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建立-高职教育管理实践探索

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建立-高职教育管理实践探索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建立是关系实践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一)实训管理机制的转换1.管理机制的关键作用实训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做中学”的一种师生互动过程。

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建立-高职教育管理实践探索

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建立是关系实践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管理机制的建立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通过实训管理机制结构的调整,努力构建以学生为本、全面参与的激励机制、以自我管理科学考评相结合的控制机制组成的双重机制。

(一)实训管理机制的转换

1.管理机制的关键作用

实训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做中学”的一种师生互动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这一过程完全在教师的直接管理和监督下进行的。学生并不深入了解实训的实际意义,毫无积极性可言,是在被管理、被监督条件下被动参与实训过程。这必然导致实训组织松散,效果低下。同时,由于采取教师对实训组织与管理工作全部包下来的方式,不堪重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疏于管理,组织不到位。

要有效地提高实训组织管理的实际效果,最根本的就是要转换实训的管理机制,这是提高实训质量的关键因素。

2.理念更新是机制转换的先导

要转换实训的管理机制,首先要突破传统观念,更新理念。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实训是“做中学”的典型形式。而“做”与“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实训当然以学生为中心。实训在本质上是学生为了培养技能的实践活动,学生必须主动去做,并自我管理与控制。教师只是学生实训的指导者、服务的提供者,不能“反客为主”,越俎代庖。

从强制性的外在管控转变为以兴趣为核心的内在驱动。传统的教师管理监督,是一种外在的、行政式的管控,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只有采用现代的、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的激励方式,才会使学生自愿参与,积极活动,才会在根本上提高实训质量。这种内在驱动的核心,是学生对实训活动的兴趣机制的作用。

从以知识为本位的终结式考试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的形成式考核与终结式考核相结合。在传统的实训考核中,由于技能的柔性化,知识测试仍占有重要地位,并且采用“一锤定音”式考试。这种方式不但不能准确考核学生的真实技能,而且会放松对学生实训过程的必要约束与控制,从而会严重影响实训的质量与效果。注重能力的考核,并将形成式考核与终结式考核相结合起来,就会较为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真实能力,并实现对实训全过程的约束与控制,从而保证实训的质量与效果。

3.构建激励与控制双重管理机制

实践教学激励与控制双重管理机制,是指通过教学结构的调整,所形成的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有效激励、自主控制的结构、机理与功能。

一定的管理机制是以一定的管理结构为基础的,是特定管理结构所形成的机理与功能。转变实训管理机制,必须首先调整实训管理结构。实训管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师生结构

要确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特别是在学生在实训中的中心地位。

(2)组织结构

营造职业环境与氛围,为学生自主管理提供组织载体,要打破教学班——这种更适合讲授的组织形式,建立各种模拟职业型组织形式,如模拟公司。

(3)权力结构

在传统的管理中,实训计划与实施的权力完全由教师执掌,学生只是被动地服从。应建立一种师生共商实训计划、学生自我管理和控制的扁平化权力结构。

(4)考核结构

要确立以学生为主要考核主体的地位,并注重形成式考核,建立由学生控制的全程化考核结构。

当实现了上述结构的调整之后,会形成新的管理机理,发挥特定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①实训动力机制:对学生实施有效激励,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②实训控制机制:对实训活动进行科学控制,这主要是一种学生直接控制方式,教师的控制则是间接的。这两种机制缺一不可,只有激励机制而无控制机制,实训就会失去规范性和必要的约束;而只有控制机制而无激励机制,实训就会缺乏动力而陷于消沉,这两者都会造成实训活动效率低下,质量降低。只有激励与控制双重机制有效互补,共同影响与作用实训过程,才能保证实训过程的高效率,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以学生为本、全面参与的激励机制

1.将教学班转变为学习团队组织模拟职业型组织

团队管理理论主张从传统的“命令型”、垂直式管理组织转变到“民主型”、扁平式的团队管理组织,强调自主管理,沟通合作。

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打破教学班的唯一形式,尝试建立各种形式的团队学习组织,即各种与所学专业对应的模拟职业组织形式。主要做法是:经过竞聘产生各公司总经理;通过招聘与自愿组合的方式组建若干课程模拟公司;实践教学以公司为单位组织;各公司自主安排课外与校外各种专业性活动。

