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宣宗即位之初,朝中的大臣都对这位有些“痴呆”的皇叔没抱多大希望,但宣宗却凭着自己的努力,让天下人对他另眼相看。
大中二年(848)二月,唐宣宗召见了翰林学士令狐绹,与他探讨了唐太宗所撰《金镜》中的治国之道。在这个过程中,唐宣宗对这位翰林学士十分尊重,君臣二人相谈甚欢。
在吏治改革方面,唐宣宗也在武宗朝的基础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而“任贤勿贰,去邪勿疑”正是他所信奉的标准。唐朝的官员人数众多,宣宗年间已有近三千人。为了了解官员们的情况,以便能够将他们的才华用在可用之处,唐宣宗特意命宰相们编撰了一部《具员御览》,并放于案头,以便随时浏览。
唐朝在地方施行州县制,各地的最高长官便是刺史。刺史作为地方的行政长官,直接关系到朝廷政令的推行和百姓生活的好坏,所以对于刺史的任命唐宣宗更是格外重视。
前朝的高官太过泛滥,而唐宣宗则十分珍视官位的授予,不是对朝廷有大功劳的不可能在他手中获得这样的殊荣。不仅对高官如此,就算是一般官吏的任免,唐宣宗也要亲自审查,绝不只听信他人的一面之词。
至于唐朝的边境地区,到了宣宗时期也出现了新情况。吐蕃自唐武宗时期发生内乱之后,势力削减了不少。唐宣宗初年,本来被吐蕃所占有的秦、原、安乐三州和原州七关都陆续归顺了朝廷,这一情况也大大提高了唐宣宗的政治声望和资本。(www.daowen.com)
在此之后,唐朝在宣宗时期还收回了河西走廊的控制权,并在沙州设置了归义军,命领导这次战役的张议潮为沙州节度使。
在唐宣宗的屏风之上书写的是一整部的《贞观政要》,而他自己也经常阅读此书。他自小就十分仰慕先祖太宗皇帝的为君之道,而他之所以被称为小太宗,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样善于纳谏。
他在位期间,不论是朝臣们的意见还是门下省的封驳他都能欣然接受,每逢大臣们提出了良好的建议,他甚至要洗手焚香,大有唐太宗当年的风范。
唐宣宗上朝时必然正襟危坐,无论多久都不露一丝倦怠之意,以至于当时的宰相令狐绹说每次上朝之时他都紧张得汗流浃背,不敢出一丝差错。但公事一旦结束之后,唐宣宗便和颜悦色起来,或谈天说地或一起游玩,和大臣们相处得如同朋友一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