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唐代宴饮:社交调节与和谐

唐代宴饮:社交调节与和谐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唐代三百年历史,在对官员的宴饮方面,有玄宗、宪宗、宣宗等几次大的开禁。官员宴饮的社会职能是为调节各种人事关系。这是一般宴饮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其种类有赐宴、会宴、宴饮三类。虽然第一类偏重于赐恩、报恩以及劝勋劳待贤彦,第二类偏重于议政事和观礼仪,第三类偏重于处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但三类宴会的共同目的都是要达到人事关系的“和”。

唐代宴饮:社交调节与和谐

总之,从上述几个皇帝的情形我们可以明白宴饮的多少绝不单是个宴会问题,它确与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的状况有关。

官员宴饮的社会职能是为调节各种人事关系。我们大致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因宴会而结成同盟关系。这种职能是皇帝最不愿看到的,所以史籍中很少记载,但事实上应该有许多,我们只能举几个间接的例子。《旧唐书·王叔文传》记载:“(王叔文)母死。前一日,叔文置酒馔于翰林院,宴诸学士及内官李忠言、俱文珍、刘光奇等。中次,叔文白诸人曰:‘叔文母疾病。比来尽心戮力为国家事,不避好恶难易者,欲以报圣人之重知也。若一去此职,百谤斯至,谁肯助叔文一言者?望诸君开怀见察。’”这是王叔文怕离开京师后遭人暗算而设宴请众人帮忙,试图建立某种同盟关系。又《旧唐书·刘从谏传》记刘稹叛乱时,其母“裴氏召集大将妻同宴,以酒为寿,泣下不能已。诸妇请命。裴曰:‘新妇各与汝夫文字,勿忘先相公之拔擢,莫效李丕背恩、走投国家。子母为托,故悲不能已也。’诸妇亦泣下,故潞将叛志益坚”。这也是因宴而结成并加强同盟关系。甚至有的地方官为防止因宴结盟叛乱而严禁屠牛。因为“草贼非屠牛酾酒,不成结构之计。深其罪,所以绝其谋耳”[46],简直把宴饮看作结盟的关键一环了[47]

2.因宴会而追求与上级的亲密关系。实质就是巴结上司,以求升官。尤其那些位于交通干线附近的州县官员更是如此。他们对过往高官的招待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己的仕途命运。孙樵在《书何易于》一文中说何易于因为对往来权势招待一般,除按规定的供给外别无所与,因此不能升官。孙樵接着写道:“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某人由上下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某人能督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好言。”[48]这就把宴饮与仕途的关系讲得非常清楚了。

3.因宴会而建立对下级的施恩关系。或者没有施恩意图,只单纯为下属扬名。这是因为宴饮是多人聚会,在这种场合为人扬名极其便捷且效果极佳。例如“白敏中在郎署,未有知者。虽李卫公器之,多所延誉,然而无资用以奉僚友。卫公遗钱十万,俾为酒肴,会省阁诸公宴”[49],为白敏中扬名,后来白敏中成了宰相。更有意思的一例是唐太宗为女婿扬名。《隋唐嘉话》记载:“薛万彻尚平阳公主。人谓太宗曰:‘薛驸马无才气,因此公主羞之,不同席者数月。’帝闻之大笑,置酒召诸婿尽往,独与薛欢语,屡称其美。因对握槊,赌所配刀,帝佯为不胜,解刀以佩之。酒罢,悦甚。薛没及就马,主遽召同载而还,重之逾于旧日。”这就是借宴会集众人于一处的有利时机所发挥的宴饮的社会职能,效果非常好。

4.用宴会来处理令人为难的人事关系。实质就是求人办事。例如“张正甫为河南尹,裴中令伐淮西,置宴府西亭。裴公举一人词艺好解头”[50],是借宴会之时推荐解头。又如《国史补》卷中记:“崔膺性狂。张建封爱其文,引为客,随建封行营。夜中大叫惊军,军士皆怒,欲食其肉。建封藏之。明日置宴。监军曰:‘某与尚书约,彼此不得相违。’建封曰:‘唯。’监军曰:‘某有请,请崔膺。’建封曰:‘如约。’逡巡,建封又曰:‘某有请,亦请崔膺。’坐中皆笑,乃得免。”这是借宴会来处理棘手问题的一例。

