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建立学习小组
某初中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第二期引入工作坊培训方式,共有71名教师参加,分为8个学习小组。分组的主要考虑:一是要保证学习小组(家庭)人数合理。过多会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难以有效协作分工;过少不仅没有氛围,有时任务则很难完成。二是小组的数量也要适中。过多和过少都会使小组间的交流难以组织。三是小组成员结构合理。综合考虑地域、年龄、性别、初始学历、专业等各种因素,并要注意小组间的平衡,小组数量一般不超过10人。四是民主化产生学习组长,保证小组学习有效组织。
(二)小组自行研讨,产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充分运用民主手段,给出一定的时间由参训教师结合教学工作认真思考,各自提出迫切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在小组会上讨论,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充分发表见解,最终使形成的问题在组内达成一致,并提交主持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人员参与组间交流,说明问题产生的过程、理论与现实意义等。这是工作坊式培训最为重要的步骤,是基础性环节。
(三)自主解决问题(www.daowen.com)
问题是教师自主选择的,这期间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这决定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成员间要进行分工协作,把问题细化、分解,确定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任务、完成标准、完成时间,这个过程中项目主持人创造条件推动成员间、小组间竞争与交流,营造一种积极的、向上的、乐学互学、相互推动影响的学习氛围。必须看到,即使是骨干教师培训,某些教师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依然不足,一定要有意识地开展活动消除教师的观望、倦怠和畏难心理,促进每一位参训教师和学习小组的学习研究热情。强调自主解决问题方案的原创性。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能粗糙,也可能浅显,甚至可能错误,这个过程中要充分信任、鼓励参训教师,但必须强调原创性,这是评价问题解决好与不好的底线标准,如果不能守住这条底线,再好的解决方案也与工作坊式培训初衷格格不入。
(四)强化交流与分享
交流与分享是工作坊式培训的重要前提,也是工作坊式培训的重要功能。在小组内部,参与者将所持有的信息分享给同伴,大家在平等的立场下共同讨论、交换意见,进而凝聚共识。在小组间成果交流过程中,组外意见、组间对比都会在深层次上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这里涉及成果评价问题,就是以什么标准评价成果的优与劣。我们认为要从促进教师学习,促进专业成长的角度去评价,而非从成果本身去选拔和甄别,要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只有如此,培训才能更加彰显其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