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心态,是生活的一种状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心态,在生活中才会处之泰然,宠辱不惊,不会太过兴奋而忘乎所以,也不会太过悲伤而痛不欲生。
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随从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他写农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写自己劳动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写农人劳作的甘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还有最著名的有《桃花源记》,更是为后人留下了美好的想像。
虽然名利是身外之物,但古往今来很多人都乐此不疲争相追逐,有时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所谓“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在荡涤黑暗的官场上,他不愿同流合污。在人格与功名之间必须做个选择时,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名利,保持正直清廉的为人,隐居深山,悠悠南山,采菊东篱,开荒南野,守拙田园。他的这种淡泊名利之举,一直为后代世人所倾慕敬仰。
淡泊的境界并非邈不可攀,关键要认清淡泊的真义。淡泊不是一种固有的生活形式,它是一种在当前环境下能使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淡泊不是生活的目标,而是一种生存态度,生活的目标当然可以高远些,而生存态度则不妨从容平淡。从平淡走向丰富,通过学习与积累就有可能实现。从丰富再返回或转入另一种平淡,却需有较高的人生修养,方能达到此境。
有一位中国的MBA留学生,在纽约华尔街附近的一间餐馆打工。一天,他雄心勃勃地对着餐馆大厨说:“你等着看吧,我总有一天会打进华尔街的。”
大厨好奇地问道:“年轻人,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呢?”
MBA很流利地回答:“我希望学业一完成,最好马上进入一流的跨国企业工作,不但收入丰厚,而且前途无量。”(www.daowen.com)
大厨摇摇头:“我不是问你的前途,我是问你将来的工作兴趣和人生兴趣。”
MBA一时无语,显然他不懂大厨的意思。
大厨却长叹道:“如果经济继续低迷下去,餐馆不景气,那我就只好去做银行家了。”
MBA惊得目瞪口呆,几乎疑心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眼前这个一身油烟味的厨子,怎么会跟银行家沾得上边呢?
大厨对呆鹅般的MBA解释:“我以前就在华尔街的一家银行上班,天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没有半点自己的业余生活。我一直都很喜欢烹饪,家人朋友也都很赞赏我的厨艺,每次看到他们津津有味地品尝我烧的菜,我就高兴得心花怒放。有一天,我在写字楼里忙到凌晨1点钟才结束了例行公务,当我啃着令人生厌的汉堡包充饥时,我下定决心要辞职,摆脱这种工作机器般的刻板生活,选择我热爱的烹饪为职业,现在我生活得比以前要愉快百倍。”
这样的事例,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中国人在选择职业时,第一看体面,第二看收入,两者兼得,就足以在人前人后风光炫耀了。成败荣辱,全都摆在面子上,而面子是要人捧的,无人喝彩,就如同锦衣夜行般无趣。可对于西方人来说,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更注重的是对事业的兴趣,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成功与否,不必通过与别人比较来证实,更不需要别人肯定来满足。
人是最感性的动物,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该寻找一种怎样的生存方式来适应自己?西哲蒙田曾告诫人们:“最艰难之学,莫过于懂得自自然然过好这一生。”自自然然过好这一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看似平易却很艰辛的一课。风行水上,自然最好。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艰难之日与得意之时,生命的过程,都应当淡定如白云,从容如流水,能达到如此境界,真正做到:自自然然最真,淡定从容最美。落花无语,留香阵阵,人生就像一条河流,顺流逆流都只是一个过程,结果都会汇入大海变成汪洋。
可以说,淡定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也许难以企及,但是至少我们应该走在追求这种精神境界的道路上。不再刻意地追求成功、追求辉煌,而是将自己化作淡定的水,用全部的生命和信念,用高贵的淡定和从容,谱写生命的华章!当你的心中真正拥有了一份淡定,你还怕自己不能攀上人生的最高峰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