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苏地方文化史:康乾二帝南巡与诗文

江苏地方文化史:康乾二帝南巡与诗文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康、乾历次南巡,必经扬州,对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走向、特点都产生重要影响。再次,两帝南巡扩大府学额数,召试献诗士子,促进扬州的文教发达。康熙深感江南文化极盛,两次增加府学名额各增4—5名。康乾二帝巡幸扬州,对平山堂等含有丰富历史信息的著名景点,每来必游,游多有诗。

江苏地方文化史:康乾二帝南巡与诗文

清军从1644年入关,先是消灭了李自成大顺国的军队,继而摧毁了各地抗清力量,康熙元年(1662年)俘获南明永历帝,清政权在关内才基本确立下来;康熙二十年(1681年)底,清政府平定三藩,二十二年(1683年)收复台湾。前后用约40年时间,结束了国内大规模战争的局面。康熙帝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遭运为三大要事;战争结束,自然就把政务的重点转向河务、漕运这事关国计民生的方面,1683年也可视为政府全面恢复和发展生产活动的起点。

康熙皇帝于二十三年(1684年)第一次南巡,从北京出发,一路南下,至苏州回銮。此后至四十六年(1707年)又有五次南巡,远至绍兴杭州北返。康熙南巡,最直接的目的是治理黄河,减少水患,安定民生,促进经济;自然还有观民察吏、宣扬皇恩的目的和关恤文士的内容。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都很奏效,国家富裕百姓富庶。他仿效祖父也有六次南巡之举,始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结束于四十九年(1784年),前后恰好也是三十四年。乾隆南巡除了问俗观风,“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18) ,还蠲赋恩赏、巡视河工、观民察吏、加恩士绅、培植士族、阅兵祭陵,履行皇帝职责。

康、乾南巡,前后经历一百年,虽然兴师动众,花费无数,但客观上伴随实地察看、亲民施恩的善政,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康、乾历次南巡,必经扬州,对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走向、特点都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治理水患,扬州大为得益。康熙重视高家堰工程,指出:“朕观高家堰地势,高于宝应高邮诸水数倍。前人于此筑石堤障水,实为淮扬屏蔽。”(19) 他还对高邮的水利设施做出具体安排,如“高邮东岸之滚水坝、涵洞俱不必留用。将湖水河水俱由芒稻河、人字河引出归江。入江之河口如有浅处,责令挑深。如此条治,则湖水河水俱归大江。各河之水既不归下河,下河不必挑修尔”(20)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七月庚寅,河道总督于成龙称:“目下上流水势俱各消退,独高邮、邵伯日见盈满。请于凤凰桥起至王家庄止,疏浚深通,直达湾头河。又自董家沟起、至朱家桥止,旧有河形亦疏浚深通,直达八港口,则漫涨之水可以渐消。”(21) 康熙允准所请,消除水患,有力保障了农业生产。

其次,历次南巡,所经之地都有蠲免措施,有利民生及其经济发展。康熙对蠲免赋税一向重视,曾说“蠲租乃古今第一仁政,穷谷荒阪皆沾实惠”(22) 。每次南巡离京前,都颁发谕旨,蠲免沿途所经地区的田赋。第三次南巡时,康熙下令蠲免了淮扬地区十九万两逋赋及十一万石米粮;后又特地为淮扬地区留下漕粮二十万石备用。乾隆亦是如此,如第四次南巡,“启銮前,将江苏省历年灾缓节欠一百四十余万两概行豁免”;到了江苏,又“将经过地方本年额赋蠲免十分之三”,“将江苏布政使所属各州县乾隆二十八年前的熟田地丁杂款未完银四万一千六百余两,一体概行豁免,并将江苏经过地方本年钱银均免十分之五,俾闾阎益资殷阜,共乐升平”(23) 。第五次南巡,还专门蠲免两淮灶户多年积欠田灾带征递缴各未完银三万五千六百二十四两。各种蠲免政策,直接减轻了民间百姓的生活负担,增加了民间资本积累,利于发展经济。

再次,扬州官商为迎銮,大兴土木,刺激盐商世俗消费,既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也提升城市建设、服务水平。康熙南巡起初尚能节俭,后来也逐渐奢华,第五次南巡,幸扬州,即驻跸盐院曹寅带领盐商新建的高旻寺行宫,行宫甚为都丽,入晚行宫宝塔上灯如龙,五色彩子铺陈,古董诗画,无计其数,月夜如昼。而乾隆一开始就讲究享受,各地无不竭尽机巧,迎讨皇上欢心。两淮盐商争奇斗艳,踵事增华,修天宁寺行宫,建御码头、上下买卖街,乾隆除第一次驻跸高旻寺行宫外,后五次均驻天宁寺行宫。盐商又沿保障湖陆续修建楼台亭阁,曲水流淙,步步有景,北接蜀冈,为立体长幅画卷。城内又有九峰园、康山草堂等名园,乾隆夸赞不已。两淮盐务还别出心裁,在进城御道两旁,由淮南北三十总商分工派段,营造临时景点,角楼香亭,缀以松柳,陈设香案屏风,辅以古玩器皿诗书,更设机关布景,配以细吹音乐,真人扮演戏文;置身其中,恍若仙境。某些地段的御道,亦用彩色块砖,铺成多种图案,极尽奢华。清人有云“三汊河干筑帝家,金钱滥用比泥沙”(24) ,批判可谓深刻。换个角度看,这些工程,需要大量劳力,平时也需要人管理,扩大了扬州的就业容量。而皇帝、官商的奢华、精致的生活,也催生若干服务行业,吃穿玩乐都有专门化的分工和设施,随时可以提供适当的服务,当年乾隆也看到这点:“商人习为侈靡,其技巧役之贫民借以糊口者甚众,亦损有余补不足之道。”(25) 而盐商哄得皇上开心,从皇帝那里也得到政治地位(恩赏职衔)和经济实惠,对两淮盐业的繁盛也有作用。乾隆年间,扬州出现一批能工巧匠、民生专业化服务,也与此有重要关联。(www.daowen.com)