上述四种类型从本质上说都是以宴会为手段来进行人际交往,处理、解决一些难办之事,由此达到各种人事关系的“和”。这是一般宴饮所具有的主要特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一些简单结论,即唐代官员宴会是一种为调剂人事关系、从事人际交往而采取的手段。其种类有赐宴、会宴、宴饮三类。虽然第一类偏重于赐恩、报恩以及劝勋劳待贤彦,第二类偏重于议政事和观礼仪,第三类偏重于处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但三类宴会的共同目的都是要达到人事关系的“和”。这种目的符合儒家和为贵[5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2]的社会政治思想,并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起了较好的作用,这是研究官员宴会必须注意到的事实。本文只是勾勒了官员宴会的一个大致轮廓,许多问题还有待于今后的研究和补充。

原载《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2期。

【注释】

[1]这两种宴会也具有社会交往性质,但其时代特征及社会职能不如其他明显,故暂不涉及,留待将来详论。

[2][唐]元稹《谢赐设状》,《元氏长庆集》卷三五。

[3]唐玄宗《春中兴庆宫酺宴序》,《全唐诗》卷三。

[4][唐]宋璟《奉和御制说、璟、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一首应制》,《文苑英华》卷一六八。

[5][唐]萧嵩《奉和御制说、璟、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一首应制》,《文苑英华》卷一六八。

[6][唐]宋若昭《奉和麟德殿宴百僚应制》,《文苑英华》卷一六八。

[7][唐]宇文融《奉和御制说、璟、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一首应制》,《文苑英华》卷一六八。

[9][唐]李绰《尚书故实》。

[10]唐玄宗《春中兴庆宫酺宴》,《全唐诗》卷三。

[11]《旧唐书》卷五《高宗纪》。

[12][唐]苏颋《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文苑英华》卷一六八。

[13][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一“中宗”条。

[14]《旧唐书》卷八《玄宗纪》。

[15]唐玄宗《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全唐诗》卷三。

[16][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

[17]《旧唐书》卷一三《德宗纪》。

[18]《旧唐书》卷一三《德宗纪》。

[19]《旧唐书》卷一三《德宗纪》。

[20][唐]白居易《论左降独孤朗等状》,《白氏长庆集》卷六〇。

[21]《旧唐书》卷一三《德宗纪》。

[22]仅在《唐六典》、《通典》中有少许关于元正冬至朝会供膳、节日加食料,以及军礼中射礼的规定。

[23]崔元翰《判曹食堂壁记》,《全唐文》卷五二三。(www.daowen.com)

[24]后唐同光元年十二月中书门下奏,《全唐文》卷九六九。

[25][宋]王谠《唐语林》卷三。

[26]刘濛《请石刻准勘节目奏》,《全唐文》卷七九一。

[27][唐]蔡词立《虔州孔目院食堂记》,《文苑英华》卷八〇六。

[28]崔元翰《判曹食堂壁记》,《全唐文》卷五二三。

[29][唐]李翱《劝河南尹复故事书》,《李文公集》卷一。

[30]崔元翰《判曹食堂壁记》,《全唐文》卷五二三。

[31]李翱《故河南府司录参军卢(士琼)君墓志铭》,《李文公集》卷一五。

[32][唐]程浩《相州公宴堂记》,《文苑英华》卷八〇六。

[33][唐]柳宗元《盩厔县新食堂记》,《柳河东集》卷二六。

[34]唐玄宗《禁止街坊轻浮言语诏》,《唐大诏令集》卷一〇九。

[35]《旧唐书》卷八《玄宗纪》。

[36]唐玄宗《赐百官钱令逐胜宴集敕》,《唐大诏令集》卷八〇。

[37]《旧唐书》卷八《玄宗纪》。

[38]唐玄宗《亲祀东郊德音》,《唐大诏令集》卷七三。

[39][宋]王谠《唐语林》卷六。

[40]《旧唐书》卷一三《德宗纪》。

[41]《旧唐书》卷一三《德宗纪》。

[42]吕温《代百僚谢许游宴表》,《全唐文》卷六二六。

[43]杨夔《复宫阙后上执政书》,《全唐文》卷八六六。

[44]李德裕《停进士宴会题名疏》,《全唐文》卷七〇一。

[45]《旧唐书》卷一八《宣宗纪》。

[46][宋]王谠《唐语林》卷一。

[47]这里说的是庶民而非官员,但似乎也可以间接说明宴饮的这一社会职能。

[48][唐]孙樵《书何易于》,《孙樵集》卷三。

[49][唐]康骈《剧谈录》卷上。

[50][唐]张固《幽闲鼓吹》。

[51]《论语·学而》。

[52]《孟子·公孙丑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