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芷江抗战受降纪念旧址: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成果

芷江抗战受降纪念旧址: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七里桥村,现有面积40820平方米,是中国人民接受侵华日军投降之地。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依托“芷江受降”旧址建起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芷江成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地是有原因的。1945年8月21日至23日,“芷江受降”历时3天。芷江会战的胜利拉开了抗日战场反攻的序幕,“芷江受降”标志着百年的屈辱得到了洗刷。

中国人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七里桥村,现有面积40820平方米,是中国人民接受侵华日军投降之地。

烽火八年起卢沟,受降一日落芷江”。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中国政府在湖南芷江成立了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筹备处,8月21日至23日,降使今井武夫飞抵芷江向中国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中国政府在芷江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办理侵华日军投降具体事宜,日本投降代表献交了侵华日军兵力分布图,并接受载有各战区日军投降详细规定的备忘录。会后,何应钦蒋介石请示签字地点是否仍维持重庆商议在芷江举行,8月22日蒋介石复电:签字地点决改南京。8月23日下午2时30分,日方投降代表乘原机返回南京。随后中国战区受降全权代表何应钦在芷江指挥部署了全国16个受降区和101处缴械点的受降事宜,签发24份备忘录,史称“芷江受降”。

“芷江受降”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美梦彻底破产,写下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洗雪百年国耻,抵御外敌入侵首次最光辉的一页,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抗战”,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芷江受降”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坐标点上,永载历史史册。

受降旧址于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由一园三馆(和平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组成,主要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坊、中国战区总受降旧址(受降会场旧址、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何应钦办公室旧址)、中美空军联队指挥塔旧址、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旧址、太和塔等纪念性构筑物和少量辅助建筑物。

拓展阅读

芷江:一座见证抗战受降的胜利之城

最后一战

芷江县城东郊,有一座始建于1936年目前仍在使用的机场——芷江机场。机场不大,亦不起眼,鲜为人知的是,它曾是“二战”盟军在远东的第二大军用机场,中日双方的这次会战,就是围绕这座机场而展开的。

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趋近尾声。欧洲战场,德国法西斯濒临覆灭;太平洋战场,日本法西斯节节败退,已呈强弩之末,但中国战场的日军仍在困兽犹斗。此时的芷江机场是美国空军在中国最大、最接近前线的空军基地,经过扩建和完善,从这里起飞的美军轰炸机能够打击在华日军战略目标,威胁日本本土,被日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为解除芷江机场这一威胁,日军集结兵力8万余人,兵分三路,发动了对湖南最后一次,也是对中国战场最后一次进攻作战,企图合围芷江机场,摧毁中美空军前沿阵地,并一举占领湘西,威胁重庆,挽救其行将灭亡的命运。此役是为芷江会战,亦称湘西会战、雪峰山会战。

经历了抗战时期的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此时的中日双方军力已经逆转。芷江会战历时两个月,在中美空军掌握制空权和多支中国精锐部队的打击下,日军惨败。中国军队歼敌2.8万余人,取得了抗战正面战场最后一役的完胜。此后,日军在中国战场彻底停止进攻作战,直至投降。

光荣受降(www.daowen.com)

当年的“芷江受降”所在地位于芷江县七里桥村。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依托“芷江受降”旧址建起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芷江成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地是有原因的。芷江位于湘西腹地,素有“黔楚咽喉”之称,战略位置非常突出,抗战时期作为抗战前线的后方,抗战后方的前线,是重要的军事基地和中美空军联队的大本营,拥有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芷江因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最终成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地,拉开了中国战区受降的序幕。

1945年8月21日至23日,“芷江受降”历时3天。日方交出了百万侵华日军兵力部署图,接受了载有命令侵华日军投降详细规定的备忘录。见证了中国正面战场最后胜利一战的芷江,最终又让日本法西斯在此低下了不可一世的头颅,“芷江受降”也写下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光辉一页。“芷江受降”后,中国战区先后在16个地区举行受降仪式,至1945年年底,侵华日军被全部解除武装。中国人民赢得了百余年来抵御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正如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的社论指出:“半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刷了;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报酬了。中国人民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前面,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这是怎样的一个日子呀!”

见证历史

受降纪念馆内耸立着一座被称为“中国凯旋门”的国内纪念抗战胜利的标志性建筑——“受降纪念坊”。纪念坊建成于1947年8月,高8.5米,宽10.64米,为四柱三拱牌坊式建筑。这座纪念坊,记录了中国抗战胜利受降的荣光,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见证和重要标志,更是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历史丰碑

芷江见证着中国军人的浴血奋战。芷江会战中,在武冈的中国军队以一个营的兵力与10倍之敌血战7天7夜,力保阵地不失。武阳驻军一个连队与数倍于己之敌苦战4昼夜,全部壮烈牺牲。20万热血青年在这里浴血奋战、英勇杀敌,打垮了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进攻。

芷江见证着军民一体共御外侮。为修建芷江机场,来自芷江等11个县的近两万民众,没有机械作业,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挖土、运土、滚压,靠人工用三四十吨重的大石碾子碾压出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并且在日机屡次轰炸之后迅速修复机场,保障中美空军及时参战,这是一座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机场。

芷江见证着中外正义力量并肩作战。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曾进驻芷江机场,多次参与作战。美国“飞虎队”克服前期战机配件不足和油料弹药短缺等不利条件,日渐发展壮大,在芷江机场最多时拥有战机近400架,逐渐夺取了制空权。

芷江见证着国共团结协作一致抗敌。芷江会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积极参战,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共同抗敌。在夹击三角坳日军主阵地中,歼敌千余人。正是这些正义力量的存在,才能“止战”并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举国上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以巨大的牺牲捍卫了民族尊严。从此,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为中华民族的最终解放独立奠定了基础。芷江会战的胜利拉开了抗日战场反攻的序幕,“芷江受降”标志着百年的屈辱得到了洗刷。从芷江这座胜利之城,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来源:《学习时报》,2020年9月18日第6版,《芷江:一座见证抗战受降的胜利之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