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京之行,乐享友谊与知识,留下难忘印象

南京之行,乐享友谊与知识,留下难忘印象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友》的小分队奔赴南京后,的的确确也收获颇丰,与会者既可意东道主的安排,又高兴故交晤面,也神往新知识,并留下难忘印象。吸引人眼球的还有上海图书公司的《博古》,目前出了三期,印制精美,既有实力,又显大气,也许是此次会议之后最先走向公开发行的刊物。董宁文所赠的《开卷闲话》是会议其间凤凰版首发《开卷文丛》之一种,所收《开卷》三年间的开有益斋闲话能集中阅读一遍十分快意。

南京之行,乐享友谊与知识,留下难忘印象

[湖北]李传新

由《开卷》领衔召开的首届自办读书报刊讨论会,虽只有短短两天的时间,却热热闹闹,紧紧张张。《书友》的小分队奔赴南京后,的的确确也收获颇丰,与会者既可意东道主的安排,又高兴故交晤面,也神往新知识,并留下难忘印象。

《书友》一行2003年11月28日下午抵宁,我们先去了开有益斋和凤凰读书俱乐部,之后,凡有暇通常都在这里泡时间。董宁文宴请我们一行时介绍了会议的基本安排,所谓会议的说话其实并不贴切,没有开得如此实惠痛快的会议,其间安排的活动更充盈着浓浓书香。朝天宫真是一个淘书的好去处,但据说只有双休日的短短两个小时可以淘书,所以我们天蒙蒙亮就去了。一字排开的旧书摊果然有些好货色,同去的书友刘吉善也禁不住诱惑配了诸如《考古》和文史、方志方面的旧书,我也淘得初版《金蔷薇》等一批旧书,价格比起在十堰低廉得难以置信,北京《芳草地》的谭宗远后来打听到书价,眼热得不了:哪里是淘书?简直是白捡!大约因为旧书摊主属“游击队”的缘故,无须交纳费用才如此便宜吧。而他在古旧书店购一套旧期刊却花了150元。给我留下美好印象的是南京旧书摊主的友善热情,一是选中十余册《新文学史料》,说好在别处淘完后即来付款,返回时摊主已走,正准备走的另一位摊主见我十分迫切,遂骑车找到他的同行,并帮我把杂志送来。二是看中一旧笔记本,所记为“文革”期间外调笔录,因无零钞,摊主见我不舍,说你喜欢就送你了。唯一遗憾的是见到赵瑞蕻的诗集《梅雨潭的新绿》,当时未买,得知赵夫人杨苡将参加会议中的一个首发式后,再去寻觅却空空如也,失去一个得到签名本的机会。不过,在宁却见到倾慕已久的化铁先生。董宁文介绍,化铁常骑自行车到《开卷》做客,老人还好登山,精神状态十分好。年近八旬的他还有些酒量,见成勇喝酒喝得脸红,顽皮地再与他干杯。化铁那本诗集《生命中不可重复的偶然》我没带来,老人沉吟片刻,为我拿纸题上“读书是生命的延续/也是历史的延续/化铁/03年11月30日/于南京凤凰台”,至此我总算了却了得到老人签名的心愿。

会议的时间不长,来自全国各地的自办报刊的同仁在会议上交流了情况,据说有不知道或没有办相关手续的,如果换作另外一种会议,没准儿仅合法性的主题就可以讨论若干天,薛冰的发言直接谈及他对《宪法》的认识,引起与会者的共鸣。《读书人》的阿年幽默风趣地谈及了办刊的曲折,如何赔钱十余万的苦衷,终于扭转成自负盈亏的局面。《日记报》的自牧介绍由报而刊怎样坚持迷途而不知返,至今于晓明还赔进去数万元;《可一》《博一管理理论丛》创办的意趣等等。正如来自合肥天涯网的戴玮君所云,各地同仁如此热衷于自办读书报刊,其实就是一个信念:我乐意。而黄成勇则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在新兴的城市里,官营的书店主办民间报纸《书友》的文化理念和商业理念,由于局限性功利性的东西无法避免,只能够去适应之,但最终还是要融入书香大社会。吸引人眼球的还有上海图书公司的《博古》,目前出了三期,印制精美,既有实力,又显大气,也许是此次会议之后最先走向公开发行的刊物。由于出现一些变数,尚有未能赶来赴会的,如《清泉》《书人》等,但这次聚会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甚至会为历史留下点什么。徐雁说得好:年会年年开,有坚持不住的,有退出这个圈子的,大家不妨颁给一个推进书香奖欢送,而“我乐意”的同仁将继续去办乐意做的事情。

