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含义
1.管理机制的定义与特征
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把机制的本义引申到不同的领域,就产生了不同的机制。如引申到生物领域,就产生了生物机制;引申到社会领域,就产生了社会机制;引申到管理系统,就产生了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其具有下列特征。
(1)内在性
管理机制是管理系统的内在结构与机理,其形成与作用是完全由自身决定的,是一种内运动过程。
(2)系统性
管理机制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具有保证其功能实现的结构与作用系统。
(3)客观性
任何组织,只要其客观存在,其内部结构、功能既定;必然要产生与之相应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的类型与功能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自动性
管理机制一经形成,就会按一定的规律、秩序,自发地、能动地诱导和决定机构的行为。(www.daowen.com)
(5)可调性
机制是由组织的基本结构决定的,只要改变组织的基本构成方式或结构,就会相应改变管理机制的类型和作用效果。
2.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和组织机构基本相似,为什么组织效果却千差万别?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主要是各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不同。
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是指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进行所涉及的各级与实践教学相关的组织或机构、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为一个共同目标相互作用的关系体系。这个关系体系通过有关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体系内的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确保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保障了整个管理体系的正常有序运转。
部分高校管理者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认识上缺乏前瞻性、系统性,进而造成在组织运作上没有有效的方法和机制,最后达不到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效果。
实践证明,实践教学的管理是有规律的,应该客观分析当前高职教育各方面面临的新变化,深入思考其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影响;遵循教学规律,做出相应的对策并在实践中修正;总结成果,形成新的理念或规范制度;在正确的办学宗旨和定位下,学校制定制度与机制保证创新不断涌现。正是最后形成的制度与机制,促进了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立保证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良性发展。
(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
在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管理体系是指在学校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要素。这些要素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狭义的体系是指在学校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学校内部的各种要素。
从校外要素来说,实践教学所涉及的要素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和企业、行业、社区、家长等。从校内要素来说,不同的院校、不同的校情和历史渊源使得各院校的机构设置及管理层次各有不同的特点,但任何一个院校其校内管理体系所涉及的利益主体都是共同的,即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管理系统内运行机制的建立,必须考虑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