脱帽礼

欧美国家以及受欧美影响的许多国家,广为流行脱帽礼。

在公共场合行此礼时,男子摘下帽子向对方点头致意即可。若相识者已侧身而过,双方也可回身补问“您好”,并将帽子略掀一下即可。若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先后多次相遇,双方不必反复脱帽,只点头致意即可。当进入主人房间时,客人必脱帽,以示敬意。在庄重场合,人们应自觉脱帽。

(五)礼节性小费

许多国家均流行有顾客向服务人员付小费的习俗。小费,含有一定的礼节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着顾客对服务人员的爱护与尊重。

由于各国各地各行业小费的数额没有统一规定,所以顾客宜入境随俗,酌情而付。

在日本,当进入饭店大门时,顾客可向女招待员付一些小费,而对于其他人员可不必付。

在泰国,顾客所付的小费,无论多少,都是必要的。

新加坡,付小费是被禁止的,若付小费,则会被认为服务质量差。

在瑞士,饭店餐馆不公开收取小费,而司机则可按明文规定收取车费10%作为小费。

在法国,付小费是公开的,服务性的行业可收不低于价款10%的小费,财政税收也将小费计入。

在意大利,收小费属于“犹抱琵琶半掩面”的半公开现象。当遇到“拒收”的“示意”时,你最好是乘送账单之机递上小费。

在北非及中东地区,收取小费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许多从事服务性活动的老人与孩子,小费是其全部收入。如遇顾客忘记付小费,他们会追上去索取的。

在美国,小费现象是极普通而自然的礼节性行为。

在墨西哥,人们将付小费与收小费视为一种感谢与感激的行为。

(六)进外国人居所礼节

进外国人寓所或办公室,应事先约定,按时到达。若无迎候,应先敲门或按铃,经同意再进门。

在主人休息时,或因急事而未经约定,不得不登门造访时,相见后应向主人致歉,并简要说明原因。入室后,未经礼让不应自行入座,洽谈时间尽量少而短。

登门拜访外国友人,以上午10点或下午4点左右为宜。相见后,要主动向主人全家问安。对主人的小孩要示以喜爱之情,若主人家养有狗、猫等,不要表现出厌恶情绪。欧美人有以饮料及小食品待客的习惯,客人应随俗收受。

在未经主人邀请的情况下,不要自行参观主人的其他房间或庭院,严禁随意触动主人书籍、文稿、资料、花草及陈设品。

(七)礼仪禁忌

由于文化渊源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个国家、民族的风俗礼仪也各有特点。在职场交际,特别是涉外交往中,掌握不同国家的主要礼俗禁忌有利于顺利开展跨文化交际,更能体现中华文明的包容和中华儿女的好谈吐、好素养。

1.欧美国家日常的主要禁忌

数字忌:忌讳“13”,认为这一数字包含着凶险。

床位忌:忌讳将床对着门摆放。

花色忌:许多欧洲人忌讳黄色花,并认为菊花、杜鹃花包含着不吉利,如意大利严禁相赠菊花,认为菊花是送死人的。

衣物忌:欧美人对自己的食物及行装,有随意置放的习惯,但忌讳别人乱动。

扶老忌:欧美的老人,多忌讳由别人来搀扶,认为是受轻视,也忌在老人面前说“老”字。

交谈忌:忌在路中央交谈或在路旁久谈。

2.亚洲国家日常的主要忌讳

左手忌:在印度、缅甸、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包括阿拉伯各国人们忌讳用左手与别人相握,在日常生活中,忌讳左手拿仪器和传递东西,忌讳左手接触别人。

摸头忌:东南亚许多信佛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忌讳摸别人的头部,包括抚摸小孩的头顶,在日常生活中,凡是与接触头部有关的动作均在忌讳之列。

杀牛忌:印度教敬牛如神,在印度法令禁止宰杀健壮的牛,特别不准宰杀母牛。

颜色忌:泰国人忌用红笔签名,只有人死后,才用红笔在棺材上写姓氏。

筷子忌:日本餐饮时,忌舔筷、扭筷(扭转着筷子接吃上面的饭粒)、插筷、跨筷(把筷子跨置于器皿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