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洛可可:空洞艺术的倡导者与变革者

洛可可:空洞艺术的倡导者与变革者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评论家在谈论洛可可时,认为它是一种只关注表象,而失去内涵的空洞的艺术。蓬巴杜夫人是当时有声望的文艺名嫒,也是洛可可艺术的倡导者。重装后的凡尔赛宫在内部装饰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由雄壮、浓重转变为了轻盈、纤细,这种新风格被称为洛可可,一个完全由蓬巴杜夫人个人的艺术趣味而生产出的艺术新样式。

洛可可”这个词源于法语,原意是“精美的贝壳”。仅仅是通过对词语的注解我们也能想象得到这是一种多么精致、华美的艺术风格。在当时,这种将精美发挥到极致的艺术绝不可能流行于平民阶层,它是专属于贵族的,它描画的正是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很多评论家在谈论洛可可时,认为它是一种只关注表象,而失去内涵的空洞的艺术。但我们用“空洞”来形容洛可可绝非贬义。艺术是一面镜子,如实地反映着每一个时代的问题。因此,洛可可这面镜子正是对于那个空洞时代的映射。

18世纪上半叶是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当时的贵族阶层那就是“没有理想”。那么到底是什么让18世纪前期的贵族集体丧失理想了呢?这来源于17世纪“太阳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权政策。当时欧洲皇室的权力都十分分散,中央集权政策的推出将王室贵族的权力一一被收回到路易十四个人手中。为了平衡王室成员们心中的不满,中央集权政策除了回收实权以外又给予贵族们无限的财富与地位。这就等同于给你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与世袭的爵位。因此,贵族们纷纷响应并交出实权。可表面上是荣华享乐,实质却是理想遭到剥夺。富有的贵族们每天无所事事,除了纵情玩乐他们想不出更好的打发时间的方法。他们将自己打扮得精致时尚,在奢华的豪宅中夜夜笙歌,扮演着浪漫小说中扭捏的恋爱角色。洛可可艺术的出现正是反映了他们浮华的生活,它营造出的是一个理想化的精美世界,是一个只有谈情说爱才能给予养分的世界。

弗拉戈纳尔《洗澡的女孩》

弗拉戈纳尔《洗澡的女孩》(局部)(www.daowen.com)

说到洛可可艺术,这里有位不得不提的人物,蓬巴杜夫人。蓬巴杜夫人是当时有声望的文艺名嫒,也是洛可可艺术的倡导者。蓬巴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尼特·普瓦松,她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长大后成了一位文艺名媛。年轻的蓬巴杜夫人才华横溢,据说18岁时便能主持艺术沙龙。艺术沙龙虽然有它的娱乐属性,但却并不仅仅是一个聚会玩乐的场所,它更重要作用的是聚集社会名流、学者进行文学艺术的探讨。蓬巴杜夫人的艺术沙龙经营得相当成功,吸引了众多法国文艺界名人参加聚会,据说伏尔泰就是沙龙的常客。艺术沙龙的经办不仅体现着蓬巴杜夫人的艺术天赋,同时也展现着她的领导才华。但只是运作一个沙龙对于年轻的让娜来说还是有些大材小用,直到她遇见路易十五并成了他的情人,她的艺术才能才得到了真正的发挥。

“太阳王”路易十四所处的年代是巴洛克艺术的鼎盛时期。因此,国王所居住的凡尔赛宫殿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与室内装潢。但到了路易十五执政时期,巴洛克式的装饰风格已经开始显得落后又笨重。特别是在时尚名媛蓬巴杜夫人的眼中,巴洛克风格的凡尔赛宫装饰简直土得掉渣。因此,她鼓动路易十五对凡尔赛宫进行翻修与改造,并且亲自参与了重修的设计工程。重装后的凡尔赛宫在内部装饰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由雄壮、浓重转变为了轻盈、纤细,这种新风格被称为洛可可,一个完全由蓬巴杜夫人个人的艺术趣味而生产出的艺术新样式。这股时尚风潮的流行,最初只是在凡尔赛宫所在的巴黎。然而,随着法国在当时欧洲的影响力,流行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使得18世纪上半叶的欧洲都浸泡在了由蓬巴杜夫人所打造出来的时尚、精美、奢华的洛可可风潮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