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学会旧址房舍始建于清朝末年,1917年,蔡和森及其家人由双峰县迁居于此。邓小平、陈云同志分别为旧址题写“蔡和森故居”“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新民学会旧址占地约175平方米,坐北朝南,有堂屋、正房、厢房、杂屋等。南边有菜地。整个旧址按原貌布置陈列,有蔡和森的住房和成立会会议房间。纪念馆东向建有辅助陈列室,全面介绍了新民学会存在三年的光辉史迹。
东南有槽门,槽门上悬挂当年房东立的匾额“沩痴寄庐”,向人们展示了那时知识分子身居草庐、心怀天下的壮志情怀。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以学生为主体,发起最早的革命社团之一,它是五四运动时期湖南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中坚力量,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民学会展厅分为新民学会的建立和宗旨及发展过程、勤工俭学等国外活动、反帝反封建等国内革命活动、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准备和成立早期的共产党组织五部分内容。
为了能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毛泽东、何叔衡等一批新民学会会员骨干分子创办了文化书社。由于当时资金有限,书社只能优先采购和销售马克思主义书刊,并采取一些措施,将书社的阅读机会大大增长。会员们用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尽量扩大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让马克思主义在湖南学生中深入人心,为之后的学生运动做好了准备。
正在新民会员们紧张忙碌地宣传新民主义时,军阀对爱国运动和自治运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运动失败了,但是却使新民学会会员们明白改良这条道路是没有希望的,只有建立属于自己的政党,用“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来实现对中国的改造。
新民学会为共产党的建立、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等做出了卓越的、开创性的理论贡献和组织准备。1920年8月,赴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指出:要发展中国革命,“我认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他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及建党的步骤等,都做出了比较系统、深刻的阐述。这些主张和理论,得到毛泽东等人的深切赞同。1920年毛泽东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新民学会中的先进分子是小组主要成员。同年冬,毛泽东筹建了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新民学会中的许多会员都成为早期的团员。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民学会74个会员中有31人成为党的早期党员,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好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重要准备。
新民学会会章虽然最终没有将“经纶天地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向政党发展” 等内容写入,可是“改造中国与世界”乃是这组织中许多人的抱负。新民学会会员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革命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
正是因为有了新民学会,赴法勤工俭学这种事关青年学子前程的大事也有人出面主持了,“驱张”等这样在湖南历史上有着重重一笔的政治活动也有了主心骨,湖南后来的建党建团活动也就有了思想、干部基础。(www.daowen.com)
拓展阅读
蔡和森与毛泽东的革命友谊
蔡和森与毛泽东的革命友谊,是从湖南第一师范开始建立的。辛亥革命前后,他们分别从湘乡永丰(今属双峰县)和湘潭韶山冲,先后来到省城求学。蔡和森初入铁路学堂;毛泽东入湘乡驻省中学,随后转入省立第四师。一师创立后,蔡和森于1913年秋转入;毛泽东于1914年春随四师并入一师而转入。从此,两位爱国有志青年相聚到一起。
学生时代的蔡和森与毛泽东不仅注重对书本知识的研究,而且注重社会调查,向社会广求知识。他们把向书本学习叫读有字之书,把向社会学习叫读无字之书。他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日到学校附近的工厂、农村去作社会调查。1918年春,毛泽东母亲寓居蔡家“刘家台子”治病时,两人各带一把雨伞,脚穿一双草鞋,身无分文,走遍洞庭湖区5个县市,作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出发时,他们对自己的母亲说:“我们两三天就回来。”但他们一出门,半个月才归。回家时,蔡母问他们:“你们身无分文,在外生活怎么过?”蔡和森与毛泽东回答道:“我们见人说话,遇事帮忙,给人家送副对联,别人就给我们饭吃。看来,天下农民是一家,只要乐于助人,走遍天下都不怕呀!” 这种社会调查,不仅使他们获得了大量丰富的社会知识,而且锻炼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
在那茫茫黑夜与荆棘丛生的时代,有蔡和森与毛泽东这样的民族精华聚结到一起,而且又如此的意气相投与志同道合,实在是难得的。他们的思想与生活与众不同,时人称之为“怪人”。“远在五四运动以前,在湖南的一般先进青年中,就盛称毛蔡之名,而奉之为表率。”不仅青年们愿意与之交往,就是进步教师也十分器重他们。杨怀中先生曾经就极其推崇他俩,常在好友前夸耀这两位得意门生。临死时,他还写信给章士钊说:“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二子”,指的就是蔡和森与毛泽东。
(来源:人民网,2013年12月16日,《蔡和森与毛泽东:学友、会友、战友》,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1216/c85037-23853456.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