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发展与开放性教学必要性

高职院校发展与开放性教学必要性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从满足职业教育特色的角度来看基本达标;学校运行管理较为规范,形成了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管理制度。拥有众多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结构符合或超出了国家的标准要求,学校办学呈现出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在区域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产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着力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促进教师的发展。

高职院校发展与开放性教学必要性

(一)推行开放性教学是高职教育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国家营造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政策环境,职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初步建立起以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但囿于当时的国情,绝大多数院校办学条件十分有限,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较为落后,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还未形成,学校运行管理不尽规范,缺乏职业教育办学的鲜明特色。进入21世纪后,由于社会的需要及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许多地方的一些中等专业学校陆续“升格”,社会上涌现了一批高等职业院校。但它们当中的大多数受原有办学层次和水平的限制,在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及考核评价上,仍处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

中级阶段是指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国家确立了教育结构调整的思路,出台了一系列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许多地方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性支持,这些院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观念亦有了明显提升,在实践中进行了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探索。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从满足职业教育特色的角度来看基本达标;学校运行管理较为规范,形成了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管理制度。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基本满足行业生产的需要,并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

高级阶段是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十分完善,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及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办学模式,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院校专业设置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不断带动技术革新,在一些行业或产业中对生产技术的进步发挥了引领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为学生提供比普通教育更加多样化的课程类型,使更多的人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拥有众多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结构符合或超出了国家的标准要求,学校办学呈现出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在区域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从以上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高职院校的分析对比当中不难看出:伴随着发展阶段的提升,开放性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中级阶段后期以及高级阶段中,开放性是高职院校发展水平的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亦是它们之所以发展到该阶段的重要动因。从初期较为简单的教会学生操作机器到后期的培养学生一定的职业素养,再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放性办学贯穿始终;开放性教学也正在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大鲜明特点及发展趋势。因此,开放性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www.daowen.com)

(二)推行开放性教学是地区经济产业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流的产业必然要求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反之,超前发展的职业教育也必然会拉动产业朝着一流的方向发展。

(三)开放性教学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师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师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的教师角色就是“教书匠”,仅仅简单地传授理论知识。中级阶段的教师就逐渐具有研究意识,在教学中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高级阶段的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一定范围内的教学名师或大师。高职院校必须着力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有赖于对教育科学及产业技术发展的经常性学习与关注。

学生的发展也有三个阶段。在初级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基础理论,主要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在中级阶段,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后,通过动手练习还获得了可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技术技能;到了高级阶段,学生具备了创新能力,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没有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学生很难从初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如果教学还只停留在“念书本、做习题”的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就学不到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和素养。在开放性教学中,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思考、创新,有利于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职业素养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