我们到薛冰的书巢一观。一个好居处,窗外尽管已非往日情调的秦淮河水,但还能远眺莫愁湖,在优化环境之前,终究还能给主人带来一些情趣和灵气。几排大书架一直到棚顶,拥挤的各类文史古籍显示着主人的学养,工作室除电脑外,像通常的书友一般凌乱堆放着各类报刊,只有主人自己才可准确无误地翻出自己使用的书来。少顷,王稼句的到来给书友们带来一些欢快,他直言:“他(薛)的书没有我的多!”不知徐雁再与稼句一比如何?薛的书橱里倒有些稀见线装精品。经过介绍,王稼句记得给我写过信——信很短,我笑说不是信,是题辞,何况他自称不轻易给人写信的。稼句充满激情,是一个惹眼的书人,在宴席上也成为中心人物,这大概与他酒量了得有关系。薛冰赠新著金陵女儿》,收入江南风月丛书,正好遇上《红楼梦》热,不妨凭此领略一下江南风月,于是将该书带到了海南。巧,在海南原只记得一个红色娘子军,其实还有宋氏姐妹、冼夫人、黄道婆等等,连地名也充盈着柔意:海秀大道、美兰机场,难怪简称亦为琼字哩!不过,读《金陵女儿》却没读出风月,私认为它更应归于文史小品。我曾读过《金陵野史》,一些不甚清晰的故事从书中明了端底。比如我曾读过介绍川话曾试图取代通用语言之缘故,更耳闻说粤语如何借助经济发达之势而成为时尚,在文艺形式中,东北话至今还火,却不晓得南京官话曾在长时期内成为全国的通用语言。改版后的《日记报》也在会上受赠,我还特意找到自牧、晓明交流。他们看来真忙,在南京还抽时间买了些新书,是因为在济南难得有专门的时间逛书店。说起山东人,老让人联想到梁山上的人物,似乎粗门大嗓是特征,殊料两位仁兄竟言语不多,倒显得有些腼腆。

我知道自牧善饮,也许喝出兴头来才能显出性情;倒是晓明十分有意思,一副书生模样。自牧兄同我在电话中交谈时说晓明下海经商多年,见面时却感到他与我想象的商人模样相差甚远。他太爱《日记报》,所以终于没能赚到钱,却还在追求着《日记报》的前景。

范笑我的秀州书局名声在外,此君的发言以及所作所为,酷似我在四川联大的师友文楚安,也许用但丁的名言可以概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可不说不行,因而他的《秀州书局简讯》也招致了一些非议。我虽非《简讯》的长期读者,但对《笑我贩书》结集并不完善,抑或也有技术修改之类表示遗憾。叶兆言把《简讯》称之为一种文体,这文体也影响着《开卷》,如《开有益斋闲话》,因这么多年受《日记报》的影响,读了一些日记,窃以为这文体其实是日记的异化,日记由自己看变作大家看,是不是多了一些文采和趣味?

董宁文所赠的《开卷闲话》是会议其间凤凰版首发《开卷文丛》之一种,所收《开卷》三年间的开有益斋闲话能集中阅读一遍十分快意。该文丛还收入龚明德作跋的《明窗亮话》。《明窗亮话》系吴茂华的首部个人专集,一些篇什读之,竟唤起我继续着快乐的情绪。在这之前我翻过《比我老的老头》,黄永玉的幽默机智遍撒行文之中,吴文亦了得,虽然有“轻理论”的议论,到底不失夫君流沙河《丫先生语录》式的活泼和辛辣,真的是夫唱妇随了。同为首印个人专集的《寂寞的缆绳》,收入远方版的凤朝阳文丛。谭宗远这部集子最大的特点是短而精,几乎似在未看书的状态下看完书的,我极为惊羡这老兄得天独厚的条件:受着那么多文坛名家的熏染,且为《芳草地》尽职尽责地耕耘着。

会议之后不久,董宁文又寄赠他的《人缘与书缘》。该书图文并茂,书影、书札和图片都弥足珍贵。照片的董和接触的董,给我留下虎虎有生气的印象。此次会议,宁文忙里忙外,若非对书香的热爱,若非对书友的倾心而难为,读完《人缘与书缘》才知道,他实在有太多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黄裳给他的七个字恰如其分:为书辛苦为书忙。成勇代表《书友》在会上请同仁到十堰参加第二届年会,使书友们欣欣欢然。论起书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有比这更惬意和快乐的事吗?

