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管理实践中的校内实训管理体制

高职教育管理实践中的校内实训管理体制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模式是指实训基地的土地房产和主要设备由校方投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校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学校单独设立具有企业性质的实训基地管理机构,或者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三)校企共管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模式是指校、企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共同出资、协作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一种形式。

高职教育管理实践中的校内实训管理体制

(一)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模式是指实训基地的土地房产和主要设备由校方投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校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学校单独设立具有企业性质的实训基地管理机构,或者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学校作为出资主体享有选择管理者、资产受益和做出重大决策等主要权利,保证投资目的得以实现;学校不再直接干预基地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积极引导其走向社会、服务大众,激励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参与社会竞争,协助其挖掘潜力、增强活力、提升竞争力。

基地作为独立经济实体,拥有学校出资所形成的法人财产权,逐步发展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基地内部形成责权分明、管理科学、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研发、生产、销售、经营及对外合作等活动,同时按照学校要求做好生产与教学科研之间的协调工作,完成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任务。基地经理人员由学校聘任,享有企业法人的所有权利和义务,履行相应的职责,在用工、薪酬等方面与校内教师完全分离。学校采用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形式,以产生经济效益和完成实训任务为依据,来考核和评价基地管理部门的实绩;根据其所提供的准确的财务报表,来考核和评价经理人员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

(二)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模式是强调企业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校方提供生产场地,企业通常为基地的投资主体,由于其生产规模不大,加上地方中小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管理体制比较多见,凭借其自身的设备、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发挥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功能。企业把整条生产线或一个车间设在学校,可以节省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借助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品牌效应;同时利用学校的科技研发能力和特殊的优惠政策,以及优质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学校与企业之间必须形成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分配,相互约束,共创双赢。协议内容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投入的设备在一定期限内享有使用、经营和管理的权利,到期后产权归学校所有。②学校有偿提供生产所需的水、电等必备资源,在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提供方便,协助企业办理相关营业许可手续。③学校每年向企业收取一定的场地使用费或管理费,用于基地建设。④企业必须明确校内基地的生产项目和产品名称,依法经营,自负盈亏。⑤企业在进行生产的同时,须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工位和规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⑥安排学校的专业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安排能够胜任生产活动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并给予适当的劳务津贴。⑦其他事项,如确保安全生产、符合环保要求及违约责任等条款。(www.daowen.com)

(三)校企共管

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模式是指校、企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共同出资、协作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一种形式。实行股份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管理体制,该模式综合了以上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是目前校企合作管理实训基地的主要途径。校企双方通过契约形式,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可以设立基地管理委员会,由双方选派代表参与重大经营问题的决策。学校方面积极参与企业职工的技术培训,引导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产品更新等工作,协助企业开展科学化管理和运作,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在提供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前提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分层次教学,保证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从而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提高基地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

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基地长官负责制”管理体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其特点是:①产权独立,可以使基地脱离对学校或企业的依附,进行独立经营。②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经营者专心从事经营,避免发生短期行为。③管理过程更加民主、科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