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业院校创客型教师工坊式培育策略

职业院校创客型教师工坊式培育策略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学生时代教师的关爱会对学生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成长场”思维注重整体育人的环境、氛围、文化等,能对人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效果。增强职业教育使命感是职业院校教师确立职业自信的着力点。

职业院校创客型教师工坊式培育策略

(一)逻辑起点:基于高职教育特征的教师角色定位

1.高职教育特征分析

(1)高教性与职教性的统一

作为一种教育层次,高教性和职教性的统一是人们对高职教育的基本判断。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为区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沟通,成为架设在不同教育类型间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

(2)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统一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高职教育打破了传统学校的封闭,跨越了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体现了这种职业教育跨界的本质和特点。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打破在学校里办教育的思维定式,形成系统集成,采取跨界行动,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3)服务需求与就业导向的统一

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职业院校要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发展,提高青年就业能力。为此,要求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重点围绕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构建教师立体化培养机制,从而使职业院校教师能够胜任服务发展需求和促进青年就业的光荣使命。

2.与高职教育特征相适应的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相关性日益凸显。职业院校教师角色做出科学定位,即职业院校教师集教师、培训师咨询师等多元角色于一身,其角色目标是成为教学名师、实践能师和育人高师。

(1)教师

角色理论是阐释社会关系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是一种试图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取向。只要人们真正相信他们的角色,认为应当完善地扮演,他们的行为就是真实的,他们的自我和角色就是统一的。尽管实践中职业院校教师的角色是多元的,但现代职业教育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要求与期待大致构成了教师——“双师型”教师——教学名师的角色体系。教师教育的出身应当构成教师岗位的底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主要建构于课程、学生、教师三要素上,三者缺一不可。在职业院校的课程和学生之间,需要一个能够根据课程要求来教育、引导学生,并把他们的学业成就提高到规定目标的恰当媒介,这个媒介别无其他,就是教师,而且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加多样快捷,教师固有的知识优势迅速衰减,这有可能彻底摧毁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完全重构师生关系。在教学方面实现从理论型教学向行动导向型教学转换,做到强调教学以实验室与实训基地为中心,注重在实践教学中渗透理论,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尝试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模式,以技术技能操作作为考试标准,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其具备“零距离”上岗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名师。(www.daowen.com)

(2)培训师

由于职业院校新进教师多为普通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在本科、研究生阶段接受的都是普通教育,因而大多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认识不清,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理解不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致力的方向可能不是培养学生的素质与技能,而是关注学生的学历和知识,不自觉地以自身学习经历为参照,重学科体系、轻动手实践,一味追求“精、专、深”,导致在教育教学中缺乏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对于职业院校教师而言,存在着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换的问题,这就意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发生变化,教师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课程实施者”,而且也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和参与者”,而这一过程恰恰折射了教师“专业化”由近代“技术熟练者教练”范式向现代“反思性实践者工程师”范式的转化过程,以努力使自己成为实践能师。

(3)咨询师

职业教育应该考虑的是人而不仅仅是其所担任的工作角色,它要培养的职业人应该具备综合能力,对技术改变现实的潜能和局限性有清楚认识,能与所有的角色进行对话,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职业院校教师更应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的学生“成长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时代教师的关爱会对学生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成长场”思维注重整体育人的环境、氛围、文化等,能对人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要对原有状态与新环境要求产生的角色冲突进行调适,从心态到姿态都要逐渐转向理解的教育,使职业院校成为学生增强自信心的场所。学校必须进行彻底改革,创造环境使学生们学会关心:关心生命、关心人、关心世界。这样的改革就是道德培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们追求一种道德的人生。这些都需要教师努力使自己成为育人高师,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使这些曾经在学习上受挫的学生重新收获信心,顺利迈入职业生涯。

(二)行动反思:高职教师的道德担当

为保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将教师道德担当作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反思的关键问题,在实践中更加重视培育教师的道德担当。

1.以职业自信增强职业教育使命感

任何一个社会职业都有其独特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最终都取决于从事这个职业的人能否坚守这些准则和规范。从公众的角度看,教师职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维护公众对教育的信心,这使得原本是主观的或个人的教师道德正在走向“客观化”。师德是立教之魂,尽管当今社会对职业院校及其教师的认可度并不高,社会偏见对高职青年教师职业声望有负性影响,然而,职业院校师德建设的要求却丝毫没有降低,且成为促使职业院校教师提升道德修养压力和动力。增强职业教育使命感是职业院校教师确立职业自信的着力点。浙江某学院在师德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学校不是简单地将普遍意义上的师德内涵及规范套用在教师身上,而是根据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和师德建设的基本理念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并通过“入职第一课”教育这个有效载体,将“四有”要求纳入教师道德建设,突出抓好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和自豪感。

2.以育人自觉引领青年学生成长

引领教育发展的是活生生的教师个体,他们应将这种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化成了个人应负的职责。教师是对学生具有影响力的人,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职业情感和道德义务,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坚定基础。爱生乃为师之本,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困难,关心学生就业”的“三关”教育服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观察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有所长,全面发展。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教师相比,职业院校教师要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更加讲究教学方法,把握育人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处处育人时时育人,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求知欲望,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方法上存在差距,职业院校的教师在育人方法上,授课技巧上,操作能力上,课堂管理上都要比本科院校教师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需成为既熟悉高等教育、了解职业教育特殊规律、又有业务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教师。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进而向学生介绍行业发展现状和业务操作要领,侧重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以更大热情和对学生的更多关爱,悉心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引导其成长为高素质的应用型职业人才。由此实现的教师道德发展会给教师带来自我生命活力的体验和专业满足感,进而增强对教师专业更为内在和执着的热爱之情,并进一步推动教师自觉地成长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