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隋唐史中君臣合谋防宦官,泄密丢性命

隋唐史中君臣合谋防宦官,泄密丢性命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君臣互表心意后,唐文宗秘密召见了宋申锡,与他探讨解决宦官问题的办法。宋申锡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宦官的厌恶,并向唐文宗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为了不打草惊蛇,唐文宗和宋申锡的计划没有其他人知道。但不幸的是王瑶觉得风险太大,便将实情透露了出去。为了将宋申锡的罪名坐实,王守澄逮捕了一些漳王府的人,用屈打成招的办法让他们告发宋申锡。

隋唐史中君臣合谋防宦官,泄密丢性命

文宗朝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愈演愈烈。这些大臣为了争权夺利往往和当权的大宦官们勾结在一起。唐文宗既不能依靠他们,还要为他们之间的斗争费心费力,真是烦不胜烦。就在唐文宗苦于没有人才可用的时候,一个人走到了他的面前,这就是时任翰林大学士的宋申锡。

宋申锡,字庆臣,自幼就失去了父亲,靠着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才得以入朝为官。宋申锡考取进士后,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在外地节度使的幕府中任职,后来才辗转回到长安。之后他又先后做过起居舍人、礼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官,最后才任翰林大学士。

宋申锡为人忠厚且办事十分谨慎,这也正是唐文宗看重他的地方。而唐文宗之所以最终选择了宋申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此时大部分朝臣都陷入了党派斗争之中,但宋申锡却不在朋党之列,政治背景比较清白。

君臣互表心意后,唐文宗秘密召见了宋申锡,与他探讨解决宦官问题的办法。宋申锡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宦官的厌恶,并向唐文宗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太和四年(830)七月,唐文宗正式拜翰林学士宋申锡为相,一场大的变革就要上演。

太和五年(831)年初,经过了种种商讨,唐文宗终于决定开始着手解决宦官问题。一次成功的变革除了要有好的领导者和良好的措施,还需要有大批的人才将改革的计划付诸行动,而宋申锡再怎么有才华也难以一个人担当此重任。

此时的唐文宗和宋申锡不仅要面临手中无人的局面,还要面临一个非常可怕的现实,那就是对手是手握禁军大权的王守澄,而自己手中既没有兵马也没有任何的后援。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撼动王守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获得京兆尹的绝对支持。京兆尹是长安城行政长官,手中掌握着长安的兵权,是整个行动的关键人物。宋申锡经过反复考虑,举荐了时任吏部侍郎的王瑶出任京兆尹一职。

王瑶本来并不知就里,升任京兆尹之后他才得知自己的任务是要和宰相宋申锡一起铲除宦官。为了不打草惊蛇,唐文宗和宋申锡的计划没有其他人知道。但不幸的是王瑶觉得风险太大,便将实情透露了出去。很快,这件事便传到了大宦官王守澄的耳中。

王守澄得知此事之后对宋申锡恨之入骨,他马上指使自己的手下神策军将领豆卢著向唐文宗递上了一份奏章,内容是宰相宋申锡图谋不轨,想要推倒唐文宗,拥立其弟漳王李凑为新帝。很显然,这是一封诬告的奏折,据说当时唐文宗并没有多加审查,就听信了豆卢著的话。(www.daowen.com)

唐文宗让王守澄将此事调查清楚,王守澄回到神策营后马上就着召集了兵马,准备到宋申锡家大肆屠杀。

就在这个时候,飞龙厩使马玄亮站了出来,他虽然也是宦官,但颇具正义之心,他对王守澄说道:“如今宋申锡的罪名还没有坐实,倘若你杀了他全家,会引起众怒。如果长安因为此事乱了起来,我们也没办法收场。当务之急是和众位宰相商议该怎么处理,最好不要轻举妄动。”

王守澄觉得马玄亮的话也在情在理,于是便派人将宰相牛僧儒等人召集到延英殿商量。

虽然朝中大臣们都觉得宋申锡谋反一事不可思议,但没有人敢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为了将宋申锡的罪名坐实,王守澄逮捕了一些漳王府的人,用屈打成招的办法让他们告发宋申锡。意图谋反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宋申锡落到了王守澄的手中,他就是纵有千般本事也解释不清楚。

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马玄亮又一次站了出来,他跪求唐文宗要慎重处理此事。唐文宗便将牛僧儒等人召来商议。牛僧儒此时也说:“做人臣的官不过宰相,宋申锡如今已为宰相,有什么理由谋反呢?我看他应该不会做这种事。”王守澄也害怕再闹下去反而横生枝节,便就此作罢。

最终唐文宗免除了宋申锡的死罪,但还是将他贬到开州去做司马,漳王李凑也被贬为巢县公。就这样,第一次铲除宦官的行动还没实施就宣告流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