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是《圣经·旧约》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以色列古代王国的第二任国王,是犹太民族古代历史中最伟大的战士和民族英雄。因此,大卫的故事也为众多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灵感,特别是雕刻作品。历史上有三件重要的《大卫》雕像,文艺复兴早期多纳泰罗的《大卫》铜像,文艺复兴盛期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大理石雕像,巴洛克时期贝尼尼的大卫大理石雕像。多纳泰罗、米开朗琪罗、贝尼尼,这三位作者在创作大卫雕像时均选择了关于大卫的同一段描述。
公元前1100年左右,古代以色列王国建国初期,遭到非利士民族的侵略。在非利士军营中有一人出来讨战,名叫歌利亚,是一个巨人。据记载,歌利亚“身高六肘零一虎口;头戴铜盔,身穿铠甲,甲重五千舍客勒;腿上有铜护膝,两肩之中背负铜戟;枪杆粗如织布的机轴,铁枪头重六百舍客勒”。歌利亚是一名强大的战士,以色列军营中无一个人敢上前对阵。两军僵持多日,以色列军队中出现一位叫作大卫的少年,他勇敢地站出来迎战强敌。大卫本是一个牧羊少年,因歌利亚在阵前辱骂以色列人信仰的上帝愤而应战。他用牧羊人击退野兽的机弦奇迹般的战胜了歌利亚,是以色列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之战。
米开朗基罗《大卫》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展现了男性人体静态的阳刚之美,是一件具有典型的文艺复兴时代特征的雕刻作品。虽然表现的是即将上阵杀敌的场景,米开朗琪罗却选择的是大卫在登上战场之前思考如何一击制敌的静止瞬间。大卫的形象是一个柔弱的牧羊少年,据记录“他面色光红,双目清秀,容貌俊美”。事实上,在这三件著名的大卫雕像中,多纳泰罗的大卫似乎是最接近《圣经·旧约》中人物的原型,而米开朗琪罗的大卫看上去一点儿也不柔弱,我们甚至可以说他看上去非常强大。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改编,是因为米开朗琪罗是一位英雄主义者,他的英雄主义思想不仅展现在《大卫》中,也注入在其他作品里,例如西斯廷天顶画《创世纪》,还有为美第奇家族私人花园制作的系列雕像。这些作品中的人物不论男女老少,米开朗琪罗都赋予了他们一副魁梧强大的身躯。崇尚英雄的他所创作出来的大卫更是英雄主义的象征,是阳刚之美的符号。虽然他给予了少年大卫青年人的身躯,但故事中的大卫毕竟是一个大约13岁的孩子。一个孩子在没有经历任何军事训练的情况下要在战场应敌,对手是一个身经百战杀人无数的巨人战士。如果说此时的大卫内心全然无惧,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很明显,米开朗琪罗在创作时经历了反复揣测和思考大卫在应敌之前,紧张又欲战胜对方的矛盾心态。因此,米开朗琪罗虽然使大卫拥有一个强壮、蓄势待发的躯体,但脸孔上却流露出痛苦矛盾的神情。大卫紧锁的眉头,紧闭的嘴唇,握住石子的右手,紧绷的腿部线条,这些细节均表现出大卫在迎战前的强烈紧张感。虽然这是一件宗教题材的作品,但却展露了作者对人体之美和人物个性的解读。米开朗琪罗竭力展现了静止状态下男性的阳刚之美,又通过面部、手部等细节语言表现了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是一件堪称完美的人文主义艺术作品。(www.daowen.com)
贝尼尼的《大卫》是一件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雕刻作品。它展现的是大卫运动中的形体以及综合的观赏视角。雕刻创作不同于架上绘画,它拥有多个视角观察点,例如正面、背面、两侧、顶部与底部。从这些角度出发所观看到的图像,均是雕刻家在制作作品时需要考虑的。但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家则更倾向于替观众选择观看视角,如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它的最佳观赏角度是正面以及能够看到脸孔的侧面,而且人物也多处于静止状态,而贝尼尼在制作这尊雕刻时采用的是螺旋运动趋势,因此能够给观众提供更多的观看视角。配合光线的使用,更是能形成层次丰富的光影效果。与米开朗琪罗不同的是,贝尼尼在创作大卫时,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展现人物的动势和迸发的激情,以及精美华丽的大理石雕琢技术。虽然在艺术史中贝尼尼经常被放到与米开朗琪罗相比较的位置,但他也许不会像米开朗琪罗一样去揣摩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贝尼尼《大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