2.学生自主管理、全面参与

为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管理,实行“三同一轮”:课前师生共同设计与策划教学安排(将实训指导大纲发给学生);课上师生共同组织实践活动(由学生模拟公司主持);对实训成绩师生共同评价(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实行课程公司轮值主持制,即每一章都由一家轮值主席公司负责主持该章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并负责评定全班成绩。学生自主管理的团队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参与、全员参与、深度参与。

3.运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与实训积极性

激励人工作最有效的因素是一些和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即对工作本身感兴趣。运用到教学领域,调动学生实训积极性最有效的激励因素是使学生对实训本身感兴趣。(www.daowen.com)

在实训中,对学生有明显激励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六个。

(1)实训内容的有用性

在实训之前及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实训内容在未来就业中的重要意义,以吸引其积极参加。这是最基本的调动积极性的因素。

(2)实训方式的趣味性

实训方式本身的有趣性以及克服单调乏味的新奇感,都会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3)表现欲的满足

年轻人的一个突出心理特征就是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愿意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长处、能力和热情。在实训过程中给学生们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实训的过程成为学生广泛参与、自我表现的过程,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

(4)增强挑战性

争强好胜是年轻人的又一大特征。在实训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难题与障碍,或强调活动的困难程度,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敢于挑战强者、战胜困难的激情与冲动,从而以更高的热情积极参与。

(5)鼓动竞争

竞争会使个人或群体产生巨大的压力与动力。在实训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个人或团队之间的竞争,如企业盈亏、绩效排名等,就会使那些不甘落后的学生们认真对待,全力以赴,一争高下。

(6)营造心理突破氛围

学生们的情绪极易受到环境与群体因素的影响。在消沉冷漠的气氛下,学生们的激情是很难被激活的。因此,在实训中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热情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

(三)以自我管理与科学考评相结合的控制机制

1.精细严密的组织

实训活动鼓励学生自主管理与自我控制,绝不等于教师听之任之,恰恰相反,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与筹划。教师的角色从台前走到台后,从直接控制转到间接控制,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策划,严密组织,提供尽可能具体的指导与帮助,引导和支持学生更好地组织与控制实训教学。特别要抓好事前设计、师生共商、实施中引导、全程帮助等关键环节。

2.人性化教育与管理

鼓励学生自主管理与自我控制,也绝不等于教师完全放弃教育与管理。问题的关键是要放弃空洞说教和简单的行政式管理,取而代之的是要实施基于现代“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与管理。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身份,以沟通的手段,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启发诱导学生的自主、自律、自强意识,深入感悟职业意义与职业体验,增强训练技能自觉性,以开展有序、高效、高质量的实训教学。

3.以自我管理为核心的团队约束

团队管理的核心是自我管理,是靠成员角色的自律和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律,以及整个团队的隐性规范、群体氛围、内在压力实现的。在实训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与发挥学习团队的约束作用,实施内在的柔性化控制。要按照现代学习团队的要求建立模拟职业性组织,使其形成较强的内在凝聚力、先进的群体规范与氛围,并进而形成各团队之间的良性竞争,以充分发挥团队的内在约束作用。要尽可能以模拟公司为单位组织实训活动,强化公司的组织者地位;以模拟公司为单位统计学习成果,定期公布,强化公司间竞争;将各公司成果记入其成员的学习成绩中。

4.全程化、全员化、立体化考核

要构建全新的考核体系,突出学生的全员考核地位,突出全过程考核。

(1)考核对象全程化

把学生实训的全部过程、每项实践都列入考核范围。课程评分结构为:平时60分(主要是实训成绩)+期末40分(包括30分网上考试和10分口试)。

(2)考核主体全员化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考核,全部由全班同学或轮值主席公司的全体成员评估打分,每个人都有机会为全班同学打分。按照“大数定律”,实际考核成绩是基本合理的。

(3)考核媒介立体化

主要有项目考核、操作考核、作业评定、现场评估、集体打分、网上考试、口试等多种形式。实现考核手段计算机化,如编制自动组卷软件与网上考试软件,以实现网上考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