附记:

2002年11月29日,《书友》应邀参加了由南京《开卷》举办的首届读书报刊讨论会。民营报刊中北京的《芳草地》、上海的《博古》、山东的《日记报》、四川的《读书人》、浙江的《秀州书局简讯》、安徽的《博一管理论丛》及在宁的《可一》等书界同仁济济一堂,在凤凰台饭店度过了两天的美妙时光。

凤凰台饭店总经理蔡玉洗和《开卷》的执行主编董宁文为此次会议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应邀与会的《文汇读书周报》和在宁的新闻媒体派出记者饶有兴趣地关注了在读书报刊这一独特的文化之苑的爱书人举动。通过民营形式创办的全国各地的读书报刊为传播书香文化作出了值得记载的贡献,与会者的激情发言以创办报刊过程的艰难曲折之切身体验,昭示在中国有这么一群“我乐意”的人在传播着浓浓书香,并使这种不懈的努力为按照宪法规定“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结出书香文化之果。(www.daowen.com)

《书友》总编黄成勇介绍了《书友》报创办之由。《书友》从创办至今一直与谷林先生有难了的书缘情愫,谷林先生五年多来笔耕不辍,为《书友》撰写出篇篇美文,如今先生在网上颇具声名,这是《书友》为之欣慰的。黄成勇还实事求是地谈到《书友》办刊时需面对的不可避免的功利性因素以及刊物特点,他的总结是新兴的城市(十堰)、官营的书店(十堰市新华书店)、民办的《书友》,他还说《书友》最终是要融入书香大社会的。为参加此次会议,《书友》特意装订的若干册合订本成了抢手货,而《博古》的陈克希更提出让《书友》在上海拥有更多的读者,充分说明同仁对《书友》的厚爱。

会议期间举办了凤凰出版社的“开卷文丛”第一辑的首发式。本辑共十册,其中绿原的《再谈幽默》一书收入了曾在《书友》发表的《武当山和一家书店的风格》一文,此文盛赞了《书友》,并宣传了十堰市新华书店。

《书友》一行拜见了著名“七月”诗人化铁和欧阳庄两位先生,也在会议期间与全国各地同仁进行了交流。与《书友》同时与会的还有南京市读者代表刘吉善。大家分别参观了凤凰台饭店的开有益斋、先锋书店、可一画廊、朝天宫旧书市场、古旧书店等,一行数人购新书、淘旧书,置办下琳琅满目的几大捆,算下来有两千多元。

黄成勇在会议上吁请第二届读书报刊讨论会明年在十堰举办,与会同仁鼓掌首肯。会议之后,以“融入书香大社会”为宗旨的《书友》将更加密切与同仁之间的交流合作,我们也期盼着来年再与书友相会。

(载于2003年2月《书友》总第61期,后收入李传新著《拥书闲读》,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

每次接到《开卷》的日子,都是我最为幸福的日子。

《开卷》到了,我最幸福的时刻也就到了。只要接到新出的《开卷》,我就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只需两手捧着《开卷》静静地读了。读《开卷》的时候,人世间的什么荣辱、什么哀乐、什么成败、什么贫富、什么得失、什么贵贱,都在一瞬间离我远去了,和我融为一体的,只有《开卷》。

是的,《开卷》有益。

《开卷》的益处首先在于它安妥了我浮躁的心灵。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上,人心就像大海中的泡沫一样,被生活的潮水卷得时起时落,漂浮不定。而本来能够安妥人的灵魂的书籍,现在也越出越花、越出越浅、越出越“色”,越出越让读者心浮气躁无法静读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庆幸自己认识了《开卷》,认识了这个由南京凤凰台读书俱乐部编辑出版的朴素清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