再次,两帝南巡扩大府学额数,召试献诗士子,促进扬州的文教发达。康熙南巡,接见扬州致仕官员李宗孔,赐其大理寺少卿,御书“香山洛社”以宠异之。康熙深感江南文化极盛,两次增加府学名额各增4—5名。适应生员人数增多的情况,清廷又调整了乡试的录取名额,江南乡试中额增加到99人。康煕四十二年(1776年)、四十四年(1778年)两次南巡,召试江浙士子,考取士子两等共73人,中有扬州洪声、郭元釪列二等,洪奉命值内廷,郭入纂修馆。乾隆效法康熙,六次南巡均下诏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当年府州县学按规模分别增招3—5名,召试江苏、安徽、浙江才俊,中式者特赐举人,授官内阁中书,后两次还扩展到江西省、福建省士子。共考取一等者共85人,中有扬州程晋芳、郑沄、吴楷、程宗洛、江涟、黄文辉、鲍勋茂(26) 7人。扬州本文教之邦,康雍年间还出过王式丹和陈倓两位状元,两帝南巡优待文士的恩典,起到鼓励士子读书求学的作用。

最后,两帝南巡到扬州,游赏名园胜景并题词吟诗,是园主人沐浴皇恩的极大荣耀,这刺激了盐商争相造园的积极性,最终成就了乾隆后期扬州园林建造的繁盛高峰。帝王的欣赏,也成为出入扬州的文人艳羡提及的诗材,助推了扬州景观的知名度。

康乾二帝巡幸扬州,对平山堂等含有丰富历史信息的著名景点,每来必游,游多有诗。谓平山堂之景“宛转平冈路向西,山堂遗构白云低。帘前冬暖花仍发,檐外风高鸟乱啼。仙仗何尝惊野梦,鸣镳偶尔过幽栖”(27) 。平山堂之梅“凭参疏影生香趣,未许歌莺语燕哗”(28) ,平山堂之夏“花辞骀荡红纷雨,林报清和绿可攀”(29) 。来到平山堂,二帝总是想起欧阳修,康熙吟诗“文章太守心偏忆,墨洒龙香壁上题”(30) ,为平山堂题“贤守清风”额;乾隆有云“地胜究以人,睪然怀欧阳”(31) 。帝王追踪前贤的善政爱民文化情怀,还是值得肯定的。正因为有此情怀,面对盐商接驾的豪奢,二帝不免略愧欧阳,表示“稍嫌丝管饶繁会”(32) ,用“莫遣争能纵欲奢”(33) 来告诫自己。

二帝南巡诗歌,印证了扬州的繁华。康熙初次南巡,淮扬地区正被水患,高邮等地一片泽国,他内心惕然。十八年后,第四次南巡至扬州,则喜吟“财富称兹地,时巡复此经。春膏宜豆麦,烟景遍林亭”(34) ,“惠风遍拂维扬市,沛泽均沾吴越家”(35) 。几十年后,乾隆南巡则是“富庶从来说广陵,满城丝管映街灯”(36) ,“山情水态还如旧,巷舞户歌觉倍常”(37) 的盛世景象。乾隆中后期的几次南巡,诗题出现了新园林:九峰园、倚虹园、康山草堂、趣园、净香园,郡城的繁华在持续发展。

康乾二帝只是诗歌作家,难称大家,其南巡扬州诗歌不乏佳句,但全璧少见。乾隆四十二年(1776年)仲夏,他在皇城写了一首与扬州有莫大关系的诗:“纪文曾识一篇笃,予谥仍留两字芳。凡此无非励臣节,鉴兹可不慎君纲。像斯观矣牍斯抚,月与霁而风与光。并命复书画卷内,千秋忠迹表维扬。”(38) 这是褒扬扬州抗清英雄史可法的诗。之前,乾隆敕赐史可法谥号为“忠正”,又亲笔题写“褒慰忠魂”四字;复撰此诗,并要求置于扬州史公祠中,供人瞻仰。历史还史可法以公道,扬州人终于可以堂皇正大地宣扬纪念忠节文化精神的代表,其意义深远,而乾隆盛世的开放也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