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跨界式融合-职业院校“创客”型教师工坊式培养研究

跨界式融合-职业院校“创客”型教师工坊式培养研究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高职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及存在的问题1.高职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作为“跨界者”应具备“双向”思考、“双重”资格和“双栖”能力等“跨界”的教育教学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坚持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充分学习企业文化,教师本身具有跨界的、开放的、多元融合的文化理念是一个合格的“双师型”高职教师必须具备的文化理念。

跨界式融合-职业院校“创客”型教师工坊式培养研究

(一)高职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及存在的问题

1.高职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双师型”教师作为“跨界者”应具备“双向”思考、“双重”资格和“双栖”能力等“跨界”的教育教学能力。具体而言,应具备如下四种能力: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掌握相关职业工作过程知识的能力、掌握职业教育教学论与方法论知识的能力及掌握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知识的能力。该能力结构涵盖四个要素:专业理论、专业理论的职业实践、教育理论及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所以,高职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结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能力结构模型。而目前大多数高职教师不具备全面的教学能力,有的是专业理论及教育理论欠缺,有的是专业理论的职业实践能力或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能力欠缺。那么,造成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能否避免当前状况的发生呢?

2.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的原因

造成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1)高职教师在来源上结构性失调

高职院校招聘的教师大多是各大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从学生到教师,理论基础扎实,部分有企业实习经验但实践经验并不丰富。这部分教师入职后尽管有入职培训,有老教师“传、帮、带”,但由于老教师课时繁多,精力有限,更因为“传、帮、带”并未形成机制,也未纳入教师的工作量,虽然有制度,但老教师的指导通常流于形式。高职教师获取职业实践经验的主要渠道是去企业挂职锻炼,但是因为教师多,挂职实践时间较短,熟悉企业需要一个过程,并且企业为经济利益着想也不会对教师委以重任,很难提升职业实践能力。另一部分教师来自企业,职业实践能力是强项,但并不熟悉专业教学,故欠缺教育理论及教育理论的实践教学能力。

(2)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系统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高职教师并非一入职就能成为“双师型”教师。教师入职时具备的专业知识、教学理论知识只是基础,完备的教学能力是需要教学相长的。而综观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通常不够深入,激励机制也不够完善,缺乏激励教师自主学习争当“双师”的机制,这造成广大高职教师缺乏提高教学能力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动机。

(二)高职教师教学能力“跨界”发展的路径分析

针对当前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依据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模型中的四组能力要素,缺乏哪种能力即通过培养培训补哪种能力,具体培训形式可依据“培训内容针对性,培训形式灵活性”原则灵活掌握。在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上,首先根据高职教师的来源把高职教师划分为不同群体,对照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模型,针对每个群体缺失的教育教学能力要素确定培训内容,至于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培训和学习,则可以根据教师的意愿、所在地域或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所以,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可采取如下路径。

教师(群体)—确定内容—多样形式的路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具体实施方式以来源于各大高校新毕业教师的培养路径为例。来源于高校的新入职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来源于教师培训学校的新入职教师除专业知识外还拥有扎实的教学理论知识),提升教学能力主要是提升他们的专业理论的职业实践能力和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能力。(www.daowen.com)

1.理念引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培训中应该让教师充分意识到职业教育本质上是“跨界教育”,教师不仅是普通教师同时也是学生职业道路上的领路人。所以,教师一定要坚持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相融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充分学习企业文化,教师本身具有跨界的、开放的、多元融合的文化理念是一个合格的“双师型”高职教师必须具备的文化理念。只有拥有这种文化理念,教师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培训,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具备全面教学能力的合格高职教师。

2.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定期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作为教师成长的平台,教师发展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与外界的连接作用“送出去,引进来”。把教师送出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等方面都能有所收获,教师在很多情况下只担任辅导和点评等辅助性的工作,学生通过大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了各种实际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专业技能。

3.改革考核机制,突出学生自我评价

从事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维护维修的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善于从日常繁杂琐碎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防止出现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就是善于“挑毛病”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养成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

在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进行的各种学习项目,我们就将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评价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评价考核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对不同种类型城轨事故的分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多数学生在给别的同学“挑毛病”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我纠错的能力。

4.规范日常行为习惯,督促学生学会自我约束

轨道交通行业属于公共交通服务行业,要求员工必须具备良好的文明礼仪与行为习惯,为满足企业的要求,我们在专业课教学中也对学生的个人仪表和文明行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我们在实验实训室文化中,将企业岗位职责、标识、标语、安全提示等引入环境布置。组织学生购买职业服装,在实习和实践教学活动中统一着装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文明习惯方面,我们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上课不得迟到,不将食品带入教室,不得在教室遗留垃圾,下课主动整理教室,关闭多媒体和电灯等,每个学生必须养成尊重他人、关爱集体、维护公德的良好文明习惯,并将学生的表现计入学生的专业课平时成绩。

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只有一个自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