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姓牛还是姓李?牛党和李党的斗争揭开帷幕

姓牛还是姓李?牛党和李党的斗争揭开帷幕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说来,牛党的代表人物是牛僧儒和李宗闵,而李党的代表人物自然就是李德裕了。穆宗长庆元年,李宗闵、牛僧儒终于摆脱了李吉甫的阴影,进入朝廷为官,而此时与他们同朝的还有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李宗闵因受此事牵连,被贬剑州。至此,牛党和李党之间的斗争正式拉开帷幕。牛、李两党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主要表现在:李党力主摧抑藩镇割据势力,恢复中央集权;牛党反对用兵藩镇,主张姑息妥协。

姓牛还是姓李?牛党和李党的斗争揭开帷幕

自唐宪宗始,朝廷之中就有着所谓的“牛李党争”。一般说来,牛党的代表人物是牛僧儒和李宗闵,而李党的代表人物自然就是李德裕了。又因为在牛党之中,李宗闵所起到的作用比牛僧儒更大些,所以又有“二李党争”的说法。

而始于宪宗,终于宣宗的“牛李党争”是中晚唐时期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斗争,和唐朝后期的治乱兴衰关系密切,这也是历史上不多见的。

“牛李党争”开始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的“贤良方正能言直谏科”,在穆宗长庆元年(821)因为进士科考试舞弊案愈演愈烈,直到宣宗朝李党的首领李德裕罢相,其党派成员也大多数被贬职而宣告结束。

在当时,科举考试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使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得到了进入仕途的机会,打破了旧的严格的门阀等级界线,选拔了某些有才干的人。

庶族们的平步青云让养尊处优的士族们感到强烈的心理失衡。于是,正当文人才子们都在寒窗苦读,为挤过这道狭窄的入仕门而争得你死我活、头破血流的时候,一场政治斗争在文人间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元和三年(808),朝廷照例举行“贤良方正能言直谏科”考试,李宗闵和牛僧儒都是这一年参考的士子,在策文中他们二人不约而同都写了对藩镇的策略,都认为不该对藩镇大加征讨。李、牛二人才华横溢,洋洋洒洒,征服了考官杨于陵和韦贯,最后被“擢为上第”。

但当时的宰相李吉甫,是主战派的重要成员,对李、牛二人的言论十分不满,而支持对藩作战的唐宪宗也自然站在李吉甫一边。因为这件事,杨于陵和韦贯都被贬斥,而牛、李二人当然也没有得到重用。

穆宗长庆元年(821),李宗闵、牛僧儒终于摆脱了李吉甫的阴影,进入朝廷为官,而此时与他们同朝的还有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

长庆元年(821)三月,朝廷又举行了“常科”考试。当时的翰林学士李绅和西川节度使段文昌都在之前告知过考官钱徽,希望他们能够照顾自己所荐之人。但到了最后,他们二人的亲属无一中举,而裴度之子、李宗闵之婿等公卿子弟都位列其中。段文昌不满这个结果,就上书揭发主考官钱徽和杨汝士徇私舞弊。(www.daowen.com)

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和李绅建议唐穆宗严肃处理此事。唐穆宗于是命白居易等人对这次参加考试的士子再进行一次检验,果然这些被录取的公卿子弟都是没有才学之人。李宗闵因受此事牵连,被贬剑州。至此,牛党和李党之间的斗争正式拉开帷幕。

牛、李两党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主要表现在:李党力主摧抑藩镇割据势力,恢复中央集权;牛党反对用兵藩镇,主张姑息妥协。其实,这样的争论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可是自长庆以后,已经完全演变成一场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

唐文宗即位之后,因为牛僧儒等人对地方势力的妥协态度,发生了著名的“维州事件”。因为此事,唐文宗脸面尽失,遂将牛僧儒一干人贬职。之后的武宗启用李德裕为相,武宗会昌年间是李党的繁盛期,李宗闵等牛党人都被打压。

唐宣宗一上台也开始了自己的权力重组。他不仅将朝臣做了全方位的更替,更将武宗当初所信赖的官员一律弃之不用。

唐宣宗即位几天之后,就下旨将李德裕罢相,贬到荆南做节度使,不久又将他贬到一个更低的职位,那就是在东都洛阳担任留守一职。

失去了武宗朝的光环,李德裕在大中年间一路走低,仕途极其不顺,最后死在了崖州任上。

李党是公卿显官集团的政治代表,他们与中小地主结盟,反对藩镇割据,从而与代表豪强大地主政治利益的牛党发生冲突。换而言之就是,日趋灭亡的士族阶级与科举进士之间开始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政治游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